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隨著公司的證券簡稱由“東軟股份”變更為“東軟集團”,歷時一年多的東軟整體上市計劃所有程序最終完成。這標志著東軟整體上市取得了圓滿成功。
2008年10月10日,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08(大連)在風景秀美的東軟軟件園(大連河口園區)隆重開幕。這是整合后的新東軟第一次在客戶和合作伙伴面前全新亮相,也是東軟軟件園(大連河口園區)第一次向客戶和合作伙伴全面開放,象征著東軟已經踏上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的新征程,開始東軟新的理想和目標的探索和追求。
來自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遼寧省、大連市的領導與行業專家,來自Intel、Oracle、利盟、IBM等全球知名IT企業高層以及來自國內500多家行業客戶、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信息化建設和企業IT應用的創新之道。本次論壇以“持續改進與開放式創新”為主題,旨在通過論壇所搭建的溝通與交流平臺,深刻洞悉行業發展趨勢,持續關注客戶長期利益,積極思考和探索作為一家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如何通過持續改進以及實施開放式創新戰略,來構造與客戶和合作伙伴共贏的商業生態系統。
本次論壇,對于東軟來講擁有特殊的背景意義。
首先,整體上市的成功賦予了東軟全新的生命,從那一刻開始,東軟走向了它國際化戰略發展歷程中嶄新的起點。2008年也隨之成為了東軟發展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年,是公司向全球優秀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這一新的戰略目標邁進的元年。
其次,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軟件與服務外包業務正在向亞洲,向中國移動,這給中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了順應這一全球IT服務外包業務向中國大規模轉移的潮流,東軟軟件園(大連河口園區)建成。這座可以容納1萬名軟件工程師的大型基地于今年6月17日投入使用,它標志著東軟進一步擴大國際離岸外包業務和國內解決方案業務,建立全球軟件與服務交付中心的戰略得到落實。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東軟提出了通過開放式創新、聯盟合作等方式實現持續改進與提升,并將此內容定為本次論壇的主題。首先對于客戶的IT系統來說,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推出,管理的不斷改進,應用的更加深入,客戶對IT解決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這就要求供應商要圍繞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持續不斷地改進IT系統,使之在新的歷史和環境下能夠為客戶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東軟始終認為,創新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創新不僅是提供領先的技術,還要為客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形成更好更快的發展速度;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認識到創新的重要已經不重要了,而找到用什么方式來創新變得更為重要。在為客戶構建解決方案中,我們要學會聯盟、協同,已落實東軟的開放是創新戰略;要與世界一流的供應商合作,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IT解決方案和服務,這是東軟一直堅持的發展戰略。“持續改進與開放式創新”,不僅反映了東軟現行的策略和思考,也表達了在全球局勢復雜多變,中國市場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東軟的自信和從容,東軟的理智和冷靜,東軟的豁達和開放。它也意味著這題上市后的東軟,在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探索中已經找到屬于自己的創新之路。
演講一
軟件企業訂單非常飽滿
大連市市長 夏德仁
今年是大連發展軟件產業十周年。十年來,大連的軟件業產值從2億元人民幣發展到去年的215億元人民幣,軟件出口從不足1000萬美元發展到去年的7.2億美元,軟件企業從100余家發展到700多家,軟件從業人員從30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60000多人。十年間軟件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達到68.2%。軟件業已經成為大連新的支柱產業,“大連軟件”也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城市品牌。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把大連稱為“中國的班加羅爾”;國際數據公司(IDC)評價大連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交付指標在世界排第5位,中國排第1位。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劉積仁博士。大連軟件產業的發展其實和東軟在大連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大連軟件園開園的第一鍬土是東軟的第一鍬土,多年來東軟不僅引領了大連的產業方向,也引領著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連續十年舉辦的解決方案論壇,對軟件產業的發展無論從策略上還是技術上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最近我們在研究美國的金融風暴對世界經濟的沖擊以及我們國家的經濟會不會受到世界經濟的拖累。我認為中國的經濟不是孤立的,肯定會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但我覺得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軟件產業仍然面臨機遇。現在軟件企業的訂單都非常飽滿,今年大連的軟件產業仍然會快速地發展,我們非常有信心。相信今年大連軟件產業的產值仍然會保持40%~50%的增長速度,軟件出口的增速還會高于這個數字。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嚴峻,主要是受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影響,國內軟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下降,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技術的進步、服務質量的提高來彌補。另外我們在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競爭中如何爭取中、高端的環節,也是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今天的論壇正逢其時,在這里,我們共同探討軟件行業關心的話題,探討如何通過持續改進和創新來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最后預祝中國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演講二
