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新浪網新聞主頁上傳一視頻新聞:《實拍李亞鵬曼谷機場毆打記者》。視頻說明稱,昨日下午,在曼谷機場守候一周左右的媒體記者得知王菲夫婦一行已抵達機場,便埋伏在各個角落,眼看李亞鵬推著手推車帶著家人出關,記者們立刻沖向前去一陣狂拍。然而,當一名香港記者將鏡頭對準了抱在李亞鵬媽媽手中的小李嫣時,李亞鵬終于忍無可忍了,沖上前去與該記者論理,阻止其繼續拍攝……并從視頻畫面上可以看到李亞鵬對該記者有肢體行為,同時還可以看到和聽到另一名女記者頻頻挑釁激怒李亞鵬的言語舉止,場面比較混亂。
令人驚訝的是,按照既往經驗,李亞鵬此次“打人事件”大概可稱之為“明星丑聞”,或可冠以什么“門”之類新潮術語,李亞鵬喪失理智的行為也是會遭受輿論強烈譴責的,這也是明星行為舉止失當后必然受到的“禮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這次卻并非這樣。到7月25日中午筆者瀏覽仍在新聞網上的該視頻時,發現網民跟評已達9700多條,而且還在繼續快速攀升。而據筆者粗粗瀏覽這些跟評,發現除極個別跟評是對李亞鵬持譴責態度外,幾乎全部是在譴責那些娛記的不良行為,而對李亞鵬表示同情和理解。網民這種壓倒性的支持和同情李亞鵬,譴責媒體娛樂記者的跟評,大致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情緒偏激,觀點偏頗,言辭非常激烈,甚至有“語言暴力”傾向;一類則是比較理性,既指出李亞鵬打人是不對的,也譴責那些娛記有悖職業道德與操守,為制造和拼搶新聞不擇手段,不惜傷害他人的不良行為,同時對李亞鵬也表示理解和同情;相當一部分網友跟評表示明星也是人,他們的私人空間與生活應該受到保護與尊重,媒體不應該侵犯;還有網民認為明星也有他們的傷痛與隱痛。李亞鵬情緒失控,與在這方面曾遭遇過一些媒體的傷害,今次又遭遇類似現象,況且現場又有娛記頻頻挑釁等因素不無關系。
怎么看待網友的跟評?筆者分析,實際上,絕大多數網友并非“力挺”李亞鵬不理智的肢體行為,而是表達了對一些娛樂記者的不良行為極度反感和強烈不滿。
廣大網友的新聞跟評也體現了一種新聞現象,也是一種輿論環境。筆者認為,這一視頻新聞的網友跟評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社會民意。可以看出,許多網友并不是從這則“娛樂新聞”、“明星打人事件”中追求“刺激與快感”,而是以現代社會理念,比較客觀理性地分析和認識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網友以及網評的逐漸理性與成熟。
筆者以為,這件事情的一方當事人新聞媒體娛樂記者雖然并非內地媒體記者,但對內地媒體及其記者,尤其是娛樂新聞記者,卻是有警示意義的,不無借鑒作用。毋庸諱言,我們內地媒體,尤其是一些娛樂性媒體、一些娛樂新聞、一些娛樂記者,也存在種種“愚樂”與“丑樂”現象。其表現是:追求眼球效應、追求感官刺激、追求低級庸俗、追求假惡丑,以嘩眾取寵;熱衷于明星丑聞、熱衷于明星“性聞”、熱衷于明星“私聞”、熱衷于明星“怪聞”,以制造轟動效應;道聽途說、添油加醋、瞎編濫造、制造噱頭、故意炒作,則是慣用招數,乃至下三濫的狗仔行為;一些媒體記者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對待娛樂新聞缺乏應有的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嚴肅態度,境界矮化、思想浮躁、利益驅動,則是癥結所在。這些現象亟待引起警覺,并切實糾正,以正娛樂媒體、娛樂版面、娛樂新聞以及娛樂記者的風氣。
我想用這樣兩句話作為結束語,第一句話是,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李亞鵬對記者動手都是非常錯誤的,理應受到譴責;第二句話是,一些娛樂記者搞“新聞”的手段是非常丑陋的,甚至不惜傷害當事人,喪失起碼的職業道德,這就更可惡了,同樣應該受到譴責!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各有各的錯誤,演藝界的人物與媒體娛樂記者都應該從中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