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競爭機制不夠完善,行政性壟斷和過度競爭并存,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效率競爭。為了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應該建立建全有效的競爭制度。
[關鍵詞] 影響 市場 效率競爭 原因
競爭機制對社會經濟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市場經濟高效率的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競爭都能有效的促進勞動效率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只有效率競爭才能充分發揮競爭的積極作用。效率競爭就是指各競爭主體主要依靠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以提高經濟效益來戰勝對手的競爭。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于建設時期,競爭機制不夠完善,行政性壟斷和過度競爭并存,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效率競爭。因此,規范競爭、保護競爭充分發揮競爭的積極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市場競爭的現狀及主要原因分析
1.行政性壟斷限制了企業的效率競爭
(1)什么是行政性壟斷。壟斷有經濟壟斷和行政壟斷。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后必然產生經濟壟斷,是資本積累和集中得結果。它是在競爭中產生的。行政壟斷是指由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者進入形成的壟斷。行政壟斷的本質在于,個別行業和部門將本應由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權力當成私權,并以此謀取小集團和部門的利益。它干擾了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次序的建立,限制了企業的效率競爭,從而使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應堅決制止。
(2)我國最主要的壟斷形式是行政壟斷。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是屬于排斥市場競爭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高度依賴政府機構和行政力量,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引入競爭機制,隨著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一方面企業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與競爭相伴的經濟壟斷即得萌生,但更主要得是另一方面原有體制中行政化得權力機制并沒有消除,于是原有得國家壟斷勢力依托極不健全的市場機制逐步發展形成了超經濟的行政壟斷。行政性壟斷包括縱向的行業壟斷及橫向的地區封鎖式地方保護主義。一些企業靠政府權利維持自己的市場地位,政府靠企業來實現本地區和本部門的利益。與這種狀況相聯系的按照行政權力邊界形成條塊分割,不僅在許多部門和行業存在獨家經營,而且在地區之間形成了相互封鎖。另外,傳統公用事業中的許多行業,如電信、電力、民航、鐵路,在引入競爭后,依然以自然壟斷(自然壟斷指的是由于行業自身性質,“自然”決定它的壟斷地位)為理由,以政府原有法律為護身符,繼續限制競爭和侵害消費者利益。如:我國經營電信產業的企業主要由中國電信,以及中國聯通等幾家公司,以成壟斷格局之勢。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最近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受理1.7萬余件服務類投訴中,電信行業占據約30%的比例。其中最不滿意的方面由以分計費、手機雙向收費、電話初裝,以及月租費不合理等。綜上所述:我國行政壟斷已經嚴重限制了競爭,延緩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降低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惡化了市場秩序,不僅造成市場進入障礙,破壞公平競爭的環境,而且排斥效率競爭,使企業依靠創新,提高經濟效益去戰勝競爭對手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
2.過度競爭使競爭缺乏效率。過度競爭又稱“自殺式競爭”、“惡性競爭”,表現為企業之間在競爭中頻繁發生的價格戰、資源戰、廣告戰、商業間諜戰等現象。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在許多產業如汽車工業、家電工業等領域出現了產業過度競爭的問題,其原因與我國行業生產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偏小,過剩的生產能力不能退出市場等有密切關系。如:我國汽車產業就屬于集中度低的分散零亂狀態。我國有百多家整車廠,但產量超過15萬輛的只有3家,超過1萬輛的有17家,其余都只有幾千輛甚至幾百輛產出水平,導致資源配置低效率和市場競爭無序。生產能力普遍過剩,多數企業都把降低產品價格作為主要手段,而把使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放在次要的位置。這種惡性競爭既導致兩敗俱傷,又損害了行業的整體利益,嚴重干擾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總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壟斷,基于生產力落后、生產集中度低而產生的分散過度競爭,嚴重限制了效率競爭。我國為了適應國際競爭,必須逐步打破行政壟斷、引入競爭的同時,進一步規范分散零亂的企業,提高其集中度,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建立有效競爭制度的途徑
1.塑造與效率競爭相適應競爭主體,作為競爭主體的企業要擁有相應產權,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塑造這樣的競爭主體,要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來實現。
2.建立維護效率競爭的法規體系。維護有效競爭,必須防止市場權力對它的扭曲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對它的損害,這就要用法律去規范競爭行為。為市場競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使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以法律手段保障中國的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競爭力。
3.形成效率競爭的市場結構。效率競爭的市場既能克服過度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又能利用規模經濟,防止過度集中形成獨家經營,保持競爭活力。這類市場,在結構上應包括自由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壟斷市場。但是應以壟斷性競爭為主體。
4.實行對外自由化與對內企業巨大化并重的產業政策,逐步提高集中度,減少并消除過度競爭。對外自由化,就是使原來保護過度、競爭不足的幼稚產業如電信等領域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引入真正威脅生存的競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繼續通過“抓大”推進企業聯合、兼并,改變資本積累方式,引導培育一批資本雄厚、經營規模龐大、市場拓展能力強、專業化高的大型企業;繼續通過“放小”,鼓勵小企業向小而精、小而專的方向發展。
5.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建立企業公平的競爭環境。不管你在哪里干,社會保險都能接著算,人員才可能流動起來,才能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