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那一刻,地動山搖,震區遭受了建國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場災難。
“天災無情,人有情!”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13億中國人四海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IT企業也迅速行動起來,成為賑災行動中最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慷慨解囊,通過捐款、捐物、提供技術支援、發動募捐活動等多種形式,向災區伸出溫暖的援助之手。據人民網報道,截至5月19日,IT及高科技企業和相關個人向災區捐贈的善款、物資已達10.6896億元,這一數字占中國企業捐款總數的24%,為各個行業之冠。
不僅僅是捐錢捐物,IT企業還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多管齊下為災區人民送溫曖,為災區的救援和重建燃起希望之光:中國移動等電信企業減免受災地區客戶手機通信費用,提供免費報平安電話;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搭建網絡救災平臺,向億萬網友傳遞愛心,凝聚力量;中興通訊等硬件設備企業為災區提供通訊設備和技術支援;盛大等網游企業號召上億游戲玩家賑災互助,提出“虛擬世界,一樣有愛”……正因為如此,有網友贊道:“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我們的IT企業表現得很好很強大!”讓我們向所有捐助災區的IT企業致敬!向所有捐助災區的IT人致敬!
科技,織就抗震救災網
楊宇良/文
地震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與外界失去聯系。通訊中斷的日子,汶川變成一個“孤島”。我們無法獲知遇災者的消息,我們無法確認幸存者的位置。形勢十萬火急,人命關天。這時候,是IT企業義不容辭,挺身而出,第一時間搭建了信息的諾亞方舟,讓傷者獲救,讓關切者擊節。面對災難,科技握緊了所有人的手。
汶川告急通訊第一
手機和互聯網成為人們第一時間了解災情的手段,然而被黑色籠罩的汶川地區,卻正在變成與世隔絕的“信息孤島”。因為地震造成了四大通信運營商所轄范圍大面積的通信中斷,基站電源被毀,傳輸光纜斷裂,災區的人們手里緊緊握住手機,因為那是他們與外界聯系的唯一希望。然而,這條生命線正隨著電池的電量,在一格一格地衰減。
地震給災區的通信運營商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據不完全統計,地震造成了中國移動四川公司3個交換機發生擁塞,2300多個基站因斷電而傳輸中斷,汶川地區G/C兩網全部中斷。中國聯通在陜西靠近四川地區的約500個基站中斷;西安至成都2條長途光纜,其中1條中斷。中國電信方面,四川阿壩州的汶川縣、理縣、黑水和茂縣本地通信全部受阻;甘肅隴南、甘南兩地區有5個縣也受阻。中國網通二級干線傳輸系統中斷,造成2條2.5G、1條155M互聯網電路中斷,300多個SCDMA基站癱瘓。5月22日,工業與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地震導致通信業直接經濟損失近30億元,而8天之后,這個數字上升到67.2億元,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運營商爭分奪秒地搶修與重建的腳步。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誰都清楚,提前一秒鐘恢復通訊,就可能多救一些人。所以,四大通信運營商不計代價迅速集結,奔赴災區進行通訊搶修。面對通信聯絡急劇增多,長途話務量飆升到日常的10倍以上,手機接通率下降到日常平均值的一半左右等不利局面,中國移動已緊急部署受災地區進行通信搶修。中國聯通啟動全國應急通信預案,四川分公司即刻派衛星通訊車奔赴汶川。中國電信網絡運行維護部相關人員搭乘最早航班趕往四川受災現場指揮抗災搶險。同時,中國電信四川省、甘肅省公司主管領導已在第一時間趕往地震中心指揮救災。中國網通成立了搶險指揮部,啟動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加強了干線網絡監控,正在嚴密監控災情發展情況,隨時處理緊急情況。
