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8時,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歷史性的一刻,第29屆奧運會拉開序幕。全世界1萬多名運動員,21600名注冊記者和5000名非注冊記者,84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王室成員,50萬外國觀眾和旅行者,匯集北京觀禮。這是中國打開國門30年來,最大規模的國際交流,是中國加入WTO之后改革開放的又一個里程碑。
一、開幕式:向世界展示中國詩意般的歷史場景
對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外國媒體都不吝贊美之詞。
英國《衛報》網站,第一時間刊登“鳥巢”上方焰火通明的照片,該報記者驚呼:“這比《獅子王》還要精彩!”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開篇稱,霧天中的鳥巢讓人仿佛身處魔幻之地。在現場數萬觀眾的歡呼聲中,數千表演者同步擊鼓、起舞。此次開幕式將是史上收視人數最多的電視節目,能夠看到實況的觀眾人數將達23億。
法國體育頻道和二臺電視轉播評論員激情評論說: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大師之作,它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國詩意般的歷史場景,向世人展開的是一幅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卷。太精彩了!太有創意了!太讓人難忘了!簡直難以置信!張藝謀不愧是大師級導演,將中國悠久的歷史濃縮到一小時,真是了不起!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說:“今天晚上8點,北京贏得了完美的十分。”報道說,世界從未觀看到如此盛大的開幕式,鼓手的表演令人震驚,氣氛像觸電一樣,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韓國聯合通訊社稱贊開幕式如同一場視覺上的“滿漢全席”,雖然不能用口舌來品嘗,但開幕式讓人們感受到了視覺上的藝術享受,中國的燦爛歷史和悠久文明在開幕式上打動了所有的人。
BBC主持人休·愛德華茲在開幕式實況轉播時評論說:開幕式充分顯示了中國人的自信和戰略思維。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說,當晚的“鳥巢”成了紅色的海洋和歡樂的海洋,看到的除了笑臉還是笑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中國內地各大網絡社區里,評價開幕式的帖子很多,人氣也非常旺盛。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的論壇,都開貼讓網友給奧運打分。人民網強國論壇的帖子《奧運開幕式表演大家感覺如何?一起來打分吧!》,截止8月9日下午16點,點擊量達105563。
二、中國政治影響力空前提升
華聞在線協助人民網,開設“輿情頻道”,整合國內近20家BBS和230位網絡“意見領袖”的博客,提供網絡輿情的最新動態,并且在奧運期間每天邀請2位嘉賓,分析最近24小時內發生的奧運輿情。這個新開設的“輿情頻道”成為觀察分析奧運輿情的窗口。例如,“輿情頻道”嘉賓、《投資人報》總編輯何剛由衷地贊嘆:
“在奧運開幕當天,胡錦濤主席所主持的盛大午宴,用吳建民的話來說,可能是共和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午宴,因為參與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數量太多了。僅從這一點上來說,北京奧運會對中國政治影響力的提升就是空前的。那天看直播的時候我有一種恍惚的感覺,仿佛是盛唐時期萬邦來賀,中國作為世界級大國的榮耀在我們這一代人重新實現。當然今天的時代我們更強調和平與發展,強調平等與互利,這和當初的萬邦來賀是有本質區別的。但至少表明中國的世界影響力爭以新的方式得到恢復和提升。”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一起看奧運”主編劉桂林,在做客人民網“輿情會商室”時介紹說:8月8號奧運會開幕式,中央電視臺總體收視率超過40%,成為2000年以來央視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有收視數據表明,奧運開幕式全球觀眾突破40億,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都創造了奧運開幕式收視的新記錄。毫無疑問,這次奧運報道是中央電視臺有史以來報道規模最大的。中央電視臺在場館一線投入的在冊人員達到900多人,全臺直接投入奧運報道的人員達到3000多人。全臺拿出7個頻道,后來又增加2個頻道來直接報道賽事,解說員隊伍達到40多人,28個大項、302個小項,所有項目都可以在電視屏幕上實現直播。
三、中國文化符號展示美輪美奐
開幕式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楊義應邀前來人民網“輿情頻道”做嘉賓訪談時表示:“對于這次開幕式,從總體上來看都是眾口交譽,美倫美奐,輝煌壯觀。法國總統薩科齊說,對于籌備奧運會這一點來說,中國贏得了金牌。而且這次開幕式展示中國的方式,只能夠講是非常簡明的,而且非常有中國特色。它不可能是包羅萬象的。因為我講中國文化,這條生命之根,有4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根底非常深厚。第二個特點就是它的文化哲學非常有包容力。第三個特點是它的文化血脈非常充沛。第四個特點是它的文化景觀非常豐美。”楊義認為,開幕式對中國文化的展示是比較到位的。
