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紅軍長征時經過桂林北部五縣的歷史背景為基礎,對該區的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及其開發情況進行調查,為系統開發與整合該區的紅色旅游資源,實施自主扶貧和推動經濟的發展提供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 旅游資源 “我的長征” 開發
2005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國家旅游局將該年旅游的發展重點定在紅色旅游。桂林作為風景游覽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已經聞名中外。“我的長征”廣西段旅游資源的開發作為一個嶄新的品牌,將繼續有機的融合到大桂林的旅游圈中,為桂林的旅游發展乃至經濟的騰飛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開發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理優勢
“我的長征”廣西段旅游資源的開發是以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廣西的線路為基礎,沿途除了爬山涉水等與大自然的抗爭,還要躲避國民黨幾十萬重兵的前堵后追,在桂林北部的興安、全州、灌陽一帶國民黨軍構成的“鐵三角”防務區經歷了慘烈的湘江戰役,紅軍以傷亡五萬之眾的代價強渡湘江成功而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悲壯的一頁。紅軍當年如何行軍、打仗以勝利地越過了生死存亡的封鎖線的歷史,一直以來吸引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并且這種追溯革命歷史的熱情在逐漸升溫。
紅軍長征途經的興安縣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之后,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興安因靈渠的修建聞名于世,被譽為中國的十大名鎮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旅游市場,旅游產業發展迅速。
二、開發現狀與市場供求關系
紅色旅游是一門新興的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并為我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04年全國20個紅色旅游景區旅游總收入達2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26%,同年廣西百色的旅游人數為251萬人次,旅游收入9億元。可見紅色旅游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桂林北部以紅軍長征為歷史為背景的旅游資源一直沒有得到系統開發。
1.市場的需求分析
旅游作為一門產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市場的供求關系。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的經營毫無意義。近年來在追溯紅軍這段歷史背景下的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已經蓬勃開展,主要集中在興安縣境內的一些紅軍長征的歷史舊址、遺留物、紀念碑與紀念館等,民間近年來已經舉行了多次自發性的重游長征路的紀念或旅游活動,包括國內和海外的旅游愛好者和學者。目前桂林還沒有對該線路進行系統旅游開發,但巨大的市場需求早已經形成。
2.市場的開發投入探討
既然巨大的市場的需求已經形成,我們的市場供應(旅游資源的開發)要依據目前的市場需求有序地展開。要對該項目進行投資,完成系統旅游設施的建設需要一個過程,首先把“我的長征”的品牌打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自我挑戰性的廣告詞;充分利用線路上已有的旅游資源,按照投資的情況在線路上逐漸增加設施,在其它形式的旅游經過該地區的時候就可以提前宣傳,加上電視節目的宣傳擴大影響,帶動更多的客源;在“我的長征”初期開發就形成了強大的廣告效應,而且每次“重游”時都因增加的設施而具有新鮮感。到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后,再把整條線路上的旅游項目進行整合共同建設旅游市場。這樣可以形成穩定、遞增的市場需求,從現在開始就能分步奏地進行該項目的市場運作。
三、開發的價值與預期經濟效益展望
投資是為了產出,產出最終是為了實現價值和霍等預期的經濟效益。可以說這一新興項目有著巨大的社會文化歷史價值和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1.開發的社會歷史文化價值
通過“我的長征”來重新認識自我,樹立個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據采訪參加“我的長征”活動的二十多位志愿者,通過親身經歷,談到有何感想時,大多數人認為一兩句話難以概括,達成的共識是思想得到了升華,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此外,“我的長征”還弘揚了紅軍長征精神,廣泛地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這必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持久的、意義深遠的作用。
2.開發的預期經濟效益展望與分析
