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文獻研究法和實地調查法,借鑒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運營與管理的特點、現狀及發展趨勢,對聊城市體育公園的建設、管理與經營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聊城市體育公園 建設 經營與管理
一般而言,體育公園指投資金額較大,基建規模較大,能承辦大型競技體育比賽和群眾體育表演活動的體育場館及其相關設施。這些體育場館及其相關設施的建設、運營與管理帶有較濃厚的公益性色彩,除了投資金額較大外,日常開支、成本折舊等運行與管理成本較大,使政府財政背上沉重的包袱。當前,聊城市作為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的部分項目承辦城市,聊城市體育公園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應該如何去有效地經營以獲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和實地調查法,借鑒國內外體育公園建設、運營與管理的特點、現狀及發展趨勢,對聊城市體育公園的建設、管理與經營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投資建設結構分析
1.國外體育公園
國外體育公園的前期建設投資大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這是因為修建體育公園被視為政府的一項責任和義務,是對納稅人生活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另外,體育公園屬基礎性投資,具有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的特點,較難吸引社會和個人資金。國外體育公園建設的程序通常是:由政府體育管理職能部門或國家奧委會按照城市建筑規劃,指出總體發展設想和體育設施技術標準,經議會或政府討論通過后,由各級政府分層負責建設。中央政府一般負責重點體育場館建設,如奧林匹克中心的建設;地方公共體育場館建設,以地方政府為主投資,中央政府酌情資助。
國外近年來出現了大型體育場館投資結構多元化的趨勢,社會資本以及私人資本積極參與到場館投資中。比如悉尼奧運會主會場,在總共6.1億澳元的預算投資中,政府、企業、個人分別為1.2億、2.1億、2. 8億,還有英國溫布利大球場的改建工程等。因為政府的投入力畢竟有限,不能滿足公民增長迅速的大眾體育和體育競賽表演的需求,西方政府為了調動社團、企業和個人對體育場館建設的積極性,分別在建設資金補貼、貸款、稅收和土地征用等方面提供優惠。如西班牙政府規定,凡公司、企業或個人在市政規劃內投資修建的體育場館項目均給予投資額20%的資助,德國則提供優惠的土地價格,意大利還對私人建場館賦予土地無償使用權,這些相關政策措施較大地調動了企業和個人對修建體育場館的積極性。據報道,目前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三國中,社會共建的體育場館均占有一定比例,德國有些州市已達40%。
2.國內大型體育場館
國內大型體育場館的前期投資建設基本上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負責,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如廣東省政府投資12.3億元建設的廣東省奧林匹克中心,武漢市政府投資15億元建設的武漢體育中心。上海八運會的各項場館建設,中央政府只給了6000萬元的撥款(用于運動會支出),其余資金均由上海市政府籌措。八運會主會場上海體育場總投資12. 9億元,資金來源分別是銀行貸款7億,市計委貼息3.5億元,東亞運動會結存2.4億元。考慮到我國經濟所有制的特點,這種情況并不能稱為投資結構的多元化,只能看作政府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由于現階段我國社會力量相對較弱,所以流入體育場館建設的資金有限。
目前,國內投資建設結構多元化的大型體育場館為數甚少。廣州體育館投資結構采用產權多元化的形式,在總共10億元的投資中,廣州市政府9億,珠江實業集團1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資本的不斷積累壯大,大型體育場館的經營環境、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這種產權結構多元化、融資渠道靈活,符合市場規律的多元化投資結構,可能將是聊城市體育公園建設的發展方向。
二、運營分析
1.多功能綜合開發
大型體育場館利用其基礎建設的優勢,如何進行多功能開發以提高其利用率,是世界各國都很關注的問題。國外雖然將體育場館作為社會公益事業,在經費和政策上進行扶持,但他們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保證體育場館的運作更多的還是要靠經營創收,必須走多功能開發的道路。
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國外在新建的多數大型體育場館中都裝有移動看臺或升降掛幕。移動看臺可以擴大體育場館活動空間,解決單一訓練或單一比賽館存在的結構性缺陷,1998年法國世界杯主會場就是采用移動看臺。升降掛幕可以隨時根據參加體育比賽活動人數的多少和項目不同,用掛幕將場館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場地。國內的上海體育館經過改造,在主席臺對面加建了一個舞臺,場地中央可安裝2000個座位,同時掛上“上海大舞臺’,的牌子,使之更適于文藝演出,其主要收入渠道如圖(一)。另外,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在看臺較好的位置均設置包廂,既可迎合消費較高觀眾,又可常年出租。
大型體育場館經營項目的設置非常靈活多樣,縱觀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聊城市體育公園多功能綜合開發可歸納為以下主要方面:競賽表演、競技訓練、大眾健身娛樂、大型匯演、大型博覽會、物業開發、廣告出租、包廂出租、餐飲、住宿等。
2.政府支持
國外的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政府將它們作為社會公益事業,不光以政府為主投資建設,在后期的經營管理中,為了保證其正常運作,政府的支持更是不可缺少,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優惠政策。政府在土地使用、社會捐贈、彩票分成、銀行貸款、稅收征管等方面給予體育場館許多優惠政策,如意大利政府規定,對公司用于資助體育的錢可在稅前列支。其二是財政補貼。由政府財政撥款,負責解決體育場館的大型維修和設備更新。這部分補貼是動態的,一般隨著場館的經營環境、經濟效益的趨好而逐年減少,直至為零。我國的大部分體育場館也采用類似的方法,如差額預算管理。
3.經濟效益
