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上海市戲劇家協會組團參加了“中國小戲藝術節”和“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兩項全國性演出賽事,無論參演劇目的數量、質量,還是獲獎層次和人數都在各團中名列前茅。上海劇協獲得賽事的優秀組織獎。
由文化部社文司等單位主辦、中國劇協藝術發展中心等單位承辦的第5屆中國濱州博興小戲藝術節于9月21日至26日在山東省博興縣舉行。經對北京、上海、山東等16個省市劇協報送的142個小戲劇目進行遴選后,最終確定17個劇種的29個劇目參賽。上海昆劇團的《嗟來之食》,上海淮劇團的《大愛無言》、《孝子鎮長》,南匯航頭文化中心的滬劇《兩份協議》4個小戲入選,并榮獲15個獎項。
榮獲最佳劇目獎的昆劇古裝戲《嗟來之食》把一位窮生的窮酸相刻畫得入木三分,青年老生演員袁國良獲最佳演員獎;另一部獲最佳劇目獎的小戲《大愛無言》,以汶川抗震救災為背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上海武警將士舍小家、為大家,奔赴抗震前線的感人事跡。該劇由梁偉平和景蘭英主演,夫妻雙雙獲最佳演員獎,編劇陳慧君獲優秀編劇獎;另外,上海唯一一臺業余滬劇小戲《兩份協議》也獲得優秀劇目、最佳作曲和兩個優秀演員的優異成績。
有著“戲曲藝術的希望工程”稱號的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每年舉辦一屆,2008年的頒獎活動于10月4日在昆山千燈鎮舉行。在全國20個省市劇協報送的305個節目、342名小演員中,組委會專家經復審、終審最后認定115個小演員獲小梅花稱號,其中匯集40余名“小梅花”于昆山這個昆曲的故鄉,參加“魅力千燈——第十二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頒獎演出”。上海戲曲學校學生王倩瀾表演了昆曲《昭君出塞》,葛聰聰表演了滬劇《徐阿增出燈》。此次活動中,上海選手入選9個專業(均獲“金花”)和3個業余(二“金”一“銀”)獎項;在京昆專業的9個“金花”里,上海戲校就占了5名,為全國之最。為表彰戲曲老師為培育戲曲人才所做的貢獻,組委會特為王芝泉、梁谷音、劉異龍、于龍、田恩榮、邢東風、沈綺瑯、李靜、凌月剛等頒發了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