與此同時,當地的自救行動也在積極地進行中,在滿目瘡痍、瓦礫遍地的災區現場,一個名叫劉道彬的中國電信員工通過海事衛星電話撥出了第一個電話。事后,他也被外界稱為“汶川震后對外發出聲音第一人”。正是衛星電話讓處于震中地區的災民點燃了救援的火炬,而每一個奔赴災區的通訊維修人員都在用自己的愛心與責任心,傳遞著這支閃著生命之光的火炬。這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截至5月13日8點,中國移動搶通基站1850個,但仍有2607個基站中斷,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肅、陜西三省,形勢依舊嚴峻。成都聯通茶店子、科華、新樞紐樓三大通信局房及近500個移動基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CDMA網基站下話音業務、固話網絡、CDMA/GSM無線上網、短信業務基本無影響,G網話音業務有較嚴重擁塞,截至5月12日晚11點恢復85%。中國電信經連夜緊急搶修,因地震造成的甘肅省5個縣的通信阻斷在當日凌晨已全部恢復對外通信,公司還開通了災區的免費“報平安”電話。中國網通臨時調配河北機動通信局攜4部VSAT、4部海事衛星、4臺短波電臺、1輛60KW車載發電機組、1輛1000線車載程控交換車開往災區。此后的十幾天里,正是這些源源不斷的援兵讓災區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那來自現場的聲音感動了你我,感動著中國。

手機、互聯網雙管齊下
如果說劉道彬的那通衛星電話是IT企業抗震救災的第一聲號角,那么北川震后僅存的互聯網成為災區群眾與救援人員連接的紐帶,這一刻科技展現出它面對災難的頑強。隨著海事衛星的啟用,光纜與基站的修復,手機網絡與互聯網共同構成了救援路上的兩條快車道。它的起點是通訊指揮部大本營,而它的終點則指向每一個等待拯救的生命。而這一切離不開通信運營商雷厲風行的作風與員工沖鋒陷陣的斗志。
在通訊中斷的時候,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成立臨時應急搶險指揮部,在排除了機房倒塌等危險之后,指揮部的監控顯示四川電信核心網絡流量正常,但多個城市間部分光纖通訊中斷仍在積極修復中。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堅定地對媒體公布,電信將在30天內完成災后重建,保證災區通訊恢復正常。同時,中國移動在街邊設立臨時服務點,為用戶手機提供充電服務,保證通訊不間斷。而且,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宣布免除地震重災區漫游用戶話費,以確保外界與災區24小時不斷線。考慮到地震災害對于基站的損毀,造成網絡不穩定等情況,中國衛通臨時為1150部救災衛星電話提供服務,保證救援信息第一時間傳回指揮部。在各家運營商的努力下,截至5月22日,汶川地震八個重災縣所有鄉鎮全部恢復對外通信。
隨著抗震救災斗爭的深入,唐家山堰塞湖成為救援大軍必須拿下的重中之重。因為要有大批災民必須及時撤離,為了方便指揮部的全面部署與安排,中國移動率先通過空降衛星的方式在唐家山堰塞湖壩頂建立了基站,中國聯通也啟動了力保堰塞湖應急通信的方案,中興9小時搶建唐家山堰塞湖通訊網絡,這些都為救援人員的排險與災區人員的撤離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通訊保證。
正是由于運營商第一時間的積極搶修,才讓互聯網上更多人成為了心系災區奉獻愛心的志愿者。QQ里不斷閃動的來自四川災區的消息,那段描述溫家寶總理關心災區群眾的聊天記錄,通過網絡傳播成為政府與人民患難與共的見證;MSN上閃爍“四川加油中國加油”的紅心標記,再一次讓愛心與火炬一道傳遞到
中國的每個角落;新浪、搜狐等博客、播客上發布災區的感人故事,成為全國人民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的寫照。手機互聯網紛紛開通尋親服務,充分體現大愛無邊的同胞情誼。那首膾炙人口、催人淚下的《孩子,快拉住媽媽的手》,通過電臺、網絡和手機傳播,讓每個人的感動匯聚成了愛的江河。綠絲帶、橙絲帶等活動的開展,讓世界看到一個災難后無比團結的中國。無論哪一種顏色的絲帶,都標記著中國人的愛心之火。那是團結的力量,那是最偉大的愛。
5月19日至21日,三天的全國哀悼日,山河齊哀,舉國同悲。在我們深切緬懷死難同胞的時候,各主要網站均以黑白灰為基色,暫停一切娛樂活動,表達了新興媒體的職業操守與道德良心。此后,各個有責任感的網站均從一個新聞的報道者轉變為一個慈善宣傳的平臺,讓捐款捐物透明化,讓政府的公信力與百姓的支持合二為一,在這里每個人都在通過點滴的行動使幫助災區的行為更加細化、透明、高效、有力。新浪、百度、迅雷、優酷等網站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也紛紛推出了抗震救災的專題和頻道。開設論壇,讓各地的網友有了共同應對災難的平臺:在這里,他們深切哀悼死難同胞,通過佩戴綠絲帶傳遞愛心,通過捐款義賣等方式支援災區重建,通過互助尋親等方式幫助生者重聚,通過志愿者行動表達同胞之情,通過祈福中國增加了凝聚力,通過領養孤兒表達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網友們讓傷者見證了愛心的力量,也用真誠的撫慰化解他們內心的創傷。
