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輕的從業者會在無意中忽視老板的作用,這種忽視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職場里的前輩都有這樣的體會,把工作做好只是一方面,還要和領導處好關系。職場是人的職場,人際關系的融洽,可能就決定你未來事業的成敗。
認同年輕老板的身份
劉暢離開上一個工作的公司已經有兩年時間,但說起當時自己選擇離開,多少有些遺憾。
那是一家網絡公司,有自己的網站,劉暢一進公司就當了網站的總監。他的老板比他還年輕,這讓劉暢很奇怪。后來聽別人說起,他才知道,這個小老板沒讀過大學,卻喜歡上網,他父母有錢,擔心兒子學壞,就出錢給兒子開了這個小網絡公司。
小老板對大家不錯,對有著博士學位的劉暢更是高看一眼。因為年輕,大家經常一起泡吧、唱歌,感覺就像一家人。但工作上,小老板很認真,誰出了錯他從來不給面子,有時會當著大家的面罵得很難聽,這讓公司的每個人都很緊張,生怕哪句話惹了麻煩。
小老板對劉暢倒沒罵過,偶爾生氣時也只是瞪他幾眼,但這還是讓劉暢感到有些不舒服,他想,老板還沒我大呢!又沒什么文化,全憑父母開了這家小公司,你有什么資本這樣對大家?
那年春天,公司網站出了問題,突然上不去了,技術部的人都被招來加班,從服務器到每個終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查找,最后發現是公司一個新來的技術員在存儲過程里沒按規矩進行,導致數據丟失,同時連累了整個網站。
一個小失誤導致了大問題。
小老板聽說這事,從自己的辦公室沖到大辦公室里,對著那個年輕技術員一頓亂罵,什么難聽說什么,平時那么和氣的人頓時變成了野獸。那個技術員被罵得有些不服氣,頂撞了他一句,他立刻火冒三丈,把厚厚一大本資料摔向技術員。資料砸在技術員的臉上,鋒利的紙張劃破了他的臉……
劉暢有些看不過去了,站起來勸,可小老板正在氣頭上,轉身對劉暢大聲吼:“你要說什么?這里也有你的錯!別以為我沒說你你就沒責任了!”一句話讓劉暢臉上掛不住了,尤其是周圍女同事的目光,更讓他覺得自己實在沒面子。這時的他也很沖動,說:“要是我的責任就對我來發脾氣好了!干嘛罵人?我們又不是你的奴隸!”小老板聽這話,毫不示弱,說:“你就是奴隸!不想當奴隸,那你自己當老板啊!”
這話讓劉暢血往頭上沖,他說:“那我辭職!”小老板還不讓步,說:“你走啊!以為你是博士就了不起了?現在博士還不是一抓一大把?別以為自己了不起!”
劉暢就這樣離開了那家公司,離開前他還想過老板能挽留他,說心里話,劉暢也有點后悔,小老板對他不錯,僅僅是不喜歡他的管理風格就鬧辭職,換了誰都覺得有點不值得。可最后劉暢還是失望了,因為到他走,小老板都沒再露面。
點評:剛進職場的年輕人遇到比自己年輕的老板,心理上會有一些芥蒂,這很正常,此時最容易產生的錯誤認識就是,把工作中與老板相處,等同于在學校里和同學相處,他敬你一分,你同樣對他好一分,其實這是誤區。年輕人身在職場,首先要認同老板的身份,平時關系融洽那是工作之外的溝通,換在工作里他是你的領導,講的就是服從。現在年輕的創業者很多,他們在進行企業管理時會有自己的優點或缺點,在一個企業里工作,你必須適應老板的管理方式,這種適應可能會付出一點代價,比如被人當面呵斥等等,但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忍耐是必須的。
學會向領導說“不”
Joy是一家網絡公司的業務主管,現在的工作很穩定,但說起自己換工作的經歷,眼淚“一把一把”的。印象里比較深的是第一次工作的那家公司,那是一家做動漫的公司。當時Joy在業務部,領導很看重她,經常派她去上海、北京等地出差,年終還會帶她去香港參加總公司的年會。唯一讓Joy感到不足的是她的上司有些獨斷,什么事他決定了,就誰也改不了了,而這也為他們業務部后來的失誤埋下了伏筆。
那年公司接了一部動畫片,公司能力有限,全部制作下來時間不夠,公司就打算用分包的方式,在大連選幾家動畫制作公司一起做。方案定下來,幾個人分頭聯系,最后選了三家。

這三家公司里有一家是Joy熟悉的,因為公司的動畫總監是她的同學,Joy對這個人比較了解,平時很懶散,說話愛吹牛,她有些擔心這個公司能否按時完成后期制作。
在業務會上,J o y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上司沒等她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上司說:“這家公司給的報價是最低的,而且我看過他們以前做的東西,很不錯。”上司的話讓Joy把自己的擔心壓了下去。
不過Joy還是很不放心,畢竟這個項目和自己的工作相連,做不好,后果很難預料。那天會議結束后,她私下找了上司,再次質疑這家公司的能力。上司很不高興,說:“你難道不相信我的判斷嗎?這一句話就讓她沒了爭辯的勇氣。”