文學所研究員高建平也認為:開幕式關于中國文明符號的展示,是很精彩的,很好地調用了中國古代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符號,把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很好地展示出來。開幕式在符號挑選中,比方說選一些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交通,文化交流的符號,對“和”的強調,對中國古代一些重要的文化發明的強調,用一種非常藝術的方式,很漂亮地展示出來,是很精彩的。另外就是點火儀式非常有創意,以夸父追日這樣一種非常能夠代表中國人精神的創意展示出來,是非常精彩的。
四、奧運后中國會更自信更開放
楊義所長在人民網輿情訪談中,勾勒出一個歷史的坐標系:中國的改革開放,既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參加了WTO,又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的前沿。這次北京奧運,實際上是2000年的奧林匹克運動和我們5000年的文明史、30年改革開放重新振興的歷史第一個交叉點。奧運表明世界認可中國的改革開放,認可中國已然成為一個現代的大國。我們用奧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胸懷和文化的追求。我看這次奧運之前做的很多準備工作,比如說這次奧運在我們國家的首都,是一個六百年的古都,我們這個古都里面有一個中軸線,原來是7.8公里,現在變成了25公里。在延長的中軸線上,我們既保存了像紫禁城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同時又增加了很多,比如說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這樣的一些建筑,就把我們的古老和開放融合在一起。奧運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強了我們對民族文化創新的信心,對于進一步提升我們這個民族內在的魄力和魅力,將會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高建平教授則希望:如果說北京奧運具有什么樣的文化品格,我們也可以說,它包括著這樣幾個品格:第一個就是開幕式所展示的“和”的主題,和一種“開放”、“包容”的精神,相信奧運會以后中國可以更加開放,以一種新的姿態和國際文化的對話。通過舉辦北京奧運會,中國還是要有一種重回中國古代、重回大唐的文化心態,更加寬容地對待外來文化,更加從容地創造自己的文化。一方面吸收各國文化的長處,一方面形成中國文化的自信心。
五、新生代群體:享受比賽的大party
開幕式報道,國內各新聞媒體喜歡從宏觀角度進行宏大敘事,橫向看是一個國家的崛起、面向全世界的中外文化交流,縱向看是30年(改革開放)、100年(對奧林匹克的期盼)、168年(近現代史)甚至5000年(中華文明的燦爛歷史)。人民網“輿情頻道”8月13日的兩個年輕嘉賓從個人角度,談論奧運帶來了的身心快樂,讓人耳目一新:
《南方日報》評論員周虎城說:“奧運給我帶來的,就是通過電視觀看體育比賽的機會。”他舉例說,這幾天的觀賽感受,首推想要奪8金的菲爾普斯,“多彪悍啊!”但真正讓人感動的是欒菊杰:“50歲的老人家了,多不容易啊。人家來不是為了爭名次,就是為了在祖國的賽場上亮亮相,這與我們那些拿了銀牌還覺得不光榮的選手比起來,奧運精神實在強多了。”
深圳動漫游戲IT職業經理李嘯宇說:“其實奧運很單純,就是一個大party,奧運就是讓我們享受競技體育的無窮樂趣,感受‘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昨天和朋友們一起看到男籃和西班牙戰斗到最后一刻,我們那個激動啊,一個個都喊得聲嘶力竭。最后雖然失敗了,但沒有人埋怨我們的運動員,因為我們知道他們盡力了。他們和我們都是在享受比賽,相比之下比賽結果真的不重要。這么單純的目的,只有在競技體育中才能如此強烈地感受到。”
80年代知名學者、中國人才學創始人雷禎孝在人民網“輿情頻道”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道:
體育比賽為什么激起那么多人的熱情?尤其是球迷們那種近于瘋狂的勁頭?球迷、歌迷、影迷,一串串的追星族,他們為什么那樣激情萬分?那是生命肽——生命能量之王,在發揮魔力。
雷禎孝解釋說,所謂“生命肽”,就是與快樂的精神狀態相對應的生理分泌物。所以,“一定要到現場去,到歌舞現場,到球賽現場,到拳擊現場,到賽馬現場,到馬戲現場,到搖滾現場,到氣功現場,到游泳現場,到健美現場。你直接面對那些充滿力量充滿生機充滿欲望充滿誘惑的年輕生命,你就會大量地分泌生命肽,你就會快樂得心跳,激動得發狂,渾身是力量,顯得健康而美麗。”
1979年生人周虎城在人民網眉飛色舞地表示:“讓奧運回歸奧運,我們就盡情享受體育的樂趣吧。讓政治遠離體育,在政治的自我邊界內運行。這是中國永遠不老的話題,需要大家齊努力!如是,得我少年中國,得我自由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