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在十一屆人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進一步明確了黨和政府加強對權力監督和約束的決心和信心。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在擔負著推進社會進步、歌頌真善美的同時,也擔負著揭露社會丑惡現象、鞭撻假惡丑,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任務。那么,輿論監督在“曬”太陽的過程中怎么適時、適度,助推社會的和諧呢?筆者認為:輿論監督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進行,必須以法律為依據。
一、依法行使輿論監督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是新聞自身規律的要求。
輿論監督一般是指批評報道,這種用事實說話、用法律說理的新聞是激濁揚清、揚善懲惡、扶正祛邪的有力武器。它有利于加強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有利于增強新聞媒體的戰斗力、影響力,有利于民生的改善,它對改進黨和政府的工作,使決策更加民主化、合法化、科學化,對于反腐倡廉,凈化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有著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依法行使輿論監督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是人民群眾的渴望,是新聞自身規律的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依法進行輿論監督。自從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要依法治國,就要依法辦事。政府的行為要用法律規范,個人的行為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新聞報道特別是批評性報道更應該依法行事。同時,輿論監督在民主法制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也成了各種監督的有效補充和直接體現。
人民群眾渴望媒體依法輿論監督。輿論監督是實現人民監督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各種違法行為、腐敗現象、不正之風等,人民群眾在深惡痛絕的同時,更希望通過監督加以鏟除。從駐馬店人民廣播電臺每年收到的大量群眾來信來電情況看,人民群眾反映最多的是社會上的不法行為、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要求最強烈的是要我們新聞媒體進行輿論監督,而作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人民群眾呼聲的新聞媒體,更是有責任、有義務去為黨和人民鼓與呼。
新聞事業的自身規律要求新聞媒體依法進行輿論監督。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和法律以事實為依據的原則是統一的。對某一事件的報道,新聞工作者首先要遵循的是真實,只有真實才能成為真正的新聞,這樣新聞工作者在從事新聞報道的同時,也具備了法律依據事實的最基本要求。同時,新聞的說理與法律的講法也是互為一體的。理和法相通,法是衡量理的尺度,有理沒理首先要看它合法不合法。所以法是最大的理,合理必須合法。
二、如何依法行使輿論監督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營造和諧氛圍。
利用法律武器,行使輿論監督,這是社會對我們新聞工作者的崇高要求,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迫切要求,是新聞事業自身規律的必然要求,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依法行使輿論監督呢?
要學法律、懂法規。只有學法、懂法,才能用法。如果我們不懂法律、不懂政策,那我們拿什么去評判是非?怎樣去監督別人?去年春天,駐馬店人民廣播電臺曾接到泌陽縣春水鄉幾個農民的投訴,反映一起土地糾紛案的情況,當時,記者在實地調查采訪之后,因為對《土地法》的有關規定知道不夠,致使案情匯報材料一拖再拖。后來記者專門到土地部門了解相關法律、現行政策,心中有法后,寫出了《誰不讓占地就抓誰嗎》和評論《不能冷了農民群眾的心》兩篇文章,用法律、用政策把土地糾紛案的是是非非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播出后,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最后,在有關部門的關懷下,依照《土地法》的相關規定,使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也正是從這件事上,我們悟出了一個道理:不學法、不懂法,也就不能用法,尤其是對司法及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只有學法、懂法,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去行使輿論監督。
要用事實說話,用法律說理。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輿論監督更要用事實來說話。為此,我們首先要確保所報道的內容完全真實。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做到事情的現象真實,更要保證事情的本質真實;不僅報道的總體真實,而且每個細節、背景乃至每個數據都要真實,不能搞“合理想象”、“似是而非”或“差不多”。其次,我們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分析問題,找出癥結。是非對錯,要用法律說話,而不能單憑個人意愿。
要依靠群眾,依法行使批評監督。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也是群眾監督的一種表現形式。新聞媒體的批評報道大多數線索來自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護法講法的主體,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心里有桿秤。人民群眾要求的,就是我們黨和政府要努力的,也是輿論監督所要反映的。批評監督的選題應當是群眾普遍關心的、各級政府要去解決的問題。同時,我們要通過講法、說法,讓群眾學法、懂法、用法,這樣才能為我們搞好批評監督打好群眾性的法律基礎。群眾一旦掌握了法律,就會自覺運用法律,新聞工作者在具體采訪中,如果有了群眾的參與,采訪就會深入,了解情況就會更全面,道理就能說透,法律就能注解得更加具體、深刻,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批評監督的報道搞好。目前,各種媒體新開辟的輿論監督節目之所以深受方方面面人民群眾的歡迎,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把話說到了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把法律講到了具體事件中,講出了法與理的所在,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類報道才有立足之地,才有發展壯大的基礎。
綜上所述,以法律為依據,在法律框架內積極行使輿論監督,是我們新聞媒體的一大功能,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探索,吸取經驗,改進不足,才能有效地促進黨和政府改進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作者單位:駐馬店人民廣播電臺)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