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職場新生活,從杭州開始。
初來乍到
三個月前的一場外派面試,似乎為以后發生的一切都做好了鋪墊。艱苦的三天面試,預示著我艱苦的SAP實施顧問生涯從此開始。面試的結束并沒有代表著什么,一個多月的等待,像是煎熬一樣。突然一天,在路上被告知可以準備一下去杭州的時候,就感覺那只在我頭頂盤旋良久的烏鴉終于飛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喜鵲的安營扎寨。
揮別大連,僅僅用了五天,五天后,人就已經在飛往杭州的飛機上了。坐在飛機上的那一剎那,我才發覺這不是旅游,不是定居,是獨自一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打拼,是個人力量的最大利用,是一次挑戰情商和智商的完美測試。只是,想到這些的時候飛機已經開始滑行。
鳥瞰夜晚的大連是那么通透,他就像是一位母親送別一個去遠方的孩子,溫柔得讓人沒有防備。再見了大連,再見了我親愛的學校和老師,再見了我的親人和朋友。
凌晨兩點,飛機成功抵達杭州蕭山機場。下飛機的瞬間,衣服就好像已經透了,悶熱潮濕簡直就是當頭一棒。九個同行的同學拎著行李,分三路從蕭山向杭州進軍。離公司兩條街距離的賓館成了我們的第一個落腳點。九個人一個房間,瞪著眼睛到天亮,感覺云里霧里的。
第二天,公司報道,填寫各類入職表格,這標志著我們正式步入職場了。找房子,簽合同,算是在杭州有個落腳的地方了。整個過程,磕磕絆絆,但是第一個目標算是實現了,大家的臉上疲憊卻透著踏實。
杭州的氣候給了我們每個人“ 驚喜”,那幾天幾乎每天20度的早晚溫差,就像是人生的起伏一樣,從低谷到高潮,這算是杭州給我們上的生動的一課。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一個年輕的SAP實施顧問,我們比誰都清楚,20度的人生起伏僅僅算是見面禮。
身份轉換
公司要求我們,作為外派學生,第一件事就是要轉變角色,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是讓人抓狂。這么多年學生身份,早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而第一個要改變的,就是心態。做學生的時候,不論你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會有一個可以用來獲取幫助的人,可能是導師,可能是同學,也可能是父母。可進了公司,就好像是走進了一個沒有后路的世界,不可以逃避,不可以推托,不可以依賴,所有的問題只能你自己解決,也必須自己解決。
同事小張,跟我一樣,新人,不同模塊而已。作為他那個模塊的新人,短期內的工作就是一個業務流程的繪制和整理。項目經理在他進入公司的第一個星期就要求他作出一份業務流程報告,簡單的注意事項交代一下,大致工作方向描述一下,剩下的就全都靠自己發揮了。這份工作在那段時間把他折磨壞了,同事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誰也不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全力幫助你一個新人,這不代表大家沒有人情味,而是這種要求太不現實,人人都有工作壓力,憑什么將自己的壓力轉移到別人頭上,難道就因為你是新人?每天晚上工作到12點,自己查閱所有的相關資料,休息時間跟老顧問聊天,反復捉摸修改自己的流程報告,這些就是他那段時間活生生的生活寫照。
但是仿佛這些并沒有打動項目經理,交報告的那一刻,經理面無表情,只有冷冷的一句“希望你繼續修改”。我看在眼里,顫在心里啊。看來工作是不能怠慢了。士兵突擊里有一種絕境,不是困難重重,不是挫折重重,而是沒有盼頭,沒有幫助。對于職場新人,同樣是這樣,只有自己不要盼頭,不要幫助,才能克服這種絕境。想要和得到之間真的還有一步,就是做到。越來越清晰地知道,作為新人,我們必須做到,只能做到。
小試牛刀