高科技企業的責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媒體的宣傳,讓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參與到援助災區的行動中來。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中國企業肩負的傳統道義與民族之魂,遠遠超越了西方價值觀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用以人為本的集體主義凝聚力,化解了剛性的商業規則下的冷血無情,這應該是破解“捐款門”難題的合理方法。抗擊地震,這是一場無路可退的戰爭。整個IT業都已經行動起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筆筆捐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負責任的企業,看到了他們對社會的回報,看到了在危難面前所有人同舟共濟的最樸素的情感。
目前,抗震救災的斗爭正逐漸轉向災后重建工作,在完成了遇難者登記、傷者救治、孤兒孤老認養等過程后,如何借助IT企業的力量重建家園應該是擺在所有業內人士面前的第一道題目。我們相信,在手機和互聯網之外還有一張更大的網,把更多的愛灑向布滿荊棘的路上。陽光總在風雨后,經歷過風雨的每一個人都會更加珍惜彩虹,因為它的七色光芒代表了團結中國激昂的力量。經過了電信重組的行業新布局,相信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IT行業會綻放出最美麗的科技奧運之光。浴火鳳凰,多難興邦。
簡柏特:
扎根中國,情系災區
得到汶川地震消息后,簡柏特(大連)公司立即向集團發出了相關報道,簡柏特集團高層領導徹夜關注著災情的進展,并在震后第二天一早召開高層緊急會議,商討支援四川災區的方案。會議只進行了10分鐘,領導們就達成一致: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幫助災區人民克服困難,重建家園,簡柏特集團緊急決定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四川災區捐贈100萬元人民幣以支持震區救援及災后重建工作,并大力提倡簡柏特中國的員工發揚愛心、施以援手,幫助災區人民共渡難關、重建家園。
簡柏特(大連)公司馬上行動起來,5月13日下午便通過大連紅十字會向中國紅十字總會捐款100萬元,成為大連市首批捐款企業中唯一一家外資企業。夏德仁市長感激地說:“你們簡柏特也趕來了!外企里面你們可是頭一家!”
與此同時,簡柏特中國在大連、長春、上海同時啟動“共抗地震,重建家園”賑災捐款活動。針對身處災區的同仁及家屬,各集團公司迅速組織相應捐助及慰問活動,以“關懷四川災民”為主題的愛心捐款活動,也在集團內部全面展開。

募捐動員信剛剛發出,員工就絡繹不絕地前來捐款。簡柏特(大連)公司CIO更是第一時間來到捐款現場,將錢包里的鈔票全部投進了捐款箱,只給自己留了10元的午飯錢,并極力發動客戶也加入到賑災捐款的行列中。一位印度同事來到捐款箱前,由于語言不通,沒有更多的交談,捐款時他只是微笑著沖志愿者點了點頭,便轉身離開……看到員工的滿腔熱情,簡柏特集團領導決定,集團將依照員工捐款總額的50%,進行二次捐款。
其間,簡柏特中國行政總監Sam接到了一個電話后,面色凝重——因為四川九寨溝有一名員工被困。Sam放下電話,立刻來到Oracle部門進行調查,領導們開始動員一切力量,試圖從各個途徑了解情況。經多方聯絡,得知此名員工暫時在茂縣,雖然歸期未定,但是食品和水的供應都很充足,環境也比較安全,公司領導一再叮囑其他同事要盡量與這名同事保持聯系,得到最新情況隨時報告,并通過短信通知她:如果遇到任何困難,公司將盡全力幫助協調。
5月14日早晨,公司領導收到了此名員工在松潘報平安的短信,公司又一次重申,讓她在任何方面都不要有顧慮,最重要的是想辦法盡快安全返回。經過一系列的爭取,這名員工搭上了18日從成都返回大連的航班。此刻,公司上下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簡柏特集團總裁普德巴鑫也非常關注中國四川災區的情況。
在5月13日召開的全員大會上,普德巴鑫特地慰問了中國的員工,并希望大家將他的慰問傳遞到災區。他說,雖然我們不能參與抗震救災,但是我們會盡我們的一切努力,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同時,他也對北京奧運表達了他深深的祝福。
5月19日中午,公司正式發起第二輪捐款,長春、上海也同時啟動。自愿捐款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在現場,志愿者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他們已經不止一次來到捐款箱前。
“我記得上次捐款你已經捐過了,這次為什么還捐?”
