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 → 王小松 張志鋒
上海楹聯學會松江分會簡介:

2004年9月,在上海楹聯學會的支持下, 上海楹聯學會松江分會成立?,F任名譽會長徐鋒、會長曹云岐、副會長李維翰、沈元吉。三年來,作為上海郊區第一個楹聯組織,松江分會在市楹聯學會的領導、區文聯的具體指導下,積極開展活動:在醉白池公園、方松街道、泗涇鎮等舉辦了五次楹聯書法展;堅持以岳陽沙龍為基地每月組織學習創作活動;每年春節前夕在松江城區及九亭、石湖蕩鎮等現場書寫,開展春聯進社區、下鄉鎮等社會公益活動。從2006年8月開始松江分會共編輯、發行了17期《云間聯話》小報,會員也從37人發展到現有66人,為松江區的文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楹聯,俗稱“對聯”,“對子”,是由兩串等長、成文和相互對仗為漢字序列組成的獨立文體,言簡意賅、兩兩相對、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楹聯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是雅俗結合最成功的典范,古往今來,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今天,楹聯這種傳統文化依然以勃勃生機在都市、在農村繼續它的瑰麗。
2008年6月8日,松江區“迎奧運”楹聯書法展暨泖港鎮黃橋村楹聯沙龍成立儀式在泖港鎮黃橋村舉行,上海市楹聯學會會長丁錫滿、松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崢等領導臨會祝賀。而我作為隨行記者,也切身體驗了楹聯文化的魅力。
松江書楹聯“迎奧運”
云間是古松江別稱。據說西晉陸云(字士龍)到京城洛陽,遇見洛陽名士荀隱(字鳴鶴),彼此互通姓名。荀說:“(我是)日下荀鳴鶴”。陸說:“(我是)云間陸士龍”。“日下”是太陽之下,即皇帝直接統治之下,可以作為西晉首都洛陽的代稱,陸云是松江人,因為這一副“對聯”,后來松江得到一個雅稱“云間”。西晉兩位名人陸云和荀隱初次會面就造就了一副藝術性頗高的人名對,可見松江楹聯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
今年,為紀念松江改革開放三十年,《松江歷代楹聯選》即將出版。而上海市楹聯學會松江分會在濃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著楹聯創作活動,其中“迎奧運”楹聯書法展就是一項重要內容。上海市楹聯學會理事、松江分會常務副會長李維翰介紹:“去年底今年初上海市楹聯學會松江分會就發動組織楹聯會員及社會各界人士進行‘迎奧運’對聯創作活動,到今年3月份共收到了263幅作品,4月經過群眾評議,挑選了122幅,最后組織了5個人的專家評審,審出了64幅,其中28幅在泖港鎮黃橋村展出,其余7月份在區圖書館進行展出。”
“華夏群英迎奧運,神州健兒揚國威”、“世界健兒五洲傳圣火,神州英俊京華會福娃”、“祖國歡騰迎奧運,神州崛起展宏圖”……看著一幅幅喜悅之情溢于聯辭的楹聯,自豪感由然而生,創作者把奧運與體育、健身、文明、和諧、友誼、迎賓、環保、世博、發展等結合起來,不僅滿懷激情地喜迎奧運圣火,而且歌頌了偉大祖國,謳歌了改革開放,弘揚了民族精神。這些精妙的對子不僅凝結了傳統文化的神韻,更提升了民族的榮譽感。
打造上海楹聯第一村
泖港鎮黃橋村位于黃浦江上游,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改革開放后變化較大,成為了上海市市級新農村試點村,上海市市級整潔(示范)村,松江區三農綜合示范村。筆直的水泥路、林立的蔬菜大棚、設施齊備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在黃橋村眼到之處都是一派田園風光和新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除了經濟外,還得全力提高農村的文化建設,進而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這是激發全體村民的創新活力,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必由之路。然而,“文化”包含了太多的內涵,以什么為抓手呢?相關人員想到了楹聯文化,因為黃橋村多年來有寫楹聯、貼春聯的習俗與愛好,許多村民都是楹聯愛好者,為順應群眾的需求,村黨總支把這些村民組織起來,開始著手創建楹聯村。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2008年6月8日,黃橋村舉行了楹聯沙龍成立儀式,同時文化陳列室的開放也為楹聯的展示提供了平臺。上海市楹聯學會會長丁錫滿在成立儀式上說,每個朝代都流傳下很多詩歌,但是詩歌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然而對聯不同,跟鄉土文化契合比較密切,歷史上,家家戶戶婚喪喜慶都要在門板上貼一下對聯,這些對聯既有文化價值,又貼近百姓生活,是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最復雜的情感,所以黃橋村成立楹聯沙龍非常有意義。同時,松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崢對黃橋村楹聯沙龍的成立也表示了肯定:“現在村鎮建設真正揚名的是文化方式,而不是經濟重鎮,大家都在發展,有特色的在于文化形式。因此黃橋村有‘楹聯’這么好的一個載體,比較悠久的歷史基礎,應該多開展些常規活動,使之建設成一個品牌。同時,楹聯對外可以創特色、揚名氣,對內可以促進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發展,對我們下一代也很有教育意義。”
從帝王的金鑾殿到庶民的茅草屋,從貴人的朱門到市井的自屋,乃至各廟觀寺亭都有楹聯的印記。今天,在繁華的都市,楹聯文化還在傳承,而農村更有適合楹聯推廣的空間。在泖港鎮黃橋村籌建楹聯文化沙龍時,黃橋村委班子、退休老師、有關公司職員就已創作了關于泖港鎮黃橋村的楹聯百余對,如“詩文錦繡村莊秀,果蔬飄香魚米鄉”“泖港鎮廣請雅士齊揮筆,黃橋村遍邀農民共賞聯”……在黃橋村文化陳列室里,一幅幅遒勁的書法與美好的內容相結合的楹聯讓觀賞者觀之悅目、品之有味,上海市楹聯學會會長丁錫滿、副會長沈樹華等賞完之余,尚未盡興,當場書楹聯一首祝賀黃橋村楹聯沙龍成立。
在泖港鎮黃橋村的一日,我充分感受到了當地人對楹聯文化的熱愛,相信黃橋村作為上海楹聯第一村的目標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