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中部地區自古就是蠶桑、苧麻、棉花生產基地,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也因此成為我國紡織業和服裝業最發達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裝制造業已基本上完成了從手工家庭作坊式向現代服裝企業的轉變。
[關鍵詞] 服裝產業 出口 九江
服裝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服裝產業又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市場文化元素和內含。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2006年,我國服裝出口量占全球服裝出口總量的24%。然而,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我國服裝制造業在服裝設計、制造工藝、營銷策略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成為影響中國服裝出口和中國服裝國際市場形象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我國中部地區較有代表性的中等城市江西九江為例,談談該市服裝出口情況,旨在發現并探討我國中部地區服裝企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并提出自己關于發展該地區服裝出口貿易的意見和建議。
一、近幾年九江市服裝出口情況概述
服裝制造業是九江的傳統產業,在20世紀90年初期,服裝產品出口貨值高峰年份時達4000多萬美元。但好景不長,到了90年代末期,九江紡織服裝業受到東南亞經濟危機等因素的較大沖擊,出口量急劇下降。我國WTO的加入,給紡織服裝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全國服裝出口呈上升趨勢,但是九江市服裝出口卻不溫不火,增長態勢不穩定。從以下圖表可以看出九江市從2001年到2007年服裝出口貨值情況。
我國2001年至2007年服裝出口情況表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九江市服裝出口貨值從2002年到2004年呈持續下降趨勢,最低跌至1300萬美元,出口企業數量也逐年減少。2005年出口服裝出現增長態勢,主要原因是因為2005年1月1日,按照WTO規定,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全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出現井噴行情,這種增長持續到2006年。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呈現出在多重壓力下增長乏力的特征,但全國服裝出口仍然增長22.95%,只是增幅下降4.69%。九江市的服裝出口貨值2007年卻比2006年下降37%。可見2001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態勢明顯,但是九江市服裝出口增長步伐卻未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二、九江市服裝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服裝產業進入門檻較低。服裝產業具有投資少,資金回籠較快的特點。九江市服裝產業多為來料加工,來樣加工,只要有生產訂單,租點廠房車間,投入少量資金就可以建起一家服裝廠,但是每年能持續有出口訂單的廠家只有幾家。
2.貼牌生產的企業缺乏發展潛質。九江市服裝企業除個別有自主品牌外,都是貼牌生產企業。貼牌生產不但使企業失去技術創新的動力,而且在外貿市場上受制于人,企業因此缺乏發展后勁。
3.九江市服裝出口增長方式陳舊,禁不起外部市場大環境的震蕩。九江市服裝行業長期實行低價競爭、以量取勝的出口增長方式。出口產品以中低檔為主,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偏少。
4.九江市豐富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用工難的矛盾。九江市勞動九資源比較豐富,且價格相對較低,但企業用工難的情況亦相當普遍。
5.九江市出口服裝生產企業設備落后。在國內、國際市場,服裝行業已大量應用抗皺、免燙等先進新技術、新工藝,選用高支紗、輕薄型面料和具有防縮性能的面料。另外還有先進的軟件管理系統如CAD/CAM技術、柔性制造系統(FMS)技術、管理信息系統(MIS)技術。
三、九江市服裝行業應極積應對機遇與挑戰
歐盟委員會規定,2007年12月31日之后取消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限制。九江市紡織服裝企業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積極轉變增長方式,以科技和品牌為突破點,靠研發和技術創新獲取高附加值,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1.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九江服裝生產企業應該加大生產投入,償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企業若要走出困境,需加快“從量取勝”到“以質取勝”的轉變,提升產品檔次和產業水平。
2.加大研究開發,創建自主品牌。品牌創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長時間的創業過程。因此,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生產研發營銷相結合、自主創新為動力品牌戰略,對九江服裝企業來說,是走出困境的必然之路。
3.提高服裝國際市場開拓能力。首先,要從文化層面著手,學習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營銷理念和管理模式,改善企業文化素質;其次,要從技術層面下功夫,完善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體系;再次,還要堅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已有市場基礎上,開拓新興市場,避免因市場過于集中可能造成的風險。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