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通過收集近年來江西省的相關數據,運用SPSS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并建立了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預測模型。結果表明,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高度相關性。建議為了實現江西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交通運輸。
[關鍵詞] 江西交通運輸 國民經濟 預測模型
江西緊鄰沿海,傍接中部,是沿海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三大經濟圈的共同腹地、東部向西部戰略轉移推進的過渡地帶,具有左右逢源的樞紐位置和區位優勢。憑借先天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低成本優勢等相關條件,隨著“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的發展思路,以及“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長江中游經濟區“武漢-長沙-南昌金三角一個新經濟增長極”等發展戰略的實施,江西正步入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轉變的時期,區域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近幾年全省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6年全省GDP達到46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自2003年以來連續四年實現了12%以上的增長速度。
交通運輸作為一個特殊的物質生產部門,通過專門從事貨物和旅客運輸服務業務,使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得以正常進行,具有社會基礎結構、公益服務和物質生產等多重屬性。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它是社會經濟發展、文明傳播的前提條件;作為公益事業,它通過人員往來、貨物區際交流聯系千家萬戶,實現人和物的空間位移,支持各行各業的經濟建設和區際交往。在2006年,江西省交通運輸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十一五”交通運輸建設目標,全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79.4億元,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36759萬噸,比上年增長10.5%,貨物周轉量947.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5%;完成旅客運輸量43239萬人,比上年增長3.6%,旅客周轉量654.5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8.4%。
雖然江西省政府決策部門、學術理論界提出了“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基礎性產業,必須領先于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速度,率先發展”,但就國民經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交通運輸業的具體規模需求以及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所進行的研究依然嚴重滯后,對于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的認識還主要停留在感性而非理性的層面上,停留在定性而非定量的水平上,這必將嚴重影響江西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制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如果交通運輸業發展不能按照與國民經濟互動關系的架構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必需的支撐和保障,那么必將嚴重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定量研究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丁以中在《交通運輸業與經濟的關系研究》(1997)一文中建立了交通運輸——經濟模型,對交通運輸業與經濟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汪傳旭在《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分析模型及其應用》 (1998)一文中則運用灰色系統協調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運輸與經濟之間的協調關系;劉建強、何景華在《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2002)一文中主要從協整關系、Granger因果關系的檢驗入手,對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朱順應等人(2004)提出了客觀模糊評價方法,設定了評價指標的評語集、評語值域和模糊隸屬度函數,然后對我國1991~1999年公路交通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進行了評價,得出了不適應性結論;何滿喜(2005)運用灰色系統建模理論和數量經濟的方法對浙江省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研究了交通運輸業內各重要指標對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武旭(2005)將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看作是互為輸入輸出的投入產出系統,通過建立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模型,得出了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的有效性指數和狀態協調度的計算公式。
國際上對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的相關性關系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尤其是在對交通運輸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的研究方面論文、論著比較豐富,但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過了以大量投資進行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惡補交通基礎設施木桶短板的階段,其經濟環境早已進入了成熟優化的后增長階段,因此他們的研究雖然在很多方面特別是方法論方面對我們有較強的借鑒意義,但從總體來講,我們無法照搬。
以上研究成果從實證方面,對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但由于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有所不同,因此對現階段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進行定量分析仍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分析
考慮到統計指標的代表性和統計數據處理的可行性,選擇了江西省“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旅客運輸量”、“旅客周轉量”、“全省GDP”五個指標在1998~2006年的數據如下: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這五個統計指標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51%、6.58%、3.87%、8.78%和12.12%,它們都呈現快速增長狀況,其中,GDP的年均增長率分別是貨物運輸量、貨物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率的1.86、1.84、3.13和1.38倍。而它們的內在聯系如何呢?下面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并建立江西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年GDP的預測模型。
三、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SPSS軟件,對1998年~2006年間 “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旅客運輸量”、“旅客周轉量”、“全省GDP”這五個變量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結果:
表2Correlations(相關系數)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江西省GDP與“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r1:0.997、r2:0.838、r3:0.934、r4:0.893,由于相關系數在0.8~1之間時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關性,由以上結果可以得出江西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存在高度依存的關系。
四、江西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年GDP的預測模型分析
選取Y--江西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單位:億元)作為因變量,以X1--貨物運輸量(單位:萬噸)、X2--貨物周轉量(單位:億噸公里))、X3--旅客運輸量(單位:萬人)、X4--旅客周轉量(單位:億人公里)為自變量建立如下形式的多元回歸模型:
其中為回歸常數,為回歸系數,為隨機誤差。
由上面分析可知,因變量Y與自變量高度線性相關,因此,選用逐步回歸法,通過SAPSS軟件運行結果如下:
表3 Variables Entered/ Removed(變量進入/移出)表
表4 Model Summary(b)(模型概述)表
表5 ANOVA(b)(方差分析)表
表6Coefficients(a)(回歸系數)表
表7 Excluded Variables(b)(被剔除的變量)信息表
aPredictors in the Model: (Constant), 貨運量
bDependent Variable: GDP
從表3和表7可以看出,只有變量“貨運量”進入了模型,所選擇的另外3個變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與第一個變量之間有線性關系,它們的偏回歸系數都大于0.05,因此不能進入預測模型之中;從表5可知,模型的偏回歸系數為0小于0.05,因此Y與X1間有線性關系;從表4得到的模型的相關系數為0.997,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有比較好的相關性,相關系數的平方值為0.995,表示該模型可以解釋因變量99.5%的變異性,且模型顯著,即:該模型有意義。從上面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江西交通運輸業的貨物運輸量對江西年GDP的變異量的解釋率可以達到99.5%,因此根據表6,可以得到如下回歸方程:
Y=-2686.047+0.195X1
Y(億元)--江西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
X1--貨物運輸量(單位:萬噸)
五、結論
交通運輸是現代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在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以上分析可知,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高度相關,尤其江西省“GDP”與“貨運量”、“客運量”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了0.997和0.934;在所建立的模型中,變量X1(貨物運輸量)是江西國民經濟發展有效的表征,貨物運輸量每增加1萬噸,江西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將增加0.195億元。因此,在當前階段,為了實現江西經濟的持續、快速的發展,各級政府和全社會應該積極實施扶持交通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建立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
參考文獻:
[1]孫湘海:中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實證研究[J].統計應用研究,2007,(3)
[2]萬華:江西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思考 [J].商場現代化,2007,(5)
[3]武旭: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4]江西統計年鑒1999—2007[M].中國統計出版,1999-2007
[5]何滿喜:浙江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2005,6
[6]唐進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交通運輸經濟[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
[7]王蘇斌鄭海濤:SPSS統計分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