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財務杠桿原理,論述了企業在負債經營的過程中,應該兼顧財務杠桿效應和財務風險,正確把握負債的量與度,保持合理的債務結構,并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使企業在考慮風險與報酬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關鍵詞] 負債經營 財務杠桿 財務風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體系的完善,通過合理舉債籌集資金已成為絕大多數企業解決經營資金暫時短缺的主要方法。在財務管理中,不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的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通常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1元盈余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余,反之,就會減少普通股的盈余。這種由于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盈余的變動幅度大于息稅前盈余的變動幅度現象,叫財務杠桿(從法律上講優先股屬于自有資金,這里暫不討論優先股籌資)。因此,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應充分認識負債經營的利弊,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企業的負債經營策略。
一、企業負債經營的利弊
1.通過舉債的方式,籌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其收益與風險是同時并存的,企業應對其進行客觀的認識,這樣才便于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負債經營的優點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1)負債經營可以為經營者帶來財務杠桿效應。企業舉借債務一般都要支付相應的利息費用,而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是一項應計入當期費用的固定費用,因此如果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發生變動,就會因此而給權益資本帶來更大的波動,從而產生杠桿效應。一般情況下,企業股權收益率的變動受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很大,提高負債的比重,對股權收益率波動的影響更大。
(2)負債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一方面,由于債權性投資的收益率是相對固定的,投資者一般都能夠按期收回本息,其投資風險較小,相應的報酬率也低;另一方面,負債經營可以從“減稅效應”中獲得利益,一定比例的負債由于其利息是所得稅前支付的,也能夠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在通貨膨脹條件下,企業的負債并不隨物價指數的變化而變化,而是始終以其賬面價值來確認,負債可以使企業從中獲益。
(3)負債經營有利于促進企業對資金的科學管理。一方面給企業籌資的自由,企業可以成本較低的方案籌集資金;另一方面,還本付息的壓力迫使企業注重資金使用的效益,確立資金的時間價值觀念。
(4)舉借債務與發行股票籌資相比,舉借債務有利于保持股東對企業的控制。如果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勢必引起股權的分離,影響股東對企業的控制。而通過舉債籌集資金,在增加企業可利用資金的同時,并不影響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的控制權,是股東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籌資方式。
2.盡管負債經營具有以上有利方面,同時應看到負債經營也存在著風險,尤其是對于那些資本結構不合理的企業,負債經營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可能使企業經營失敗,甚至造成破產。由于負債經營而承擔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可能引起財務杠桿效應的負面影響。盡管財務杠桿效應能夠有效地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但是收益與風險是并存的。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谷時,由于固定額度的利息負擔,會使企業的利潤迅速下滑,權益資本的收益會隨之以更快的速度下滑。因此,財務杠桿效應同樣會帶來權益性資本收益率大幅度下滑的負面影響。
(2)負債經營要承擔到期及時償債的財務風險和經營中的市場風險。眾所周知,舉債經營不同于股份籌資,采用舉債的方式籌集的資金,企業負有到期償本付息的義務,如果企業籌得的資金,在經營過程中未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或者企業資金運作不當,使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都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一方面由于債務利息而使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可以使一部分短期負債長期化,影響企業的信譽,可能使企業產生不能償付的風險,甚至會引起破產。
(3)負債經營會增加企業再籌資的風險。由于負債經營,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一般都會增加,隨著負債的增加,對債權人債務清償的保證程度也會隨之降低,企業再舉債的能力也會隨之而降低。
二、合理負債經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在企業負債經營中,收益與風險并存,因此企業應樹立正確的負債經營觀念。首先應做好負債經營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尤其是對長期負債的投資項目,更應充分調查研究,務求不僅技術上可行,而且經濟上合理,確保預期的經濟效益。其次,要立足內部管理,以系統觀念控制、協調、強化資金管理。另外,企業在負債中要守信用,信用是企業舉債的前提,信用的喪失必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無立足之地。在此基礎上,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合理舉債不僅可以解決企業資金緊缺的問題而且會因負債風險的充分考慮而推動企業科學經營與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負債經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一定要正確把握負債的量與度。一般情況下,企業負債經營的前提是其息稅前利潤率要高于舉債利息率,否則企業就有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財務杠桿效應的反面作用也會體現出來。因此,企業資產負債率一般控制40%~50%為宜,當然企業類型不同,負債的額度也不盡相同,但債務必須具有足夠的資產保證。同時,為了保證債務能夠及時償付,應對企業特定時期的現金流量進行分析,要考察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即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總額要大于其利息費用。
2.分析最佳負債規模,選擇穩健的籌資模式。企業應該兼顧財務杠桿效應和財務風險,充分考慮企業未來的營業收入狀況和增長穩定程度,以及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等因素,據此分析確定企業最佳的負債規模。企業資本報酬率將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上下撥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負債成本過高或財務風險不能接受時,為滿足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可以采取股份籌資的方式。在籌資時,既要防止企業盲目籌集資金,使企業財務風險增加,又要促使企業克服保守觀念,合理籌資,保證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
3.選擇適合企業特點的負債結構。債務對企業來講,是一柄刃利劍,沒有負債經營,企業難以較快地發展,但債務結構不良,會使企業的潛在風險大大增加,甚至毀于一旦。隨著市場體系的健全,資本市場也日趨完善,企業舉債的渠道和方式呈多樣化。目前企業可以通過銀行借款、向資本市場拆借、發行企業債券、職工內部集資和穩妥的商業信用等籌集資金。各種籌集渠道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有的企業盡管資產負債率并不高,但由于債務結構不良,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債權人對企業的經營產生懷疑,就容易造成債權人紛紛追債,企業聲譽下降,債務纏身;也有的企業雖然資產負債率很高,但債務結構良好,企業也可以千方百計地度過難關。因此,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應本企業的籌資方式,采取最經濟的方式舉借所需的資金。在實際工作中,為了防范財務風險,企業一般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各種渠道籌集的資金,應保持合理的結構,與企業的償債能力和償債時間保持一致。
4.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保證債務按時償還。企業應存有可以應付一般意外和危機的一定數量的資金,以備緊急情況下,可以隨時支付。同時,企業應該對所掌握的資金嚴格管理,合理運作,企業借入資金的投資方向不同,其產生效益的時間和水平也就不同。一般而言,長期投資產生效益的時間間隔較長,財務風險較大;短期投資產生效益的時間較短,財務風險相對較小。但未來的收益都是預測值,而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為了提高投資效益,保證債務的如約償還,企業必須加強對運營資金的管理,這也正是企業將償債壓力變為經營動力的基礎。
5.努力優化資產結構,抵御負債經營的財務風險。為了抵御負債經營而造成的財務風險,企業除了充分認識財務風險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抵御風險的管理機制。首先應努力優化企業資產結構,增加流動資產的比重,加速企業資金周轉, 其次,應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消除無效資產,為合理籌集資金提供正確的依據,保證企業債務能夠按期償還。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中的負債資金可以發揮與自有資本同樣的作用,但收益與風險是同時并存的,企業只有保持合理的債務結構,并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才能發揮負債經營優勢,使負債經營不僅利于企業合理配置資源,而且可以使企業從負債經營中獲得財務杠桿效益,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游文麗:財務成本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2]王化成:企業財務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