作為旅游產業,獲得經濟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要有龐大的、穩定的游客資源。根據沿線設施的功能不同,提供的旅游日程不同,可以吸引不同的游客來消費。例如廣大的學生群體可以參加周末的乘車游,主要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雖然經濟效益不是主要的,但社會文化價值是巨大的;可以把“我的長征”沿線辦成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形成一個永不枯竭的游客資源;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和時間充裕的年輕群體,適合野外拓展、體育旅游、徒步游和民族風情游等;面向全國甚至海外,組建旅游團或橫向聯系其他的旅游團,在其它形式旅游的同時可以選擇性的參與部分或全部的線路旅游,一舉兩得,這是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渠道。
四、開發項目的建設與現有旅游資源的整合
首先經過考證,得出確切的當年紅軍長征線路。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旅游線路暢通;將所經地區的長征遺址、博物館等和民族風情游、漂流、溫泉和旅游扶貧等項目有機地融合到“我的長征”中。整合的方式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討。
開發項目的設置我們應該大膽創新,除了旅游必備的服務設施外,在此引進了體育旅游中的拓展項目是其中的一個亮點,使“我的長征”真正具有挑戰性,滿足游客的新鮮感和自我挑戰的需求。也就是模仿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情況、根據地理位置和自然景物的不同,分別設置拓展項目,讓游客在親身的經歷中體驗當年長征時的艱難困苦和險象環生。根據年齡、支付能力、旅游時間的長短不同設置合理的項目,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
五、開發的戰略部署
1.開發前的廣告與宣傳
2006年4月,經過嚴格的選拔,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活動“我的長征”出現在新聞聯播,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一年來已經家喻戶曉,這是一個很好的可利用的廣告資源。我區共有三位參加“我的長征”活動的志愿者,可以邀請他們到各學校、單位、社區進行講座,在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獲得巨大的廣告效應。在線路沿途利用當年紅軍長征的歷史照片和“我的長征”活動志愿者的照片、影像資料等加強廣告效應。這也是一個吸引投資的重要手段。與各個旅行社特別是在線路上有業務的加強聯系與合作,做輔助的宣傳。
2.開發項目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
在項目的設置與建設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新穎性、實用性和可持續發展,征求各方面的積極性建議,建設與環保相結合,不能只要旅游不要“紅色”。山西省左權縣政府為了商業目的,不顧村民反對,強行租用良田開建“八路軍總部廣場”,使62戶村民不得不離開時代耕種的土地。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因此項目的建設要考慮到生態環保問題,否則“紅色旅游”將逐漸退色而失去其存在的社會價值。
3.開發的招商引資、經營與管理模式探討
通過廣告宣傳吸引投資,首先是政府或是旅游部門投資、然后積極地吸收社會各界的投資,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入股或投標的方式,要多渠道地開發,在操作中進一步完善。這是一項長期的項目,資金越充足,經濟效益就越明顯,發展就越快。
加強宏觀管理,整體規劃合理布局,資源共享。設施建設投入使用后,管理權可以交給當地政府或旅游部門,既可以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又可以吸引當地的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利潤按照投資或入股的比例進行合理分配。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加強“我的長征”的導游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建設,學習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知識和搜集當年紅軍長征途經當地的故事,特別是鮮為人知故事,要經過嚴格的培訓。
六、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文化的差異是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是一種跨文化交流,其實質是感受、體驗一種有別于自己母文化的文化,這樣就體現了兩種文化或亞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長征線路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加強周邊省區的聯系,因為長征歷時兩年多,經過數個省區,開發的最后結果是每個長征途經的省區都擁有自己的“長征”品牌,然后將途經的所有 “長征”旅游資源整合,形成合作經營,共同盈利,環環相扣的“一條龍”服務形式。為各個省區的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廖國一:廣西紅色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5,(9)
[2]李廣宏:桂林特色旅游產品開發的探討[J].特區經濟.2006,(11)
[3]覃蔚峰:八桂紅潮涌動[M]. 廣西黨史
[4]謝 濤:“紅色旅游”不能只要旅游不要“紅色”[N].山西商報.2005,24,4
[5]孟峰年:“絲綢之路”甘肅段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研究[J]. 甘肅農業.2006,(11)
[6]李祥福: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旅游[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辦)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