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媒體報道看微軟,總是有霧里看花的感覺。
一直有一個疑問縈繞在我的腦海,對于一個創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高科技公司,對于一個在快速變革行業稱霸達二十年之久的公司,它是如何保持“基業長青”的?微軟老矣,尚能飯否?
機緣巧合,感謝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安排,最近兩年之內筆者獲得了近距離觀察微軟的三次機會,終于覺得可以拋一塊“磚頭”了。
對任何一個公司能否保持基業長青有三個判斷:一是公司是否經受了產品生命周期變革的考驗;二是公司是否經受了領導人更替的考驗;三是公司是否經受了商業規則的變遷。
軟件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化很快,早期的很多著名的公司都沒有過好這一關,可以列出一串很長的名字:Lotus、WordPerfect、UCDOS等等。從早期的DOS起家,現在的微軟很多產品在其不同的領域主宰市場。
從微軟產品普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雖然產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匱乏,并且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差,之后的版本卻會快速進步,并且廣受歡迎。張亞勤先生曾說:“微軟的產品是多層次的,覆蓋范圍很廣,跟一個對手的競爭一般只存在于一個方面,通常情況是我們兩三年就會換一次競爭對手,兩三年之后,我們還是我們,但競爭對手已經變了?!边@樣的說法絕不是自大或吹牛,微軟產品的變革和開發絕對是實力超群。
按照微軟亞洲研究院前院長沈向洋的說法,微軟現在的產品陣營可以分成四個“野戰軍”:一野是操作系統系列產品;二野是應用軟件系列產品;三野是XBOX游戲產品;四野就是蓋茨先生重點關注的、用來和谷歌競爭的搜索引擎系列產品。只要你想一想微軟在全球有7個研究院,研究院中招聘了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每個研究院都制定了覆蓋未來10年左右的研發計劃,微軟經受住產品生命周期變革的考驗,沒有任何疑問。
按照微軟對外的新聞發布,蓋茨2008年7月退休,鮑爾默先生也說,“自己的記憶力不太好了”,畢竟自然規律是沒有辦法阻擋的。微軟首席研發與戰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是董事長比爾·蓋茨指定的接班人之一,蒙迪將與首席軟件架構師雷·奧奇(Ray Ozzie)共同擔負起微軟的大任,微軟正在進行穩定的世代交替。
筆者和蒙迪先生曾有過兩次短暫的接觸,感到這個人比較謙和,能夠承擔“天降之大任”??梢灶A計,處于半退休狀態的蓋茨依然會發揮微軟精神領袖的作用,但是微軟的霸氣將會減少很多。由于時間空間依然有彈性,微軟在接班人的選擇方面可以試錯,我們有理由對該公司的新老交替保持樂觀。
在過去20年,世界IT業的游戲規則是微軟和英特爾共同搭建的“wintel模式”——摩爾定律和不斷向人性化前進的操作系統。在IT業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谷歌提供了未來IT產業的另外一種發展路徑。谷歌描繪了一幅基于互聯網的圖畫:你打開電腦或手機,可以選擇不同的操作系統,但無論哪個操作系統,都支持谷歌的界面。
在這個界面上,左邊是今年的天氣預報、工作日志、剛剛更新的個人博客,中間是新聞頁面、郵件,右邊則是各種搜索業務,鍵入關鍵詞或者屬性信息,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提取出布什總統在國會山的演說全文,觀看發生在意大利的一場球賽的精彩射門,或者找到周杰倫的最新單曲的試聽片斷。
谷歌模式最核心的要點是:這些服務是免費的,可以從在線廣告市場上獲得收入。雖然微軟過去十年一直在向互聯網發起進攻,在互聯網產品建設上已取得非常顯著的成績,但微軟在互聯網商業模式運營上卻并不成功,“全球每年的在線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70億美元,而微軟只占其中很小的份額,大約10%多一點,而競爭對手谷歌的份額達到30%以上”。當然,微軟不會坐以待斃,它可以收購雅虎這樣的公司,從而快速占領在線廣告市場,達到和谷歌競爭需要的籌碼,但是這些變革需要公司結構、企業文化等進行相應的變革,而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傊甀T產業的主流游戲規則變了,微軟能否跨過第三個考驗,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