大型體育場館的投資大,回報期長,運營成本和維護費用很高,加之很多場館要兼顧公益性和社會效益,所以到目前為止,國外大型體育場館在扣除固定資產折舊費后,能夠贏利的并不多。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體育消費水平較低,體育市場規模還不大;另外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機制的運作模式在體育場館的經營中還不成熟,可以預料,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的經營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容樂觀,甚至是舉步維艱,到目前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在扣除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后,能夠贏利的屈指可數。
三、管理方式分析
目前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的投資都是以政府為主,所以政府對場館擁有管理權。過去,政府對大型體育場館一般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但隨著場館的不斷增多,管理不善,經營乏術,經費不足,活動不多,設備年久失修等問題,越來越成為困擾政府的一件頭疼事。因而,各國政府不約而同地采取了針對體育場館管理體制的改革。目前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的管理方式靈活多樣。
1.按資金的運行機制分類
(1)全額預算管理
由政府的體育行政部門進行管理,場館的一切運營費用和維護費用由政府財政經費全額支出。目前,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經濟不發達地區,如西藏、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的公共體育場館采用此種管理方式。
(2)差額預算管理
由政府的體育行政部門進行管理,實行房屋場地設備維修費、設備購置費和人員經費等定項補助的差額預算管理,少數實行以收抵支定額補助的差額預算管理。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體育場館采用此種管理方式,香港小西灣運動場,港府每年的差額補貼占維持費的70%,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也采用這種事業單位的企業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作為一個事業單位,政府每年給予設備維護費和人頭經費等差額補貼,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企業化運作的單位,它又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上交一定的稅收。
(3)承包管理
政府擁有場館所有權,通過招標、談判、協商、聘任后,將場館的管理權和經營權在一定時間內移交某一公司、社團或個人全權管理,場館運作經費自收自支。政府對場館的承包法人或個人有比較具體的、明確的條件和要求,如體育場館的資產評估、體育場館的保養、維修、開放時間、門票價格、利潤分成、經營年限、政府應提供的保障條件和管理權限,以及承包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承包者要保證履行上述職責和義務。目前,國外較多大型場館采用此種管理方式,稱之為“托管”。國內首都體育館采用承包管理,要求每年完成320萬利潤,利潤按3: 4: 3分配,即30%作為發展基金,40%上交管理中心,30%自由分配。
(4)資本多元化的現代企業管理
政府以其場館的投資作為股份,再吸納其他社會資金進行融資擴股,作為場館經營開發的后期投入,成立擁有體育場館產權和經營權的獨立的現代企業,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政府作為企業的大股東,對企業的重大事務具有決策權,按股份多少享有收益權。這是一種較新的按市場機制運作的管理方式,國外的一些大型體育場館已經開始作這方面的嘗試,如澳大利亞墨爾本體育中心。
2.按經營者的性質分類
(1)政府管理
政府以對體育場館的投資為股份,成立獨資或股份制的法人公司,專門經營管理體育場館。它的缺點是政府不熟悉體育業務,容易陷入具體事務的泥潭。
(2)體育行政部門管理
政府的體育行政部門代表政府行使投資人的權益,以體育場館的投資為股份,成立獨資或股份制的法人公司,專門經營管理體育場館。特別是在我國,體育行政部門一般作為職能部門從場館的論證、招標、建設等一系列環節都直接參與,加之諳熟體育領域的業務,這種管理方式可以較好地彌補政府管理的不足。
(3)法人管理
將場館的經營權在一定時間內移交或委托給經營性公司、非贏利性社團進行管理,該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它容易滋生短期行為,難以保證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公益性和社會效益。比如,香港溫布萊有限管理公司管理香港大球場期間,因唯利是圖,最后被港府收回管理權。再比如八運會建成的上海體育館,原歸東亞集團下屬的上海體育公司負責經營和管理,后因各種原因又移交上海市體委管理。
(4)個人管理
將場館的經營權在一定時間內移交或委托給個人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方式除了具有法人管理已有的缺點之外,個體作為自然人在市場經濟中規范性和安全性較差,因此,個人承包管理只是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特定產物,不適宜今后的發展需要。
四、結語
1.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的前期建設基本上是以政府為主,投資建設結構的多元化可能將是聊城市體育公園投資建設的發展方向,關鍵問題是如何吸引社會資金的參與。
2.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運營中,很難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盡管它們都進行了多功能開發。政府必須適當給予聊城市體育公園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的支持。
3.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的管理方式較多,相比而言,由政府的體育行政部門代行投資人權益,成立專門的聊城市體育公園法人公司進行管理是當前比較理想的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謝萍萍陸亨伯:公共體育場館的高成本運作及其民營化改革[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6)
[2]胡慶山郭敏王健:論我國綜合性大型體育場館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02)
[3]鄒本旭曹亞東馬艷紅曹連仲陳祥巖:我國體育系統體育場地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03)
[4]吳曉強張愛平:珠三角體育場館經營模式及市場運作機制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03)
[5]趙軼龍楊梟:政府投資大型體育場(館)的效益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06)
[6]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