我是一個白血病康復者,幾年來,我經歷了6次大劑量化療的摧殘,接受了骨髓移植的磨難,挺過了長達兩年之久的骨髓恢復期。嘔吐、脫發、高燒、出血、感染……每一次都如同走進煉獄,每一步都徘徊在生死的邊緣。現在,我的生命之舟已經闖過了病魔纏身的急流險灘,駛入了康復的港灣。久病成醫,我的切身體會有以下幾點:
首先,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治療方案的優劣,直接決定著疾病的治療效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對于癌癥患者來說,一般情況下,病情一經確診,醫生都會提出幾套治療方案與病人及家屬商量。這時候,我們既要充分信任醫生,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家庭、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協助醫生制定出最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
我的治療方案是這樣選定的:當時,醫生推薦的方案有化療、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自體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和非清除性移植等幾種。由于我年齡偏大,身體較弱,長時間(3年以上)的化療風險太大;此外,我沒有找到合適的異基因造血干細胞提供者,而非清除性移植還處于實驗階段,所以最后綜合考慮,確定經6個療程化療后,到北京307醫院施行了自體骨髓移植。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治療方案是非常成功的。
方案確定后還要積極為方案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比如,要主動地多獲得些治療方面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未雨綢繆。再比如,要注意多向醫生和老病友咨詢治療中的每一個細節,每個環節可能產生哪些反應,應該如何配合,如何將反應降到最低。要十分小心地把握好治療和日常護理中的每一個環節,絕不讓它人為地出錯,由消極被動地接受治療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有些病友就是因為對這些小事沒有把握好,而導致了治療的失敗。
其次,積極的心理暗示功不可沒。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重癥病人,特別是“絕癥”病人,僅靠生理治療是不行的,要想最終打敗病魔,還要有內心意志力的配合。有信心戰勝癌癥并頑強生活的人大腦中會產生希望和期待的良好興奮灶,能使免疫功能增強,促使癌細胞退化;相反,恐懼、憂傷、憤怒、焦慮的情緒由于缺乏期待和信念,難以激發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常常會使病情急速發展和惡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加德納曾對630萬例死于癌癥的病人做過統計,其中被嚇死的占80%,而真正病死的不到20%。
我是這樣配合治療的:每當大劑量化療時,心里總是冥想著身上的癌細胞就像冰雪在太陽的照射下融化了一樣,一點點排出體外;每當血小板數降為幾千(正常的值為10萬到30萬)而又無法及時輸血時,我就閉著眼睛,想象著正在輸注的抗生素變成了淺黃色的血小板一滴一滴地輸入體內,緩解了危機;每當感染、出血、輸血反應等險情發生時,我總是在內心默默地鼓勵自己:“不能放棄!不能放棄!我能闖過這一關,一定能!”正是這種永不放棄的抗爭,正是自己潛意識的積極配合,使我平穩地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再有,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中國人對疾病有句古話:“有病三分治,七分養。”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患者應該如何對待疾病。可以這樣說,應該把30%的權力交給醫院,有病了不能諱疾忌醫,要采取科學的態度,按醫生的囑咐服藥、點滴、手術……但70%的權力卻要留給自己,病人的治療效果常常是和個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家屬的正確護理成正比的。
飲食護理。惡性疾病對人體損傷極大,配合治療應特別注意加強營養支持。放化療期間在我體力極度虛弱、又不想吃飯時,我愛人變著花樣給我調劑飲食。聽說血液病人不宜吃熱性大的食物,就常給我燉鯽魚湯、鴨架子、鴿子湯等補充營養;聽說銀耳能養陰潤燥,提高免疫力,他就每天堅持給我燉銀耳羹。正是這些高營養、易消化的膳食,保證了我身體的高代謝需要,提高了免疫功能。
衛生護理。癌癥患者大劑量放化療后,肌體免疫系統被徹底摧毀了,病人處于毫無防衛能力的狀態,極易感染、惡化。在我免疫力極為低下的時候,除了護士的正常護理外,我愛人堅持每天為我進行擦澡、口腔護理、日用品消毒、紫外線照射等一系列的護理工作,減少了感染的發生。我們還堅持每天做病情記錄,掌握脈搏、血壓、血相、飲食、排泄、吃藥及輸液等反應出的病情發展規律,發現病癥的先兆及早向醫生反映,做到及時治療,避免發生并發癥。為我創造了良好的治療、康復環境。
體育鍛煉。病人有規律的鍛煉不僅可以強壯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升病人的生存信心。在骨髓移植后的第三天,我便開始在層流室做醫療保健操和氣功“八段錦”,即使在我血色素降到4.5克、血小板2000個單位且停滯不長的日子里,我仍然保證每天20分鐘鍛煉時間,哪怕只是扶著病房走廊的墻壁緩慢地挪動。每當我忍著身體上的痛楚艱難地活動時,總是在心里對自己默默地說:“我還行!我能闖過這一關。”當然,活動量的大小還是應該結合病情和個人體質而定,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血小板極低時,就要嚴格遵照醫囑臥床靜養。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