Joy的預感沒錯,半年多過去,工期已到,那家制作公司只拿出了部分草樣!總經理坐不住了,親自給業務部下死命令,必須在當月月底完成整個項目。但那個制作公司還是像蝸牛一樣拖拉……這個合同是和日本公司簽的,人家要求非常嚴,后來公司為了這單失敗的業務賠了好幾百萬。
因為這個事情,上司被迫辭職,而新換的上司很快在業務部內部進行大調整,Joy被分配去總務部,沒干幾天,她自己也辭職離開了那家公司。現在Joy最后悔的,就是當初應該提醒上司,而不是一再退縮,哪怕被他罵呢,總不至于到后來都被炒魷魚。
點評:直接對老板說“不”?那只會是一場災難!和年輕的你相比,老板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斷,而這種判斷怎么能容得下下屬的質疑呢?所以要學會向領導說“不”字,這也算是一種職場藝術,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面對一個獨斷的領導,你如何把你的否定意見表達出來,又不會讓領導覺得丟面子,這實在需要一點技巧。遇到那樣的情況,要先靜下心來好好分析一下整件事情,先了解整個工作的程序,然后再重點分析你對事件的判斷和理解。這樣你在面對老板時,就可以從容分析利弊,而不是茫然否定老板的想法。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先肯定,再否定,后安撫”,這樣的“迂回策略”看似麻煩,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多從領導的角度看問題
張麗去年才參加工作,在第一家公司只干了5個月,問起原因,竟然是和領導吵架。
張麗是做技術工作的,進這家大型外企本是很順心的事,可自從部門主管換了之后,她就麻煩不斷。
換領導是預料之中的事,這家外企實行干部輪崗制度,公司所有的高層領導每年都要輪崗一次,公司的目的是想讓所有的干部都能熟悉公司的業務,但也帶來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技術部門的主管輪換,有時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按張麗的看法,一個不懂技術的業務部主管過來,只會給工作“添亂”。
要說張麗這個女孩,個性外向,在學校時就是很活躍,是學生會文藝部長,平時自由得很,工作了,還像讀書時一樣無拘無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在以前,技術部的部長喜歡她的個性,也不怎么挑剔,現在不一樣了,業務部來的新主管很刻板,最看不上那些不羈的女孩。
這些還只是小細節,并不影響工作,畢竟張麗在技術方面是個能人,剛上班兩個月就參與了好幾個大項目。
這一次公司又新接了一個外包項目,張麗被推選出來,負責前期的方案設計,這是她第一次獨立接手這么大的項目,很緊張也很認真,她趕了通宵拿出了方案。但第二天開會時,她的方案卻沒通過,原因是新主管覺得項目結構不合理,尤其缺少對后期維護的具體操作。新主管的意見讓張麗很懊惱,她心想,你一個原本做銷售的業務部長,怎么會懂技術呢?
這樣的壞情緒從開會時就在聚集,慢慢地張麗好像變成了一座火山。下午再開會時,張麗終于忍不住爆發,她帶著哭腔和新主管吵了起來,新主管惱羞成怒,指著她說,你滾出去!
張麗逃離了會議室,很快她被通知調離這個項目。張麗開始還安慰自己,覺得這樣也好,畢竟后來公司采用了她的方案,即使修改也只限于局部。
由于這次爭吵,張麗感覺到了新主管對她的冷淡,這樣的冷淡讓她不舒服,只盼望著過去的領導能重新輪崗回來。但她沒等到那一天。在張麗所在的公司里有規定,每個月要對員工進行業務考評,連續三個月考評不合格的職員將被無情地解雇。張麗很不幸地得到了“三個月不合格”的考評結果。
點評:職場里存在著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是很多年輕大學生所不曾面對的新的社會關系。在一個企業里,人際關系是存在著階層的,老板或者是企業的所有者,或者是企業的管理者,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約束員工,這種關系決定了員工在某些問題上的無條件服從。當然這也不是說員工在企業里就成了“奴隸”,只是員工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應該多一點對領導者的尊重,尤其是在某些看似老板有錯的情況下,多從老板的角度去看問題,也許會找到不一樣的思路。分析張麗的故事,我們也許能夠理解新主管的意圖——他從過往的銷售經驗上看問題,可能更重視產品的后期維護,而這個角度,可能就是如張麗這樣的技術人員常常忽略的。找到了這個關鍵,協調自然簡單很多。換個角度看問題,這會讓年輕人的想法更成熟,也更容易獲得領導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