不得不提,我在公司的第一次考核是失敗的。第一個星期,公司為我們安排的是企業文化培訓,全方位的企業文化培訓讓我們對企業有了更清晰的多角度認識。但是,企業文化竟然要考核,消息一傳來,大家立即怨聲載道。我卻不急不躁,心想,這些東西理解就行,干嘛費那么多時間去準備,弄得自己一身壓力。所以當別人利用休息時間努力準備考核的時候,我因為不愿意讓工作霸占我的休息而讓時間荒廢著。直到考核那一刻的到來,我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實在是幼稚。當你聽著別人富有內涵地侃侃而談的時候,當你看著別人充分準備后的完美演出的時候,自己只能黯然神傷,然后重復著自己對于企業文化的淺薄理解,考核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成績僅僅算是通過而已,第一次職場考核,第一次僅僅算是通過的成績,第一次感覺自己的那一套生存方式好像還沒有施展出來,就已經因為不適應現在的生活方式而被否定掉了,那段時間整個人都被低落的情緒折磨著。
對于這次教訓,自己也反復思考。最終,我發現有一個想法是錯誤的。作為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沒有權力區分工作和休息,至少現在沒有。把工作和休息分開是被提倡的,但前提很明顯,你有資歷,你有經歷,你有技術,你有迅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魄力。但是,這些到目前為止,我都沒有具備,更別說還是新人的時候。
很多人都說,入一行,比做一行要難得多。新人的階段,就是不斷折磨的階段。不論是心靈上還是肉體上的,但是折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新人不再是新人,菜鳥不再是菜鳥。只有你對自己殘忍,至少在新人階段殘忍,你才有享受工作的權利。
想通這些之后,一切都變得特別戲劇化,那以后的考核,不論是顧問演講,還是專業原理講解,系統操作,都是那么順理成章。當然這些回報是有投入的。從這個角度看來,第一次失敗的考核,真值。
旦夕禍福
一個月的新人生活即將結束,突然接到上級通知,下個月起,到北京接受客戶的面試考核,決定是否可以出省接受省外項目。一瞬間,壓力、動力繽紛而至,令人悲喜交加。
北京之旅的“坐騎”是火車。那種從未有過的興奮充斥了火車上的一整晚。夜里,同行的同事們都睡著了,我仍然看著窗外,匆匆劃過的樓宇,匆匆劃過的植被,讓你不得不發出感慨,不論走過多少個城市,不論你在這個城市做著怎么樣龐大的項目,你僅僅是這個城市的過客,僅此而已。顧問,這個職業,個中的酸楚正在慢慢地顯露出來。所以,挑戰也隨之而出。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項目,你必須瞬時適應,仿佛在顧問這一行里,瞬時適應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入門寶典”。
第二天的面試,仿佛是我經歷過的最特別的面試。我們的考官是資深顧問,他們審核我們的眼光和角度實在是讓人無法捉摸。你無法揣測他們的內心,以達到我們通常希望出現的擊中薄弱環節的狀況,他們整體的對外感覺是那么無懈可擊,你根本不知道他們需要哪一方面的人才,需要哪一方面的高手,需要讓什么樣素質的人通過考核。所以,我能做的就變成了全面表現。
工作經驗的介紹,項目過程的介紹,項目參與的感觸和學習到的內容,以及專業知識,都成了面試時溝通的重點。一場面試下來,手心里格外“濕潤”。記憶里,沒怎么緊張過,這次好像是個例外。
一個晚上的焦急等待,對結果更是充滿期待,等待的過程翻江倒海。結果卻簡單異常——通過了。欣慰,特別的欣慰,至少北京沒有白來,以后還能去省外做項目。一位資深顧問卻冷靜異常地向我剖析個中真諦:“旦夕禍福,不是一次面試就能決定的。通過,預示著你以后的生活基本上告別了安定。”對于這句話我發自內心地回報了一個寒顫。
是,挑戰正在慢慢襲來,但是,對于年輕的我們,怕什么?
外派生活雖然剛剛開始,從學生到職場新人,從職場新人到專業高手的轉變,卻讓我體驗到了不斷成長的快樂。痛并成長著,足以形容我現在的狀態。所以,我要說,我慶幸自己選擇了艱苦卓絕,卻又樂趣無窮的外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