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三年前,中國的報業乍一看還似乎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在高增長、集團化、“做大做強”等光環的背后,報業所面臨的是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惡劣的生存環境。這一點在報業發展起步較晚的中國也許不明顯,但在歐美日等報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報紙的銷量正在急速下滑。其中當然有報社自身的經營問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所帶來的沖擊。面對著浩浩蕩蕩的媒體發展洪流,報紙的出路在何方?本文通過對各國報業發展中所經歷的困境進行分析,認為報紙要實現從提供信息到整合信息、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收費到免費的轉型才能殺出重圍,成功蛻變。
全球性的報業衰退?各國報業所遭遇的發展障礙
英國報業的困境。倫敦的艦隊街,可以說是英國報業的發祥地。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新聞媒體出于對出版模式轉變、成本壓縮、讀者生活方式改變等方面的考慮,紛紛遷往船塢區。2005年6月15日,艦隊街的最后一家新聞媒體——路透社也最終決定遷往船塢區。新聞媒體紛紛撤離艦隊街的現象,從側面上反映了英國報業所面臨的困境。
美國報業的困境。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美國的報業也無可避免地走入了困境。據一份研究報告稱,2005年3月~9月的6個月中,美國國內789家工作日報紙的平均發行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6%,而627家周日報紙的情況更令人擔憂,平均下降了3.1%;全美發行量居前20名的報紙有18家發行量同比下跌。而相應的,互聯網等形式卻越來越受青睞。
報紙傳媒正受到空前挑戰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報紙傳媒的強勢正受到強有力的挑戰——有位網絡專家認為,到2010年,電子報紙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半數以上。另一位專家把2012年左右看成是一個分水嶺,說:“現在紙質媒體和數字化機器正在對抗中。”網絡派人士也異口同聲地認為:“在2010年的時候,紙質媒體將失去其原有的陣地。到時,報社將面臨嚴重的事態。”通過以上數據和預言我們可以猜測到,與報紙的內容相比,人們獲取信息習慣的變化是另一個更嚴重地影響了報紙命運的因素。
互聯網對于英國報業的沖擊除了作用在讀者獲取信息的習慣上之外,還改變了讀者對于信息的觀念。互聯網普及之后,讀者似乎已經習慣了免費的信息——只要上網搜索,絕大部分的主要信息都能免費得到。報紙為了豐富信息量,多年來苦心經營,報紙越辦越厚,最后卻被互聯網輕易地超越了。互聯網上海量的免費信息將英國報業推進了一個窘迫的境地。英國的報業雖然曾經輝煌一時,但總的來說已顯出了老態。
那么,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呢?
新媒體時代報紙的出路
縱觀英美等國報業所遭遇的發展障礙,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問題:讀者獲取信息的習慣發生了改變,互聯網成為報紙原有讀者獲取新信息的主要媒體;報紙自身的內容脫離了讀者;互聯網上海量的免費信息對報紙的原有讀者來說極具誘惑力。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報業需要實現以下幾個轉型,才能在新媒體時代中走出一條生存之路。
從提供信息到整合信息。相對于報紙來說,互聯網在傳播信息上的優勢是快和多。但是對于普通市民來說,互聯網上冗余的信息往往會造成困擾。因此,面對著挾科技優勢而來的互聯網,報紙完全可以把提供信息這種機械化的工作卸任給互聯網,從而專心負責為讀者提供經過整合的信息。
這種從信息提供者到信息整合者的轉型,不僅能夠避開互聯網的鋒芒,更重要的是——報業的從業人員都是接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專門人員,相對于網站編輯來說,他們對新聞有更敏銳的觸覺和更強的整合能力。經報人整合過的信息,雖然時效上不及互聯網上的信息,但絕對會更準確、更具參考價值。
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報紙是一門與眾不同的制造業。在制造業中,技術革命從根本上較為頻繁地改變著生產的方法和手段,而報紙產業在制造裝備方面沒有面臨持續和迅速的再投資問題。從這個論斷中我們不難看出報業在技術革新上的惰性。然而事實上,報業的惰性同樣體現在它的內容上。長期以來,報紙在骨子里始終保持著其“政治傳單”的傳統:不斷地制造信息并向讀者灌輸,有時候忽略了與讀者之間的互動。而讀者需要的是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信息,一種從讀者出發來考慮的信息。
報人要清醒地認識到,并不是有了報紙的存在才有了社會,而是正好相反,因為社會的存在才有了報紙,因此,如果不能被社會所接納,報紙的生命也就完了。要為社會所接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摘掉制造業那自以為是的冠冕,披上服務業這普度眾生的袈裟。
從收費到免費。新媒體時代的讀者是被寵壞的讀者。在互聯網強大的共享能力面前,連世界級的唱片公司、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甚至微軟這樣的軟件公司都為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免費信息頭痛不已,更不用說報業如何能與這股“免費”潮流抗爭了。在互聯網上,免費潮流浩浩蕩蕩。從這個角度來說,報業是應該順應這個潮流,實現從收費到免費的轉型的。不過,報業的免費是僅限于對讀者而言的。也就是說,報業應該放棄日漸減少的發行收入,應該利用免費這一手段提高發行量,以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免費報紙其實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1995年創刊于瑞典的《Metro》,以其免費發放的方式,陸續攻占了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全世界每天有1500萬的讀者。時至今日,以香港為例,除了《Metro》旗下的免費報紙《都市日報》外,同時還有《頭條日報》和《AM730》兩份免費報紙。
市場會印證一切。
(作者單位:大河報社)
編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