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番茄花園”事件炒得沸沸揚揚,網友們的觀點層出不窮,著實讓人感嘆:番茄花園的普及以及引申的版權利益問題,在值得大家深思的同時,卻也不得不讓人們對微軟的營銷之道心生懼意。
早在10年前剛剛接觸微軟操作系統的時候,就有老師對我們說:你們今天用的盜版越多,比爾·蓋茨越高興,因為遲早有一天,我們就會離不開微軟了……當時聽了只當作耳邊風,并沒有去想更多商業層面的問題。今天看來,其實微軟的偉大并不是它的操作系統有多好,更多的是出于其出色的公關和營銷之道。蓋茨說過:“如果中國人愛偷,那就叫他們偷我的……他們遲早得付錢。”這句話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打擊“番茄花園”只有一種可能——微軟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它不想讓中國再用盜版,它認為中國人現在已經不會用其他操作系統。放水養魚,魚大收網——這就是微軟的營銷策略。
商業本是一場資本游戲,大家都在各種規則下各顯神通。無論如何,守法是每個企業以及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也是進行一切商業行為的基本準則。微軟的“道”,就在于充分利用了這個規則。我們沒有理由指責微軟的無情,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微軟“利用”。
當初微軟為了擊敗WPS而放任盜版Office的泛濫,使其Office產品迅速普及整個中國市場。現在中國人用電腦寫文章做表格,用的幾乎都是微軟的Office。而像“番茄花園”之類的盜版XP充斥軟件市場,也在無形中充當了微軟的“公關營銷大使”。
正版的高價位和中國人均收入的低下等客觀因素,也促成了盜版的衍生。微軟當然很了解這些現實問題,而它巧妙地通過“番茄花園”這樣的免費的使者,為自己打開了市場。現在,微軟給了中國盜版者一記狠狠的耳光,但是我們不得不贊賞微軟策略的高明——因為大家是在“守法”這個規則下進行游戲,而只有懂規矩,才是真正的王道!而我們的問題在于——大家除了用微軟的操作系統外,幾乎不會用其他的操作系統。
有人說:微軟的東西好,我們為什么不能用?作為個人,的確可以這么想,就像開國產車和開進口車一樣,都是個人的選擇。但國家政府不能這么想,單純依賴別人的東西,而不去自主創新,是行不通的,而扶持國內科技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是擺脫新時期經濟侵略的必由之路。我們不想被人牽制,就得有自己的東西。
清朝末年,英國為了平息和中國的貿易差額,想出了一個策略——開始時免費或低價出售鴉片給中國,并利用傳道士宣揚一種吸食鴉片的美妙感,甚至由此促成一種社會時尚,從而將鴉片大量銷往中國。隨著吸食的人數越來越多,商人便逐漸提高鴉片的價錢。而那時的中國人已經離不開鴉片,所以只能乖乖地掏出真金白銀購買鴉片。
當年的鴉片和今天的微軟操作系統在營銷上的確有相似之處,雖然將二者聯系起來并不十分恰當,但我們在遵守《版權法》等法律法規的大環境下,絕對不能再重蹈覆轍。目前的環境是微軟利用“番茄花園”們推廣并普及了自己的各種產品,而我們因為過于依賴微軟的產品,而失去了議價能力,所以微軟抬高價格,我們也束手無策。在痛定思痛之余,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并迅速普及推廣,否則,對微軟操作系統“成癮”是小,喪失民族創新的能力是大。
“番茄花園”事件這記耳光打得好,讓盜版者狠狠地領教了微軟的“道”。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如何才能制造、推廣直至普及自己的同類產品。否則,我們只能被迫走在微軟安排好的“道”上,長此以往,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