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升,購買汽車在老百姓心中已不再是個夢。但從2007年的數據來看,居民的汽車消費能力一直未轉化成實際購買力。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增大,再加上奧運會即將在我國召開,熱錢不斷涌入,造成過去一年來,城市居民的資產飛速增長,導致消費信心逐步建立起來,按理成都汽車消費信貸市場應該是一派生機,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咂舌。本文將成都市汽車消費信貸市場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造成汽車消費信貸市場低靡的原因,基于《消費信貸法》的出臺前景,從法律的角度找出相關策略,輔助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重回健康之路。
[關鍵詞] 汽車金融 信貸 消費信貸法
一、汽車金融的定義
汽車金融是主要在汽車的生產、流通、購買與消費環節中融通資金的金融活動,包括資金籌集、信貸運用、抵押貼現、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相關保險、投資活動,具有資金量大、周轉期長、資金運動相對穩定和價值增值性等特點。它是汽車制造、流通業、服務維修與金融業相互結合滲透的必然結果。
二、汽車信貸市場的現狀分析以及《消費信貸法》的出臺
1.汽車信貸市場面臨的困境
近幾年,汽車消費成為國內消費需求的一大亮點。然而,因汽車價格過高、稅費負擔較重、金融服務滯后、銀行緊縮銀羹、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汽車消費規模與汽車業發展規模不相適應,與發達國家個人汽車消費水平相比,差距更大。為擴大內需,我國政府需提高個人汽車消費需求規模與水平,拓展中國汽車產業市場的發展空間,同時提高汽車產業在發展經濟中的貢獻份額。
(1)無法有效控制信貸風險。2007年前,國內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迅猛發展和波動升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險公司推出的車貸履約險,該險種使銀行將車貸風險轉嫁到了保險公司身上。沒有了風險,銀行便不斷降低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長貸款年限,放寬貸款條件。但由于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缺失、作為抵押物品的汽車價格不斷下降,又較難保全等原因,高賠付率使得保險公司于2003年撤出了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領域,這樣,車貸風險又回到銀行的頭上,壞賬也只能由銀行來解決。
(2)幾大汽車金融公司業務開展困難。雖然《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國外汽車金融公司開展車貸業務,但同時也設置了種種限制,國外汽車金融公司的業務規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加上我國銀行對貸款的依賴程度比較大,銀行還是比較看中車貸這塊蛋糕的。而且目前車貸市場絕大部分的份額仍握在銀行手中,銀行在車貸方面憑借網點、利率等綜合服務的優勢依然占據壟斷地位,國外汽車金融公司無法跟銀行叫板。
2.制定《消費信貸法》
(1)制定《消費信貸法》的目的。制定《消費信貸法》,是充分發揮消費信貸正面社會效應、限制其負面效應的需要;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需要;同時更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
制定《消費信貸法》源于消費信貸的社會效應。消費信貸的社會效應,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我們不難發現,運用商業,特別是金融和其他信用代辦所提供的范圍廣泛的、不同種類的消費信貸,對完成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是相當有益的;消費信貸對消費者提供的明顯好處是:在他自己存夠錢之前,他就可以使用商品或享受服務;大多數消費者通過采用適合自己財力的消費信貸規模,適度消費;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提高自己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環,促使社會經濟健康有序地運行。這就是消費信貸的正態社會效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消費信貸的缺陷,消費者可能招致超過他的財力的債務。消費者特別是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可能遭受某些風險,減弱或剝奪了消費者按合同履行債務的能力,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發揮消費信貸的正態效應,抑制消費信貸的負面效應,是消費信貸立法的重要目標。
(2)制定《消費信貸法》的必然性。消費信貸需要法律規范和調整。用法律手段調控消費信貸,是非常必要的:第一,這是充分發揮消費信貸正態社會效應、限制其負面效應的需要。消費信貸法對信貸保險的規定,對“冷卻期”或撤回權的規定等等,都有利于發揮消費信貸的正態社會效應。第二,這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需要。消費信貸的以下有關問題,都必須由法律予以規范,保護消費者免受消費信貸框架內的不公平合同條款如違約金條款的制約;在高利貸情況下,對消費者予以幫助;保護消費者免受欺騙性廣告、不公平市場、非真實承諾的損害,等等。第三,這是同消費信貸領域中的非法行為作斗爭的需要。消費信貸領域常常出現非法行為,如債務人使用過多的化名;信貸經紀業和債務收取中常有害群之馬,等等。此類非法現象,都必須通過制定消費信貸法律予以明文禁止。
目前,我國僅能從《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的一般性規定中找到分期付款銷售的法律依據,這些條款相互之間并不配套,甚至有矛盾之處。另外,雖然汽車和住房同屬于大額消費品,但是汽車屬于動產,汽車信貸消費在所有權轉移、抵押和擔保等方面較其他信貸品種有其需要區別的地方。所以,汽車分期付款銷售的法律環境亟待加強。在部分擁有成熟汽車信貸消費市場的國家里,一般存在有完善的相關法律配套設施。我國目前既缺乏相關的配套法律,也沒有專門的分期付款銷售法。而社會個人征信體系短期內不可能建立起來,目前的法律制度體系又不完善,要靠相關的配套法律來規范汽車分期付款銷售不太現實,因此,建議我國制定專門的消費信貸法。
綜上所述,制定一部消費信貸法勢在必行。只有通過國家強制力,從大方向上控制和平衡汽車市場中消費貸款這一部分所出現的買賣,借貸雙方的諸多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讓汽車金融市場健康成長。
參考書目:
[1]《金融法概論》(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粟 勤:《汽車信貸市場的問題與出路》 汽車工業研究
[3]周志芬:《銀行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前景及經營策略》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