“上次捐的不是已經交給紅十字會了嗎?但是災區人民還得重建家園,這次捐的錢是幫他們買藥、蓋房子的。”
……
雖然每一位參加二次捐款的簡柏特員工的理由都不盡相同,但是大家都用雙手捧出一顆熱忱的心,奉獻給災區。
還有一些員工希望可以到血站獻血,或者到災區做志愿者。他們用行動告訴災區人民,你們雖然沒有了家,沒有了親人,但是你們還有我們,我們將與你們同在!
兩次捐款,簡柏特中國在大連、長春、上海三地員工合計1945人參加,捐款金額達252,475.20元(不包括公司匹配捐贈的70,000元)。
簡柏特中國CEO前川先生回國后,得知僅第二次員工捐款就高達9萬元,他十分感動,承諾個人捐贈員工本次捐款總額的20%。而實際上,前川先生個人捐款總額為21,000元。
簡柏特素來堅持“以人為本”的運營理念,面對這次中國的重大災情,簡柏特高層果斷的決定和號召,體現出了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的一片赤誠。身為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他們不僅僅在中國投資,在中國生活,他們還將自己看成了中國這片熱忱的土地上的一份子!在中國有難、中國人民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愿意站出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簡柏特的領導團隊和全體員工都表示:我們在大連支持奧運,情系國家安危,也許我們的這份力量很小,但心意很重,情誼很濃!我們的精神時刻與災區人民同在!
摩托羅拉:
震災無情MOTO有愛
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的消息傳來,摩托羅拉公司在第一時間宣布,向災區提供援助。截至5月底,摩托羅拉已向四川受災地區捐贈價值1800余萬元人民幣的現金、移動通訊基礎設施、移動電話和雙向無線電對講機,并提供相關的現場技術服務,用于援助受災地區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摩托羅拉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員工也積極捐款,參與抗震救災,加上摩托羅拉基金會的等額捐贈,現金總計達600多萬元人民幣;各種通訊設施、器材和設備價值1200萬元人民幣。
摩托羅拉公司用于四川抗震救災的無線通信系統設備和產品主要包括:基站系統設備和手機,數字集群(TETRA)系統和終端,雙向對講機產品等。
地震發生時,摩托羅拉提供給成都市的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所在的主交換機房發生火災,空調損壞,一個基站的鏈路中斷。因為有技術人員24小時備勤,均在地震發生后很短時間內恢復。在危急時刻,摩托羅拉TETRA系統為成都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救災指揮通信的暢通、快捷、準確和可靠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市政府和應急部門的指揮調度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得到成都市領導的積極肯定和高度評價。
鑒于該系統是成都地區應急救災的重要保障,摩托羅拉公司第一時間調派了工程師到現場提供技術支持,為系統保駕護航,同時也從上海調派了工程技術力量,克服交通困難,繞道成都增援。由于第一期系統不能為遠郊區縣重災區提供覆蓋,經成都市信息辦統一協調、摩托羅拉積極配合,緊急將一備用基站運送到都江堰,抬到都江堰市附近的山頂上,技術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夜以繼日工作,解決供電、架設的困難,于5月15日凌晨成功開通。為都江堰地區一線救災人員提供應急通信。
另外,摩托羅拉第一時間從上海緊急協調調用了一臺TETRA基站設備,協調有關部門提供運輸的便利,緊急啟運,目前已運達成都。只要有需要,摩托羅拉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在其他有必要的受災地區架設基站,為當地救災提供應急通信,通過衛星鏈路或微波鏈路連接到成都、上海、北京,使更廣泛的一線應急調度指揮成為可能。
無線雙向對講機的使用部門都是與應急響應、抗震救災密切相關的重要部門。四川省約五萬部在用的摩托羅拉雙向對講機也在這次抗震救災中起到重要作用。隨著救災前線的深入和救災面的擴大,相關部門對該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摩托羅拉專業通信部門也積極配合當地有關部門,將所有庫存產品編好軟件按需求派發到內江軍分區、武警黃金部隊、德陽武警和中國移動等部門,同時也在積極協調從全國其他地方調用庫存產品支援災區。
在技術支援上,摩托羅拉人也積極響應。身在成都的摩托羅拉政府與公共安全業務部工程師梁瑋,地震發生后還未聯絡上身處廣元災區的父母家人,便第一時間與成都市政府信息辦的客戶取得聯系,了解用于成都市應急聯動指揮的800兆TETRA數字集群共網的系統情況,并立即奔赴成都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和指揮系統中心交換設備機房,進行全程技術支持。
