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專程從北京趕回洛陽參加《洛陽日報》創刊60周年的人民日報記者部原副主任、著名記者紀希晨,應家鄉伊川縣委宣傳部邀請,在縣內舉行了一場生動的新聞講座。
1922年出生,1938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的紀希晨,一生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從戰地記者到1982年離休,在新聞工作崗位上奮戰了40多個春秋。1982年離休后又創辦了《中國老年》雜志和《中國老年報》,到2001年,紀希晨在離休之后又為黨的新聞事業壯心不已地奮斗了18個春秋。紀希晨在60余年的新聞生涯中撰寫新聞無數,出版了近10部專著。
在講座上,紀希晨一再強調,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實事求是地反映群眾聲音,報道看到的、聽到的,不斷發生的新生事物,縣內新聞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身在基層的有利條件,不斷通過記錄眼見耳聞的所見所聞,反映社會變化,寫真人、寫真事、寫真理。
伊川電視臺的一名記者問:怎樣才能把新聞寫得生動感人?紀希晨說:寫新聞,第一要真實,寫自己親自看到的,經過自己思考的東西;第二要甘當小學生,拜老百姓為師,深入群眾才能了解群眾,才能反映群眾生活;第三要練好寫作基本功,把文章寫好,要想文章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
不知不覺時間過得飛快,短短的半天時間,年已87歲高齡的紀希晨老人與一幫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談得非常融洽、投機。應縣內新聞工作者的邀請,紀希晨還即興為年輕人題字留念,鼓勵年輕人在新聞工作崗位上為家鄉經濟社會建設積極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