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整合供應鏈、提升競爭力,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F在的競爭不是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的競爭。研究供應鏈對我國連鎖經營企業實現”兩個轉變”、徹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迅速邁向國際市場、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生存和競爭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尤其從我國目前許多連鎖經營企業的物流運作方式來看,對供應鏈的研究與實踐是十分必要的。實現供應鏈共贏,理論上已經成為整條供應鏈上所有連鎖經營企業的目標。
[關鍵詞] 長三角地區 配送 供應鏈
一、長三角地區商品連鎖經營企業業態現狀
目前,大多數長三角地區商品連鎖經營企業都配備規模大小不一、物流技術含量參差不齊的物流配送中心。例如,百聯集團在上海共有5個配送中心,建筑總面積達135538m2;在浙江省有1個配送中心,建筑面積總達72000m2;在江蘇省有2個配送中心,建筑總面積達7800m2。又如,南京華聯配送中心設計吞吐量為1.2萬箱/天,目前日均配送量約為3000箱,配送中心庫存量約15萬箱左右。這些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為集貨、揀貨、加工、包裝、運輸、配送及退貨處理等,配送中心儲存商品種類約2萬種(包括中轉商品)。大型配送中心,如上海聯華超市配送中心等在作業上采用了機械化設備和現代化的信息系統,從收貨驗貨、入庫到拆零、配貨,全面實現物流管理條碼化,控制了庫存、壓縮了庫存占用的資金,配送中心輻射距離可達300公里左右,這種運作模式對旗下的門店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其他業態配送中心情況,如百貨店、專賣店等通常采用各自設立業務面積為幾千平方米小型配送中心,并配有部分小規模運輸車隊,以滿足自身基本物流的需求。
二、構建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的意義
構建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就是要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供應鏈的事關全局的核心問題,要解決一個連鎖經營企業在具體實施供應鏈方式時所依據的方法和策略,避免走彎路或出現失誤。
構建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客戶服務水平以及降低運作成本。對于服務水平,最重要的是對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對于成本來說,時間的延長會導致各種運作成本的升高,例如存儲成本、產品滯銷的損失等。這兩方面目標對物流運作的效果都有著重要影響。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得益于良好的地區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良性發展態勢的地區之一,在全國乃至世界經濟中形成了較強的經濟實力。要加快該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輻射,必須要有完善的供應鏈支撐體系。
三、構建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的舉措與環境
長三角地區商品供應鏈應按供應鏈管理一體化原則、物流資源配置最優化原則、快速反應機制原則,以及物流成本最低化原則實施構建。其供應鏈基本模式是:
通過構建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應達到的目標是:信息共享、集中采購、多業態聯合配送、實現安全庫存、集約化運輸等,并且實現從各個業態分別配送到多業態的聯合配送以及在供應鏈環境下的配送最優化。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物流的發展已經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由民間自發的合作逐漸演變成政府引導的整合。各地政府對構建長三角地區商品供應鏈具有共識,積極行動和規劃。就目前的發展而言,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構建的條件已成熟。
四、提升連鎖經營企業的物流競爭力
供應鏈的構建需要通過企業間的有效合作,建立低成本、高效率、適應性好的有效經營機制,從成本、質量、時間、服務、靈活性等方面提高核心競爭力。
1.提升客戶服務水平。連鎖經營企業要把物流服務放在第一位,以客戶服務為中心,通過供應鏈全力滿足不同業態客戶的需要,使服務過程成為為供應鏈提供重要附加值的有效途徑。
2.提高物流配送集約化程度。集約化配送是連鎖經營的精髓。連鎖經營的高效率在于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并擁有集約化的配送中心。通過整合,建立一個適合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業態需求的集約化的核心配送中心和若干配送分中心,形成一個多功能、一體化、全方位服務的供貨樞紐。
3.實現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戰略。通過構建供應鏈,應著眼于整個供應鏈的貨品運動,在長三角地區建立共同的連鎖經營企業配送中心,統一集貨、統一配送,并通過在線訂貨、發貨、數碼分揀、運輸標準化、條形碼技術等,大大降低貨品流通費用,實現利潤最大化。
4.建立連鎖經營企業物流合作聯盟戰略。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在時間和空間上涉及范圍廣、要求高。為了把基本業務資源集中到核心能力上,必須實施連鎖經營企業物流合作聯盟的戰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利用更高價值的物流資源。
五、結束語
供應鏈環境下,企業間由單一的競爭關系轉變為共同利益下的協同合作關系,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必須從供應鏈整體利益的角度對傳統的經營模式進行優化,達到降低企業運作成本、降低庫存的效果,從而協調整個供應鏈的流程運作,取得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長三角地區連鎖經營企業供應鏈的構建必須立足整體布局,整合長三角地區的供應鏈資源優勢,共筑長三角地區信息交換平臺,加強社會信用水平,推動長三角地區物流生產、流 通、消費地區的合理布局,形成一個供應鏈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