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物流能力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受到國外學者廣泛關注。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物流能力評價指標,結果表明可以從客戶服務、可靠性、配送范圍和信息處理等方面評價物流能力。
[關鍵詞] 物流能力 評價指標 主成分分析
一、前言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現代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越來越認識到物流領域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和獲得核心競爭優勢的渠道之一。研究發現,開展物流運作和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的運輸、倉儲、訂單處理和配送等物流運作都存在一定的能力約束 。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物流能力評價指標,證實了物流能力可以從客戶服務、可靠性、配送范圍和信息處理等方面評價。系統研究企業的物流能力,有助于分析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物流能力要素,通過制訂和實施適當的物流發展戰略并有針對性地加以完善,就能使企業以較低的投入獲得更具優勢的運營績效。
二、評價指標的選取
由于物流能力能夠提高經營業績、增強公司競爭力,所以物流能力受到學者廣泛重視。早期研究企業物流能力的內容包括:一支受過教育和良好培訓的勞動力隊伍;衡量業績的有效和全面的方法;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恰當聯盟;高水平的管理支持;對客戶要求和競爭者挑戰敏捷反應;對先進技術(如信息系統)的投資;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組織強調物流管理;設計良好地戰略規劃過程,包括恰當的整體機制和工作過程。
在研究電子商務市場中物流能力計量指標時,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全球物流研究所(1995年),從32項計量物流能力的項目中,確定了17項通用物流能力項目,其分為四類:定位(positioning)、整合(integration)、便捷(agility)和計量(measurement)。定位的內容包括:戰略(strategy)、供應鏈(supply chain)、網絡(network)、組織(organization)等四個方面;整合的內容包括:供應鏈一致(supply chain unification)、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分享(information sharing)、連通性(connectivity、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簡單化(simplification)、紀律(discipline)等七個方面;敏捷的內容包括:關聯性(relevancy)、調節性(accommodation)、機動性(flexibility)等三個方面;計量的內容包括:功能評估(functional assessment)、過程評估(process assessment)、基準(benchmarking)等三個方面。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Morash,Droge和Vickery(1996年),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從需求定位和供給定位兩個方面確認了8種戰略物流能力,需求定位的物流能力有:售前客戶服務——在購買決策過程期間服務客戶的能力,售后客戶服務——產品銷售后服務客戶、確保客戶滿意的能力,交付速度——盡量減少訂貨與交付之間時間的能力,交付可靠性——準確滿足報價或預計交付時間和數量的能力,對目標市場的反應——對公司目標市場需求反應的能力;供給定位的物流能力有:廣泛的配送范圍——有效提供廣泛和密集的配送范圍,選擇性的配送范圍——有效目標選擇或排他的配送出口能力,低成本配送——配送總成本最小化的能力。
阿肯色大學的Jay Joong-kun Cho(2001年),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中研究了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能力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在上述8種戰略物流能力基礎上,新確定3種物流能力:交付信息交流、互聯網訂貨處理和全球配送網,電子商務市場中物流能力及其定義見表1。
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因子分析法,對表1的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進行降維處理,得到評價公司物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三、數據的獲取和處理
通過寄送調查表(表2)給公司CEO獲取樣本和回歸需要的數據,以Likert量表方式設計的問題。要求受訪者評估本企業的狀況,就本企業物流能力進行打分,高分值表示物流能力強,低分值表示物流能力弱。發出100份調查表,收回39份,計算物流能力評價指標的相關矩陣。
采用計算機軟件SPSS,計算得到因子分析相關結果,總方差解釋(Total Variance Explained)如表2,旋轉以后的載荷矩陣(Rotated Component Matrix)如表3。
由表2和表3可以得到,提取特征值大于0.7時,得到4個主因子和因子模型,因子得分函數如下:
F1=-0.252x1-0.356x2-0.155x3+0.069x4+0.232x5-0.157x6+0.982 x7-0.069x8+0.982x9 +0.847x10+0.982x11
F2=-0.356x1-0.017x2-0.122x3+0.359x4+0.743x5 +0.857x6 -0.004 x7+0.899x8-0.004x9-0.123x10-0.004x11
F3=0.844x1+0.883x2-0.082x3+0.246x4-0.431x5-0.066x6-0.155x7-0.059x8-0.155x9 0.333x10-0.155x11
F4=0.009x1+0.104x2+0.904x3+0.706x4 +0.298x5-0.106x6-0.011x7+0.097x8-0.011x9-0.128x10-0.011x11
從因子模型中可以看出,第一個因子主要由變量 “選擇性的配送范圍”、“全球配送網”、“交付信息交流”、“互聯網訂貨處理”決定,它們作用在第一個因子上的載荷分別為0.982,0.982,0.847和0.982;第二個因子主要由變量“對目標市場的反應”、“廣泛的配送范圍”、“低成本配送”決定,它們作用在第二個因子上的載荷分別為0.743,0.857,0.899;第三個因子主要由變量“售前客戶服務”、“售后客戶服務”決定,它們作用在第三個因子上的載荷分別為0.844和0.883;第四個因子主要由變量“交付速度”、“交付可靠性”決定,它們作用在第四個因子上的載荷分別為0.904和0.706。因此,公司可以從客戶服務、可靠性、配送范圍和信息處理等方面評價物流能力。
四、結束語
物流能力的評價是一種典型的多指標問題,涉及的因素繁多。多指標帶來了分析上的復雜性和指標間的多重相關性兩大問題,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種指標約簡和削弱指標間多重相關性的優良工具。為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企業物流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該方法具有如下優點:(1)主成分分析方法基于原始數據本身,評價結果符合客觀實際。(2)將多指標進行降維處理降低了評價的復雜度,削弱了指標間的多重相關性。(3)易于發現影響物流能力的關鍵因素,有利于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Anonymous.World-class logistics:managing continuous change[J].Industrial Engineer,1995,27(12):9
[2]MORASHE,DR;GEC,VICKERY S.Strategic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rm suc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17(1):1~22
[3]CHO J.Firm performance in the E-commence market:the role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logistics out souring[D],20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