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文化,是我們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種表現和展示,是“軟實力”。社會的和諧,其本質體現為一種和諧的文化精神。
黨報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媒體角色中發揮著“排頭兵”的作用。黨報副刊作為主流媒體的文化傳播陣地,是黨報的“后花園”和“百花園”,是黨報新聞性、思想性和文藝性高度結合的宣傳陣地。毫無疑問,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和諧文化應當是黨報副刊的主旋律。
要讓黨報副刊充滿和諧文化的主旋律,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與“三貼近”原則相結合。黨報副刊肩負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使命,關系著輿論導向。在改革開放政策不斷出臺、社會現象日益復雜、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多種思想交流碰撞的今天,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是需要引導的,而這種引導對于統一思想、保持穩定、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尤為重要。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絕不是生硬地、機械地用令人反感的說教方式來指手畫腳,而應該用親切的、平等的、溫暖的表達方式來感動讀者,進而影響讀者,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而“三貼近”原則正是達到這種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
黨報的引導能力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一個媒體引導力的強弱,最終取決于受眾對它的認可度和公信度的強弱,而認可度、公信度則來自媒體與受眾所想、所需的貼近度和滿足度。不貼近,所予非所需、所答非所問,引導力就無從談起。實現“三貼近”,就是在黨報副刊上反映廣大百姓的所思所想,提供給他們所欲所需;熱情謳歌人民群眾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高尚情操和無私奉獻精神;真實而生動地描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廣大人民群眾和諧共處、建設國家的新風尚。河南日報文化周刊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例如,他們組織的“當代青年價值觀”系列報道,通過“透視2000份問卷”的方式,對新時期青年一代的所思所想和行為規范進行了深刻透視與分析,提出了“和諧社會青年心中的價值砝碼取向何方?”的思考,在大力倡導開拓創新精神的同時,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受到了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一代的關注。
堅持高雅的品位和平等的視角相結合。黨報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媒體角色中發揮著“排頭兵”的作用。而黨報的副刊則反映著這張黨報的文化品位。副刊的文化品位折射了這張報紙的品位,也同時會折射出這張黨報讀者的品位。
黨報的讀者群與都市報等紙媒的讀者群是不一樣的,他們是有知識、有品位、有思想、有追求的一個群體,他們需要有深度、有見地、高端、權威且充滿美的作品來滿足精神需求。而黨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媒體,其定位恰恰代表著高端和權威。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品位是黨報副刊的核心競爭力。
黨報副刊的優勢與特點在于其知識的科學性、信息的權威性、思想的深刻性、形式的藝術性、語言的文學性,它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隊伍,也培養了一個高素質的讀者群體。黨報副刊所登的文章,應當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不是僅僅為了吸引眼球而刊登那些嘩眾取寵、品格低下的東西。
但是,提倡高雅的品位絕不是站在高處俯視讀者,而是用平等的視角來看待現實生活,來貼近讀者,用以人為本的價值判斷和道德情懷,來觀照我們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內在的節奏要與廣大讀者的脈搏一起跳動,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讓讀者感覺到溫暖、親切。
事實證明,那些遠離現實生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關心小我而不關心群眾的副刊讀者是不歡迎的。實踐也證明,只要我們用平等的目光、恰當的表現形式來真誠地與讀者交流、互動,他們是接受的甚至是贊賞的。
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思維相結合。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是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以先進文化為指導,面向時代,立足于現實,與中華民族和諧傳統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體系。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有著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而和諧則是這一傳統中最重要的命題與核心價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旋律。因此,在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時,我們要努力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使和諧文化建設接上傳統的血脈,從而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和諧的風尚。
當然,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并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要求我們對傳統文化要善于揚棄,而且要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反映在副刊的版面上,就要求我們保持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用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和豐富多樣的內容將黨報副刊裝點成一個宣傳和諧文化和建設和諧文化的園地。
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用創新思維來提高副刊的輿論引導能力。首先,應該將富有創意的策劃付諸實踐,不斷地推出既有思想內涵又有時代氣息的副刊作品,用富有人情味的、溫暖的、與讀者的心零距離的作品,影響讀者,感動讀者。其次,在表現手段上,應該在保留傳統副刊的那些傳統形式的基礎上,大膽借鑒和創新,以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以別具特色的文本樣式,突破傳統的局限,達到副刊與新聞更水乳交融,讓副刊與新聞版相互補充,和諧共生。河南日報文化周刊利用網絡等新媒體,拓展了讀者與編輯部溝通的渠道,通過網絡與讀者和網友互動,傳遞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價值觀,謳歌符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行為規范。如就“竇唯燒車事件”作了“媒體的娛樂報道該不該有一個道德底線”的深刻討論,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和讀者、網友共同探討,對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媒體的新聞泛娛樂化傾向進行了深度剖析,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和廣大讀者和網友的贊揚。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它要求我們以精品的意識、創新的思維,來關注和諧社會的發展,觀照時代的進步,營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濃濃的文化氛圍。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社)
編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