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來愈白熱化的新聞競爭中,報業同質化的傾向越來越突出,容易給人“千報一面”、“萬人一言”之感。晚報在內容上跟其他綜合類報紙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是“新聞+副刊+??钡哪J?,而且由于起步晚,隊伍年輕,人力、財力、采編水平、整體策劃等各方面都有所限制,加上地市級晚報地域范圍相對狹小,新聞資源相對匱乏。種種不利因素要求地市級晚報必須根據報業市場的現狀和讀者日益變化的讀報要求,及早確立自己的市場定位,打造自己獨有的風格和個性特征。
地市級晚報應具有什么樣的風格特征,怎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得發展?本人在南陽晚報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近20年,試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探討。
立足為民:為百姓謀利益。晚報特別是地市級晚報,應始終堅持自己是一份“平民報紙”,立足為民,傾聽民情,了解民意,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2008年7月,幾名餐館打工者來到南陽晚報社投訴,反映位于南陽市中州東路的伯爵咖啡中西餐廳,拖欠幾十名員工數萬元工資,一夜之間人去屋空的事情。記者經過大量走訪調查,寫出《拖欠員工工資數萬元 伯爵咖啡“人間蒸發”》的文章。該文見報當天,當地公安機關即立案偵查此案,飯店老板迫于壓力不得不主動“現身”。原來,伯爵咖啡因經營不善,連年虧損,已到了倒閉的邊緣,老板實在無力維持,只好一邊對員工謊稱要裝修歇業,一邊趁機一走了之。在強大的輿論壓力及警方的傳喚下,飯店老板三天后在餐館門口醒目位置張貼告示,通知員工領取拖欠工資。最后,幾十名員工全部領到了工資,伯爵咖啡的房東也拿到了近萬元拖欠的房租及水電費。
9月10日,南陽晚報兩名記者接到讀者的來電投訴,反映鄧州市穰東鎮霍池村小殷寨評低保戶不公開、不透明,小殷寨村民小組的11個低保指標,竟被村會計并不貧困的7名親戚占去了一大半,而該小組不少真正因病致貧或因殘致貧的人家卻被拒之門外。兩名記者接到報料后,冒雨驅車趕往位于偏遠鄉村的小殷寨,通過明察暗訪,發現該組確實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布低保條件,未公開評低保,11名低保戶中,有7人是會計的哥嫂、侄子、侄孫等親屬,而該組真正的聾啞、腦癱、“神經”、中風村民等卻根本不知何時評低保,更不用說被評為低保對象了。記者以《小殷寨“低?!痹獯迕褓|疑:11名低保戶中,竟有7人是會計親戚》為題,在南陽晚報上刊發了這一消息。文章刊出后,如一石激起三層浪,引起了強烈反響,并引起上級主管部門——南陽市民政局的高度重視,市民政局責成鄧州市民政局立即派出督察組進行調查落實。南陽晚報借此輿論開辟欄目,引導讀者熱議。經過十幾天的調查核實,9月底,此“低保戶事件”終于塵埃落定——7名不符合程序、不符合條件的“會計親戚”被清理出低保戶名單。民政主管部門責成小殷寨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評出7名低保戶。
通俗易懂:與讀者心連心。報紙不是教科書,也非“專家論壇”,不能晦澀深奧,更不能故作高深。報紙就是一份平民讀物,在堅持主流媒體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要盡可能的“俗”,以親和力來吸引讀者,以接近性來貼近讀者。如南陽晚報的標題制作往往口語化,朗朗上口,易于傳誦。筆者曾經采寫過一篇消息,報道了本市一家國家級果品市場,竟有數家商戶受利益驅動,將普通水果加貼“綠色食品”標志售以高價,農業主管部門依法查處這一案件。編輯幾經修改,最后將這篇稿件的標題定為《亂戴“綠帽”者,嚴管重罰!》。此標題乍一看很“生猛”,但正是這種“生猛”,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求知欲,結果這篇短短的、不易“出彩”的經濟類文章竟意外地被人們牢牢記住,時隔半年,至今仍有人記憶猶新。
晚報的通俗,同樣體現在對典型人物的報道上。作為新聞的一種類型,典型人物新聞因其鮮活生動、貼近生活而備受讀者關注。但是在新聞實踐中,人物新聞因其新聞人物本身的“高、大、全”式特點,而易于流入“臉譜化”的尷尬境地。加之地域上的接近,對地市級晚報典型人物形象的真實可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讀者就是典型人物身邊的人,他們認識典型、了解典型,如果我們有一點拔高或細節的失真,就會引起讀者的反感,給典型人物帶來負面的影響,影響典型報道的公信力。
晚報以城市市民為主要閱讀對象,受眾面廣,并非僅僅精英階層,因此我們力求通俗,但通俗絕不是媚俗,不是膚淺,不是平庸。晚報應以平實、樸素、親切、通俗來開拓自己的獨有風格和個性特征,保持、提升自己的品位。
精心策劃:提高核心競爭力。在越來越激烈的報業競爭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單純比拼產品和價格,已經很難有太大的作為,只有通過品牌增值,才能有效地提升地市級晚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鎖定讀者的注意力,擴大報紙的影響力。要提高辦報質量,使“品牌增值”,新聞宣傳策劃是重要的途徑。
2007年七八月份,南陽晚報獲得這樣一條信息:內鄉縣某種桃大鄉喜獲豐收,然而上千戶桃農卻愁眉不展,因為桃子豐收了,桃價卻一落千丈。因為不值錢,桃販不愿上門收購,大量亟待采摘的鮮桃爛在了地里,桃農損失慘重。如果記者只是輕描淡寫這一“桃”賤傷農的現象,桃子賣不出去就依然是個大難題,而報社的文章也就只能做此一篇而已。
記者將這一線索匯報后,報社領導決定利用這一“事件”進行新聞策劃:一方面安排一撥記者前往內鄉實地采訪,了解當地情況;另一方面深入調查南陽鮮桃的市場行情,并與當地幾大知名商業企業、超市量販積極接洽,談攏收購意向。三色鴿量販、萬德隆量販等熱烈響應,主動派車到內鄉地頭以優惠價格收購鮮桃,并選出優等桃子進入超市銷售。最后桃農的問題解決了,超市也以較低的價格贏得了較高的利潤。在整個過程中,南陽晚報不惜拿出大篇幅予以全方位、多角度報道,體現出媒體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公信力。
一連數年,南陽晚報堅持在春節前、秋季開學前開辟欄目,呼吁有愛心的市民、企業、團體出資救助貧困家庭及失學兒童、貧困大學生,不僅幫助數以千計的學子得以重返課堂、貧寒家庭渡過難關,而且也贏得了全社會的交口稱贊。
(作者單位:南陽晚報社經濟新聞部)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