當時,中心交換設備機房已在地震中遭到破壞,TETRA中心交換設備一個機柜的柜門被震脫落,機房內的UPS設備因地震導致電池短路著火。盡管失火隨即被撲滅,但所有設備上都布滿了電池燃燒產生的黑灰,使系統的正常運行存在極大風險。查清情況后,不顧隨時可能襲來的余震以及四處彌漫的電池燃燒產生的毒氣,梁瑋配合用戶對中心的交換設備進行了認真清理,并在摩托羅拉技術支持中心的遠程支持下,對系統設備運行狀況逐一進行了檢查。中心交換設備恢復正常工作后,梁瑋又和客戶一起對各基站機房、設備進行震后巡查,并搶修恢復了一個與中心交換設備中斷連接的基站。
5月14日,在得知都江堰抗震救災現場急需通信調度設備后,梁瑋和成都市信息化辦公室工作人員緊急行動,克服交通、運輸、選址、供電等重重困難,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終于在5月15日凌晨,于都江堰山上一座尚存的民房上完成了基站的架設和開通,保證了都江堰抗震救災現場的指揮調度通訊。由于都江堰基站工作環境很差,且余震不斷,為保障都江堰救災通信始終保持順暢,摩托羅拉工程師與所有工作人員一起24小時輪流值守在山上。

同時,為增援救災現場的技術力量,摩托羅拉政府與公共安全業務部駐上海的工程師唐為搭乘5月14日的航班抵達重慶,并攜帶著沉重的備品備件和測試儀表,搭汽車日夜兼程,終于在15日凌晨5點抵達成都。一到成都,唐為立刻與成都市信息辦的工作人員一起,對摩托羅拉捐贈的MTP850數字集群對講機進行現場編程、測試,并在當天下午將全部MTP850對講機送至都江堰抗震救災現場投入使用。
從地震發生的一刻直至現在,作為成都地區抗震救災的主要指揮調度通信手段,成都市應急聯動800兆TETRA數字集群政務共網系統在成都市信息辦的有力組織下,始終保持穩定工作。特別是5月12日至14日,在成都地區的通信阻塞中斷的情況下,該TETRA系統為120急救中心、醫院、公安、交通和城管等救災關鍵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通信,從地震當晚即為救援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通訊保障。
地震發生時成都地區有非常明顯震感,隨即移動通訊網絡產生超出平常5倍的試呼次數,成都全城通訊嚴重擁塞。地震發生后1小時,摩托羅拉寬帶及移動網絡事業部西區總監羅蛟就帶領工程師到達四川移動網管中心,與局方人員一同處理災后抗災救險事宜。隨即派出硬件工程師和局方一起,到都江堰、彭州等重災區進行緊急開站和重要基站恢復;軟交換工程師緊急處理軟交換的嚴重擁塞;數據庫工程師進行了4個應急通訊車的數據制作(包括溫總理設在都江堰的前線指揮部所在地)及部分基站的緊急擴容;無線性能工程師進行性能及負荷分析與緊急處理;BSC工程師進行核心網元核查。在地震發生的當天,共22名摩托羅拉工程師在現場參與了網絡的恢復工作。在后面的幾天中,摩托羅拉已安排好29名工程師派駐現場,24小時值班,配合中國移動全面恢復網絡工作還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如需要,摩托羅拉還將投入更多的人力來保障網絡正常運行。
在北京總部,摩托羅拉的技術專家也奔赴中國移動集團總部,與總部的專家們一起討論,為災區的網絡恢復出謀獻策。
5月13日,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在電視上看到都江堰市區停電停水,不少災民缺衣缺食,通訊不暢。作為通訊行業的一員,摩托羅拉員工非常希望能為災區的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月14日,摩托羅拉決定派出流動服務車前往都江堰災區針對廣大災區同胞作服務援助活動,內容包括手機充電、維護、手機附件更換以及基本生活物資的捐贈,摩托羅拉人深知,在這個特殊時刻災區同胞手機暢通對所有人的意義。5月14日晨,余震尚未完全結束,經過充分的協調和準備,摩托羅拉移動終端事業
部西區客戶服務經理趙陽帶領員工劉強、鄧強匯同成都新亞公司售后服務經理謝彥群、工程師鄧亞軍、黃禮偉、物流人員佘力峰等一行共10人乘坐摩托車羅拉流動服務車前往都江堰災區進行“地震無情,MOTO有愛”的服務援助活動。到達都江堰后,大家沒有時間吃飯,就馬上開始了緊張有序的現場準備工作,工作人員手寫活動內容的海報,準備服務臺和設備等。
準備期間即有災民前來尋求幫助,因震后一直停電,逃出來的災民的手機急需充電,工作人員馬上采用車載充電器、電源充電器為災民服務。對于手機有損壞的災民,工作人員還為他們免費維修。摩托羅拉免費贈送手機電池,免費充電,免費維修讓用戶備感溫暖,工作人員一直被用戶圍得水泄不通。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為現場的用戶贈送了一些食品,以表摩托羅拉對災民的關愛之心。
東軟:
災情面前,我們心在一起
災情就是動員令:一場友愛、互助的戰役正在進行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東軟集團立即開始了對災區人民的援助。5月14日,東軟宣布向在這次地震中遭受重大損失的都江堰市災區捐助200萬元,幫助災區抗震救災和對災后的恢復與重建工作。
