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區際互補”效應是通過促進區域內外循環,擴大對區域外開放程度,形成開放型的產業結構。西部地區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自身的優勢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勢,通過區域合作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關鍵詞] 區際互補效應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 合作
一、發展和加強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之間的合作
區域經濟合作是區域發展的動力。顯著的區域比較優勢是進行區域合作、發揮互補效應的內在動力。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及產業水平的差異性,在比較優勢的框架下使區域合作通過“產業梯度”或“產業輻射”等方式進行產業擴散和轉移,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優化,最終達到區域發展的目的。
東部地區是我國三大經濟地帶中,經濟基礎較好、地理位置優越,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較快地發展起來的,為全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帶頭作用,是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差明顯,生產要素稟賦的空間差異十分突出,這正是開展東西部合作的重要基礎。東部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發展基礎最好的經濟地帶。但是由于東部發展空間地域狹小,土地價格上漲;由于東部發展較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勞動力價格增長;由于資源短缺,一些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舉步維艱。西部雖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開發程度較低,但是東部之所短正是西部之所長。西部地區有豐富而又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東部地區的支持和推動,吸納其資金、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的進入,提高產業結構的科學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而東部的發展既需要西部在能源和原材料供應方面予以支持,有需要西部地區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西部地區工業產業結構與東部地區相似性較強,因而在合作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同東部同類企業和大公司相合作,實現東部新興、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合理轉移。
今后的東西部合作較以往的合作應該有所區別:第一,由以往開發資源為主轉變為共同開發勞務、技術、信息、教育、旅游、房地產、資本等要素市場;第二,由以往商品和物資交流轉變為攜手共建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資金流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大流通;第三,由以往的政府行為為主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合作主體多元化的大協作。針對西部地區缺技術、缺人才的特點,東部應該從多層次、多領域向西部輻射科學技術和轉移人才。
實行符合各地特點、發揮比較優勢、各有側重又緊密聯系的區域發展戰略,體現了統籌協調發展的要求,既有利于充分調動各地區的積極性,又有利于東西部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s小地區差異,使東西部協調發展是我國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本目標,也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發展和加強西部地區與周邊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西部地區由于地處我國內陸,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封閉性特征。從而使得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不僅與東中部地區經濟結構存在差異,而且與國際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只有通過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促使西部地區產業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使產業結構適應國內、國際的市場需求結構及其變化,才能達到產業結構演進、升級的良性循環。
從世界市場結構的變化來看,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應把目標由原來的本區域內或國內轉向全球或國際區域。從產品市場來看,各個產業的產品要適應國際區域商品市場;從要素市場來看,要素由原來的區域內或國內配置變為全球或區域范圍內優化配置。從地緣經濟戰略上來說,西部地區要利用優勢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西部地區在進行跨國產業合作的過程中,還是應先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為主,力爭加入到國際分工關系中,然后逐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含量,使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發展;同時在一部分高新技術產業中尋求參與國際分工的機會,從而使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由單方依賴轉變成相互依賴。
西部地區地理位置獨特,處于我國內陸,與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邊境線占全國的85%左右。沿邊開放具有距離短、成本低、互補性強的地緣優勢,這些都為西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中國加入WTO 后,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大,西部地區在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應該抓住這次機遇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也在加快開放和發展的機遇,利用邊境口岸,聯合各省區共創邊境貿易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等,尋求新的發展空間,促使西北、西南的特色產品向外出口,進一步與中亞經濟圈、南亞經濟圈靠攏。具體地來說,西部地區要進一步擴大生產企業對外貿易經營自主權,鼓勵發展優勢產品出口、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到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投資辦廠,放寬人員出入境限制。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急需的技術和設備,在進口管理上給予適當照顧。對從西部地區主要旅游城市入境的海外旅游者,根據條件實行落地簽證和其他便利入境簽證政策。實行更加優惠的邊境貿易政策,在出口退稅、進出口商品范圍、進出口商品配額、許可證管理、人員來往等方面,放寬限制,推動西部地區毗鄰國家和地區相互開放市場,促進與周邊國家區域經濟技術合作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鞍剛:地區與發展西部開發新戰略[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2
[2]陳剛等:區際產業轉移的效應分析及相應政策建議[J].華東經濟管理,2000(1)
[3]馬金書:西部地區產業競爭力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