軟件業在“海嘯”中一枝獨秀
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會長 張琪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和希望同在。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目前我國工業的經濟形勢和我們的IT產業、軟件產業如何在應用和服務中奮進。現在從全球的經濟形勢看全球金融海嘯,中國的經濟應該何去何從?我們現在是在一個完全一體化的世界中活著,中國不可能一枝獨秀不受影響,所以先來說說我們自己“家里的事”。今年前8個月工業增長同比減緩了2.7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明顯減緩。再看看各個工業門類的情況,今年前8個月,鋼鐵行業同比減緩了9.4個百分點,建材行業同比減緩了7.6個百分點,有色金屬行業同比減緩了11個百分點,機械電子行業同比回落了3.5個百分點。電力行業今年6~8月沒有達到10%的增速,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用電量的回落,是整個工業行業發展放緩的前奏。然而,與其他行業的增速放緩相反的是,我國電子行業始終是一枝獨秀,今年前7個月,電子行業銷售同比增長20.7%。
再來看軟件行業,今年前8個月,我國軟件業同比增速上漲。為什么其他行業的增速在回落,軟件業反而在高速地發展?其實,軟件是一個黏合劑,越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或高速發展的時候,軟件的應用和信息服務越能發揮作用。有人說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會有所減少,軟件外包服務肯定會萎縮。而我認為,軟件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前面已經提到,很多工業部門的增速在回落,而越在這個時候越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就是說我們的軟件業作為一個加速倍增器需要更好地向其他部門滲透,在應用和服務中帶動其他行業發展的同時實現我們自身的發展。
我覺得東軟解決方案論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年一度的論壇就是和各大用戶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困難,用我們先進的技術手段加以改造、加以提升,在融合互動中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也是東軟的合作伙伴,很高興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和大家分享,祝中國的軟件事業更上一層樓。
演講三
2008年是東軟新征程元年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 劉積仁
最近我聽到的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全球經濟衰退和美國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了冬天。但我認為,東軟的發展從來沒有經歷過春天,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我們一直都在冬天里。如果跟17年前比,今天就是春天。
17年來,我始終認為東軟是很幸運的。在17年的成長中沒有遇到重大的創傷,公司的管理團隊沒有發生分裂,營業額在不斷增長,人力資源規模不斷擴張。這一切都源于社會各界對東軟成長的支持與關愛。以這座城市為例,美麗的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開明的政府使東軟在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下成長。到過東軟軟件園的客戶,無不贊揚東軟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優美的工作環境,事實上這些都得益于大連這座城市和她的管理者、建設者。
了解東軟的人都知道,東軟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融合史,是在一個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尋求生存和發展道路的創業史。很多客戶、合作伙伴與東軟合作了十幾年,正是你們在東軟只有幾百人的時候,通過冒險和忍耐支持著東軟,讓我們有機會在今天站在這個地方來談理想和未來。東軟認為一個企業沒有客戶,就沒有生存空間,就沒有可以被信賴的基礎。任何客戶在不能獲得自身利益的時候,是不會為其供應商帶來利益的。作為一個供應商,不能成就客戶的事業,也就不能成就自身的事業。一個企業如果不知道與客戶共同發展,不知道如何營造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它必將永遠被孤立在這個殘酷的競爭市場。本著這樣的邏輯,東軟在不斷地改進、開放、創新、融合。我們在中國40多個城市建立了本地化的服務網絡,以此拉進我們與客戶的距離,這樣做不僅使客戶感到滿意、安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們的交付效率,對我們的管理也提出了挑戰。每一年我們和客戶、合作伙伴都要進行一次相互感謝,合作伙伴感謝我們為他們創造了效益,我們也感謝合作伙伴為東軟創造了更多的成長和利潤空間。
17年前,我們剛剛上路,眼前一片迷茫,那個時候我們沒有資本來談論理想。17年后,我們剛剛開始明白,剛剛開始有了自己的規劃,稍微有一點點資本,稍微有了一點點自信。從這個角度講,東軟還是個嬰兒。過去的5年是東軟發展最快的5年,在這5年里我們完成了一系列的戰略規劃。特別是2007年,我們完成了東軟股份和東軟集團的重組,誕生了一個新的上市公司。重組后,新的東軟在今天股票市場低迷的時候市值仍然有100多億元人民幣。
我們把2008定義為新東軟的元年。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未來,重新思考戰略,重新思考發展,因為我們感到了巨大的責任。這不僅是對地震災區的捐助、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還包括我們對客戶的責任。如果有一天東軟倒下了,我們會給客戶帶來巨大的傷害。我們要把每一天、每一個細節做好,讓客戶感覺到安全。因此,在新東軟的元年我們提出了要成為受社會、投資者、客戶、合作伙伴、員工尊敬的企業。我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我們必須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的根本是改進我們自己,改進我們自己的文化、行為、技術、人力資源發展,我認為這是東軟持續發展的基礎。
17年,東軟明白了幾個道理。第一,一個企業應該學會在困境下生存,只有在最困難的環境下學會了生存企業才能夠安全。第二,一個企業要永遠有危機感,不能因為今天的日子稍微好過了就忘記了危機,每一天都要在做冬天來過,不要過多期盼春天的到來。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別人瘋狂地時候要悲觀,在別人悲觀的時候要瘋狂”。在市場競爭中,對手的退出了留給了我們更好地機會,也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不然東軟就有可能為對手提供機會。第三,要扎扎實實,不要把一切想得過于美好,人類的思想早就到達月球了,可是人類的腳步才到達過一次。第四,要學會生存,要學會在競爭發展的生態系統里與客戶、合作伙伴團結在一起,共同成長。第五,性格決定命運。東軟的未來取決于我們今天用什么性格來推動她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