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產業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中,“產業集聚(Industrial Cluster)”的研究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引入,產生了集群生命周期理論,我們可以將集聚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產業集中、集合、集聚和衰退階段。順著以往的研究脈絡,將其中閃亮的理論進行梳理,可以為我們今后的研究提供很多啟示。
[關鍵字] 產業集聚 產業生命周期 產業衰退 產業升級
一、產業集聚理論綜述
1.國外產業集聚理論綜述
經濟學家、管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對產業集群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代表理論有:克魯格曼的新經濟地理學、波特的鉆石理論、經濟社會學的社會資本和社會網絡理論。
2.國內學者對產業集群、企業群、產業區等概念的紛爭
目前圍繞著集群內企業間是否形成網絡,企業在地域上是否集中,集聚形成是自發的還是政策性的,有學者認為產業集群、企業群與產業區等概念應區別對待;也有學者認為這些概念指的是同一事物。
筆者認為在中國特色的環境下,產生產業集聚的原因和形式多種多樣,但當我們對微觀主體企業進行研究時,則這些概念都可以作為外部環境,并且可以不予區分。
二、關于產業聚集劃分階段和產業衰退理論的研究
Tichy G借鑒佛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將集群生命周期劃分成誕生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Tichy G,1998)。
在集群從產生、成長、成熟到衰亡的過程中,面臨著結構風險和周期風險,對集群競爭力和區域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針對不同階段集群特征進行相關政策引導,可以使集群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并在集群衰退期實現產業升級,并進而避免對地方經濟產生沖擊,產生正的外部效應。
結合產業升級理論與集群生命周期理論,本文認為集群的良性發展應該如下圖所示:
三、由已有研究得到的啟示
1.集群建模中對企業的戰略選擇分析較少
傳統的對企業集群形成機制的研究強調了地區環境的力量,忽視了經濟個體戰略在區域經濟中的重要角色。企業在企業集群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與地區的經濟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政府政策相互作用后作出的戰略選擇,不僅促進集群形成也決定了集群的質量和發展。因此有必要分析企業在不同集聚環境下所做出的戰略選擇。
2.對產業集群階段劃分應增加定量分析
產業聚集已經有了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證研究成果,但是對于產業聚集階段的劃分,只有產業聚集生命周期理論有所提及,并且只有定性分析,所以產業聚集的四個階段如何從量變積累成質變進而形成一個階段的轉折,仍沒有清晰的指標可供參考。
清華大學的黃濤博士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從企業微觀主體主觀的角度對四個階段進行了聚類分析,但其由于衰退階段樣本數量不足沒有涉及產業衰退階段,樣本不足可能是由于以下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樣本涵蓋范圍有限,二是企業對產業衰退的主觀辨別力有限,企業雖然處于衰退階段,但由于有限理性,還不清楚客觀情況,所以仍留在集群中。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愿意進入一個衰退階段的集群,或者去留下拼爭一個衰退階段的集群所擁有的資源。所以這種根據主觀問卷判斷集群階段的方法顯然不夠準確。
參考文獻:
[1]楊 治:產業經濟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1985
[2]史忠良:產業經濟學[M].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3]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 怡:中國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5
[5]黃 濤:產業集聚發展模式下企業競爭戰略的研究[D].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