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現代教育報》的一個訂戶,在收閱報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我發現該報社在出報方面沒有章法、隨心所欲,諸如收了錢不出報、大量搞合刊、隨意改報名等,嚴重損害了訂戶的利益。
收錢不出報
周刊來代替
今年年初,我按照郵局的征訂目錄訂了《現代教育報》的8種報紙,交的也是8種報紙的錢,但一年來我收到的只有7種周刊、專刊,從來沒有收到過《現代教育報》正報,而這份正報在郵局給我的征訂單據上排在第一位,為周三刊,年定價180元,郵發代號為1-258。但實際上,每周一、三、五,我并未收到過、也從未看到過這份正報,而周一收到的是《現代教育報·教師周刊》、周三收到的是《現代教育報·校長周刊》、周五是《現代教育報·精品博覽》。而讓該報社沒有想到的是,我在訂《現代教育報》正報的同時,還訂閱了它的三種周刊。這樣,每周一、三、五,我就分別收到兩份相同的《教師周刊》《校長周刊》和《精品博覽》。我打電話問郵遞員,他的回答是:“我們是按郵發代號送的報,沒有見到過那種報。”我又打電話問該報社發行部,他的回答令我意外:“報社不出正報,都是送周報。”后來我細看了一下報紙,果然,這三種周刊都有兩個郵發代號,除了它自己的代號以外,還都有正報的代號:1-258。原來這個代號是為征訂而收錢用的,也是為三種周刊而設的,它并不出報,其出報的任務分別由三種周刊代替,這三種周刊成了典型的一報兩賣。
年初我剛收報紙時,對該報社的這個貓膩并不清楚,為了看到那份正報,我給郵局和郵遞員打了多次電話、發了多次火,不知情的郵遞員還數次到我家核對,讓我一等再等,一直鬧騰了兩個月才揭開這個謎團。我想退報而又不允許,只好多交180元,三天都看同樣的兩份報,如此收報整一年。
“因為放暑假”
大量出合刊
從7月份開始,我發現《現代教育報》的報紙來得少了,有時好幾個星期才來一份。我又打電話問郵遞員,開始答復是:沒有來報紙。過了好幾天,他們答復說:“報紙沒有來,因為出合刊了。”開始沒有發現,后來一看報頭下方,有的印著“×期、×期合刊”,有的只印著“第×期、×期”,把“合刊”二字回避了、未注明。我大致翻了一下,這種合刊行為,七八兩個月共計10多次,少出十幾期報紙,有的是兩期合刊,有的是三期合刊,就連每半個月出一期的《現代教育報·少年成才專刊》,也搞兩期合刊,成了一份“月刊”。比如8月11日出版的《現代教育報·教師周刊》,報頭下面印著“第86、89、92期”,對這個周刊來說,出一期報紙等于出了三期;因為每周它還代替一次《現代教育報》正報,這樣算起來,出一期“教師周刊”就等于出了六期報紙,即周刊三期、正報三期。《校長周刊》和《精品博覽》也是如此。剛開始,報紙不正常出版時,我曾打電話詢問該報社發行部,他的答復是:“因為放暑假”。學生放暑假、教師放暑假,難道報社也放暑假,編輯記者也放暑假?那么教育局、市教委放不放暑假?
眾所周知,合刊一般是對期刊而言,即使期刊搞合刊也是在特殊情況搞的,而且合刊的頁碼相應增加,以彌補訂戶的損失,作為刊發新聞的報紙,大量搞合刊,這真是聞所未聞。
訂“首都教育”
出“安全教育”
我年初訂閱了一份該報社征訂的《現代教育報·首教教育》,但一年來我收到的是《現代教育報·安全教育》,兩者從報名到宗旨都大相徑庭。從收到的這份《安全教育》看,報道的都是國家和社會以及各地的生產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規定和信息。而我想看的是首都有關教育和學校方面的新聞信息,為什么硬把安全方面的新聞強加給訂戶?報社在征訂時明明寫的是《現代教育報·首都教育》,出報時為什么又改為《現代教育報·安全教育》?而國家安全生產與首都教育新聞完全不沾邊。
此外,在《現代教育報》的一些周刊上,也沒有注明每期報紙的單價,只注明年價,征訂時也不說明每年出多少期,顯然這些標識它都沒辦法標注,因為報紙互相代替且期數不固定,反正按年價收錢后愿意出什么報就出什么報,想出多少期就出多少期,只要報社劃算、省事、賺錢就行,根本不考慮辦報的規矩,也不考慮訂戶的利益。現在,報紙下一年的征訂工作又快到了,明年它還這么干嗎?但不管怎樣,反正我不會再訂它、看它了,上當只能一次。
(作者系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審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