5月16日,東軟集團和東軟醫療公司決定,向四川災區再次捐助價值為22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包括彩超,監護儀等救災急需的醫療設備。此次追加捐贈的這批醫療設備,主要用于補給救災急需醫療設備的缺口,以便及時救治更多的受災民眾。與此同時,東軟醫療向四川都江堰市405醫院、大邑縣骨科醫院等8家醫院捐贈遠程會診病例,提供遠程會診咨詢服務,使這些醫院能夠通過東軟提供的領先的遠程醫療技術實時聯通北京權威醫療專家,針對受災患者病情,實現異地遠程專家會診,第一時間挽救患者生命。此外,東軟還向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共計20家還處于分期付款階段的醫院用戶無條件提前開通設備,全力保障受災人員的救治工作。
此外,東軟醫療客戶服務體系制定了“愛心救災服務行動方案”,成立了專門的應急服務小組全面巡訪災區用戶重點設備的使用狀態,同時簡化服務流程,向交通暢通的受災區派出工程師,第一時間趕往受災用戶現場提供服務,并計劃開展對受災用戶的后續重建服務工作。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博士表示,在當前的抗震救災中,將繼續與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保持聯系,隨時提供必要的幫助,為救治受災民眾和災區重建工作貢獻力量。
此次追加捐助設備后,東軟已累計向四川地震災區捐助現金和設備達420萬元。
與此同時,東軟在內部員工中還開展了“關愛生命,奉獻愛心”的捐款活動。5月30日,東軟集團工會、東軟愛心基金將此次員工為災區的捐款匯入遼寧省紅十字會,總計金額為112.8萬元(未包含東軟大連信息學院和南海信息學院捐款)。
自救進行時:一場親情、友情的接力正在傳遞
此次地震,使坐落于成都都江堰市青城山的成都東軟信息學院以及成都分公司、西南大區受到直接影響。地震發生后,公司總部、學院、分公司以及西南大區都行動起來,積極開展自救活動:
5月12日15:30,東軟成都青城山園區應急小組成立。
5月12日16:00,公司總部四川地震處理應急小組成立。組長為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博士。
5月13日,成都地區東軟員工克服巨大的災情困難,迅速組織自救措施,其中成都園區的指揮小組對學生安排了疏散。
5月13日13:00,東軟西南大區繼續克服困難對成都青城山園區進行物資支援。截至晚上10點,組織了兩卡車十余噸食物、飲用水、水果及急需藥品送到成都青城山園區。
5月13日17:00,西南大區向成都青城山園區運送發電機、對講機、車載手機充電器、車載變壓器、手電筒等設備。
5月13日,公司總部對災后事宜進行部署,要求學院要照顧好在校學生,在成都的各開發部門要做好項目的轉移和接續工作,調查房屋損害情況并制訂恢復方案。公司要求,“對園區人員進行進一步疏散安排,工程部門要快速確定修復計劃和進度安排,恢復教學和辦公需要。教學方面需要確定關于有關放假的問題、返校問題、對招生的影響問題。”并且提出確定需要捐助的員工。
5月13日,人力資源部門統計家庭在災區的員工名單,并開始溝通情況。啟動對受災嚴重的員工家庭的援助安排。

5月14日下午,西南大區又送發電機、部分急需藥品和調味品、水、水果、食用油、大米、罐頭、日常消毒用品等到東軟青城山軟件園。
5月14日,公司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第四開發部駐青城山園區的開發隊伍,全部撤出青城山回成都。該事業部在成都員工共32名,地震發生時除4名員工分別出差到沈陽、杭州外,其他人員均在青城山園區工作。災后,計劃安排部分員工陸續回沈陽工作一段時間,首批返回沈陽人員為12人,返回時間為5月16日。
5月14日,商用軟件事業部成都開發中心人員10名。其中4名在沈陽參與項目開發,該批人員計劃繼續參加沈陽項目。其他員工派遣到成都市區的合作公司,計劃安排在合作伙伴的場所暫時工作,參與項目開發,5月15日開始正常工作。
5月14日下午至15日上午,公司財務部門在西南大區的配合下,已陸續將員工當月的工資以現金的形式發放到員工手中。
5月15日凌晨2:00,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行政總監王經錫帶領公司行政、工程部負責人幾經輾轉抵達東軟成都園區。
5月15日上午,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第一批準備撤回到沈陽的員工及家屬,共14人已經訂好下午2點從成都到重慶的車票。預計15日晚到達重慶入住,16日將分成兩批乘坐重慶到沈陽的航班回沈。這部分員工在沈陽期間的工位、設備和住宿已經在行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安排妥當,將全力安排好第一批來沈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第二批員工預計在探家假期結束以后,在成都集合后統一安排返沈。
5月15日,嵌入式成都開發中心全部人員撤離青城山。除了Onsite在成都客戶工作地人員及個別留守人員外,下周開始,嵌入式成都員工將陸續轉移到嵌入式北京/沈陽開發中心工作一段時間。首批20名員工將于18日從成都飛到北京。22名實習生已安排回各自學校。
5月16日0:33,一直在日本出差的公司董事長劉積仁老師,在回復來自救災一線的郵件時說:在這場災難中,我們成都園區的員工,我們學院的全體老師以高度的責任感,用愛心寫出許多感人的故事,他們中的許多人連續三天沒有睡覺,有的員工自己的家已經完全被破壞了,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公司為有這樣的干部和員工感到驕傲,全體員工應該了解到他們的精神和感人的事跡。
5月16日,公司董事長兼CEO劉積仁老師、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溫濤院長、東軟發展公司郭瑞昌副總經理等趕到東軟成都園區,慰問受災地區員工,考察園區建筑受損情況,并召開了災后重建工作會議,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會議決定成立成都園區災后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成都園區災后重建工作。
5月16日,公司成都園區抗震救災工作從第一個階段抗震救災階段(此階段的重點是確保人身安全)轉移到了第二階段,即財產保衛、建筑工程破損情況評估和災后重建工作。
5月17日晚,溫濤院長主持召開學院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學院災后重建工作。會議要求,下一階段的工作分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建筑物受損情況,排出優先次序進行維修,要將空間資源、設備資源、教學資源等各類資源進行清理;二是其他工作要盡快有序開展,具體內容包括:招生工作一定要繼續;教師的安排;評估資源,調整教學計劃;要利用好畢業典禮這個機會,向學生、社會展示我們的實力和信心;多方籌集資金,既要考慮經濟問題,也要盡快恢復教學。
5月19日,集團向各部門,大區,分公司,學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單位要盡全力做好成都園區的災后重建工作,并成立了成都園區災后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各相關部門、各級管理者要進一步加大對受災員工的關懷和幫助,公司將對成都園區部分員工開展EAP 心理輔導;同時,通知還要求各單位要做好員工及員工家庭的受災統計及援助工作,東軟愛心基金將對受災嚴重的員工給予相應的援助。
5月21日,成都東軟學院災后重建工作小組再次召開工作會議,討論了學生復課的有關議題,并就相關問題向四川省教育廳做了匯報。
5月22日,除成都東軟學院外,東軟集團成都公司平臺、成都東軟發展員工都將搬到西南大區冠城廣場辦公,成都CallCenter隨后也將搬到西南大區成都辦公室辦公。
東軟集團抗震救災的自救活動仍在繼續。據悉,由于地震給距離震中僅有19公里的成都東軟信息學院帶來嚴重影響,造成該學院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學院的正常教學工作中斷。值得慶幸的是,成都東軟學院和東軟軟件園產業園區建筑物無一垮塌,主體結構并未損壞。
經四川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鑒定,大部分建筑物在修繕后可以正常使用。本著“為學生負責,為災區分憂”的原則,東軟集團啟動了三所學校應急聯動機制,安排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和廣東南海東軟信息學院即刻制定成都學院學生異地復課的方案,即成都東軟學院4600余名在校生和部分任課教師趕赴大連和南海復課,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異地學習,待成都東軟學院災后修繕工作完成后再返回學院。
方正:這是我們的責任
四川汶川大地震讓每一個中國人痛心,也一直牽動著方正人的心。災難面前,方正人表現出一個企業公民和社會人應有的責任感:第一時間送去了急需藥品(血漿代用品、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搶救災區人民的生命;集團又派員籌集物資,并直接送到災區;發動海內外員工募集善款:200萬、400萬、600萬……將所有戶外商業廣告內容切換成“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在最短的時間編制了《抗震救災自助手冊》電子書,聯系成為北京紅十字會的采血點……
截止到5月底,方正集團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總額已達900萬元。如果說900萬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的話,那么切實有效的行動則是熱滾滾的愛的暖流,是方正人社會責任的具體展示,更是“方方正正做人,實實在在做事”文化的結晶:5月13日,方正集團在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捐贈了100萬的救災急需藥品(代血漿、抗生素),并于5月15日凌晨運抵綿陽災區,投入到對傷員的救治中。
5月13日下午,集團號召全體員工向災區捐款,全集團員工積極響應,奉獻愛心;集團主動申請成為北京市紅十字會采血點,隨時準備為災區人民輸送血液。
5月15日,集團號召全體員工向汶川地震災區群眾捐獻物資。
5月16日,方正集團又一批價值60萬元的藥品(代血漿)捐贈給成都市3家醫院,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衛生廳及相關醫院的高度贊揚,四川省副省長陳文華在捐贈書上親自題字表示感謝。
5月18日,集團參加央視“愛的奉獻”晚會,捐款200萬元。
5月19日14時28分,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率領集團總部全體員工,在方正大廈一樓大廳,面向西南方向,為在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默哀3分鐘,以此來表達方正人對他們的深切哀悼。
5月19日下午,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參加由中關村管委會、中國青基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抗震救災捐贈儀式。魏新董事長代表中關村2萬家企業發言,號召大家為災區人民盡力,并鄭重承諾,方正將在災后重建過程中,為災區青少年的教育盡最大的力量。
5月20日,冒著強余震的危險,方正集團高層及方正科技西南大區負責人帶領的一支物資運送隊共8輛集裝箱貨車,將又一批災區人民急需的物資從成都運抵重災區之一的什邡市,這批物資主要為食品和棉被,包括八寶粥72,000罐、礦泉水60,000瓶、香脆餅7500公斤、香奶面包1000公斤、奶粉900袋、嬰兒米粉540袋、棉被3000床等。什邡市民政局接收之后馬上安排將這些物資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5月26日下午,方正集團員工捐贈的上萬件衣物由方通物流運抵重災區北川。
5月26日,方正集團向地震災區北川中學捐贈了價值60萬元的數字圖書館。
方正集團對災區的捐助還將繼續。在災后重建過程中,集團會提供信息化設備(包括硬件、軟件等),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幫助,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為孩子們重建校園。
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說,“企業是社會公民,是文明國家的重要力量和堅強支柱,在國家遭遇困難的時候,企業應責無旁貸地全力以赴。我們承諾將為災區的重建和災區教育事業提供援助,這是對災區人民的鼓舞,也是對我們自己的鞭策。”
結束語:
正如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所說,“遭遇天災是一種不幸,但是通過抗震救災,我們看到了萬眾一心的凝聚力量,讓我們對國家和民族的前景更加充滿自信,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傷害不會轉瞬即逝,但我們堅信,我們一定可以在災難面前重新站起。
讓我們一起,重建我們美好的家園。
鏈接:
簡柏特5月13日抗震救災備忘錄
8:00,簡柏特(大連)公司召開高層緊急會議,商討支援四川災區的方案。
8:1 0,領導們達成一致, C E O 前川先生, CFOWendy Wang和行政總監Sam Wang聯名向集團發出報告,表達賑災捐款意愿。
9:00,得到集團反饋意見: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幫助災區人民克服困難,重建家園,緊急決定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四川災區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并大力提倡簡柏特中國的員工自愿捐款。
10:00,簡柏特(大連)公司展開行動,全員通報公司捐款決定,并籌備員工捐款。
12:00,簡柏特中國大連、長春、上海同時正式啟動“共抗四川地震”愛心捐款活動。
13:00,簡柏特中國行政總監Sam親自來到大連紅十字會,委托其向中國紅十字總會捐款人民幣100萬元,成為大連市首批捐款企業中唯一一家外資企業。
14:00,Sam趕到大連市政府,夏市長緊握住Sam的手,感激地說:“你們簡柏特也趕來了!外企里面你們可是頭一家!”
17:00,首日簡柏特中國捐款人數達到200多人,捐款金額突破2.5萬元。得知員工滿腔熱情,集團決定依照員工捐款總額的50%,進行二次捐款。
20:30,簡柏特集團總裁普德巴鑫在召開的全球會議上,慰問中國的員工,并希望大家將他的慰問傳遞到災區。這是個不眠之夜,對于簡柏特的員工,也對于所有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