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矢志不渝;他是大型辭書主編,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他是慈祥的父親,言傳身教,影響子女。2008年10月4日,這位有著82年黨齡的中共黨員夏征農,在為他奮斗了一輩子的共和國過完生日之后,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懷著復雜的心情,筆者約訪了夏征農先生的兒子夏小華。他向筆者講述了這位中國百年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傳奇的一生。
堅定信仰,敢講真話

夏征農老先生一生戎馬生涯,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積極地投身于黨和民族的事業之中,經歷過大革命失敗的考驗,參加過“南昌起義”;經歷過國民黨的監獄和白色恐怖的考驗;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經了“皖南事變”等戰火紛飛的考驗;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經受了黨內斗爭包括“文革”的考驗。一路走來,血雨腥風,屢遭磨難,沉浮坎坷,卻從未磨去他的革命意志和他對黨的忠誠。
“半是書生半戰士,一行政治一行詩?!边@是夏老對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戰士”,體現在他一生中,始終將自己的生命與黨的事業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永遠牢記入黨時的誓言,只講付出,不求回報,并將之作為其生命的價值,一生奮斗不息;他的“書生”,顯示在他總是懷抱著理想,以自己獨立的思考,不斷探求真理,不隨大流,不媚俗,“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正如他在詩中所說的“七十方知六十非,書生意氣不趨時。鑄成僻性終難改,月夜花蔭憶子規”。
1959年,身為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的夏征農,因“反右派不力、同情右派”等原因被免去職務,降為一家人民公社的公社書記。那時,大煉鋼鐵、放衛星浮夸之風彌漫整個中國。夏征農在人民公社也搞了一個煉鋼爐,卻沒有煉出一點鋼來。事實使他感到不能再這樣搞下去了。于是,他直言不諱,向省委報告:“不要再要求每天放什么衛星了,所有的衛星都是假的。”有人說他:“你受了這樣大的處分,還像沒事一樣提意見,萬一再被批怎么辦?”他說:“如實反映情況,是黨員黨性的具體表現。”僅此一事,作為一個在大時代以追求真理為己任的知識分子,夏老的“道德文章”表露無遺,令人感佩!
寬容大度,堅強隱忍
胸懷寬廣、博大,能包容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是夏老的又一突出品質。他認為個人的事情都是小事,因此他絕不會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從來不會為個人恩怨打擊報復任何人,而總是從大局考慮,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為本。“文革”后,一些在“文革”前或“文革”中整過他的人,每每見面之后,會向他表示歉意,夏老往往只是笑笑:過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一句帶過,讓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即便是“文革”之后,他也曾因堅持推動解放思想,堅持顧全大局,而遭受到一些個人打擊。對此,他總是坦然面對,“是非功過任由后人評說”。這樣寬廣的胸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那種“厚德載物”的精神。
夏老從不為了自己向別人提要求。夏小華回憶說,2003年的一天,他去父親住所看望父親,發現父親早早就睡下了。他很奇怪,問道:“你是不是不舒服?”便摸了摸父親的額頭,父親發高燒了。于是他趕緊叫車陪夏老去醫院看病,一量體溫都到了40度。夏老病情如此嚴重,卻仍然自己扛著,不愿給他人增加一點點麻煩。事后,夏老還風趣地開玩笑:“幸虧腦子沒燒壞!”
夏老此次生病是因為膽結石。大家都知道膽結石是很痛的,但他卻是病房里最安靜的病人,家人、醫務人員從來都沒有聽到過他的呻吟。他的這種堅強,持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兢兢業業,永不懈怠
在生命的最后30年,夏老一直忙于《辭海》的修訂工作。1978年,時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的夏征農,被調任《辭?!分骶帲瑫r接到中央指示:新版《辭海》要在1979年10月前出版,向建國30年獻禮。首先面臨的是方向性的問題:是以舒新城、陳望道先生主編的《未定稿本》為基礎修訂?還是以“文革”中的《修訂稿本》為基礎修訂?夏老亮出自己的觀點:以《未定稿本》為基礎修訂。這次“拍板定調”,保證了1979年版《辭?!返男抻喎较颉?981年1月,新版《辭?!烦霭娌坏揭荒臧氲臅r間,夏征農就提出了“10年修訂一次”的決策。修訂時間定為10年,是很有道理的,可以對某一個時期的詞匯、觀點等進行沉淀、整理。時間太短,未經歷史沉淀,詞匯可能缺少精準性,流于浮躁,不符合一部辭典的要求;時間太長,辭典不能反映時代前進的腳步。因此,便有了《辭?!?989年版、1999年版,并且形成“一絲不茍、字斟句酌”的“辭海精神”?!叭松倌暌鄬こ#瑯肥聼o如晚節香。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边@首詩體現了夏老百歲之時仍不忘自我勉勵,為國家多作貢獻。
據悉,2009年版的《辭?!分袑⑹珍洝跋恼鬓r”這一詞條,這無疑是對夏老最大的肯定。
言傳身教,舐犢情深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夏老很少以居高臨下的口氣教訓孩子,從來就沒有家長制作風。如果在討論中出現爭議
時,子女往往會與父親爭得面紅耳赤。大家能達成一致,皆大歡喜自然最好;若仍存在分歧,也可以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見?!八簧钍芪逅倪\動的影響,一直認為在中國社會,封建主義的遺毒比資本主義的影響更大,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束縛也更嚴重,因此他一直倡導民主。在家里對我們也是非常民主的,從來都沒有把他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我們,多是采取言傳身教的方式去引導,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感染我們?!毕男∪A先生如是說。
夏老對子女的要求只有簡單的三點:一要守法;二要自食其力;三要好好學習,盡力為國家多作貢獻。
對社會夏老總想著付出,對親人也是如此。即使年紀很大了,每每孩子們去看望他,他最常詢問的一句話也是“生活有沒有困難?有困難的話跟我講,我接濟你?!眳s從不提要子女孝敬。這種精神,深深地教育了子女,讓子女們知道應當自立自強。夏老甚至到了105歲高齡,走路都要自己走,不要別人攙扶,也沒有使用過拐杖。在黨的“十七大”開幕之前,夏老作為特邀代表,還曾在病房走廊里練習走大步,以便在參加會議時能夠跟上入場代表隊伍的步伐。遺憾的是,由于經過身體檢查,醫生認為夏老當時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長途勞頓去參加大會,使他未能成行。
2006年11月,夏老將子女邀到自己住所,送給他們每人一套八卷本的《夏征農文集》,對他們說:“我沒有什么財富留給你們,就這幾本書,你們覺得有用可以看看。”在聽到父親說到“我已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任務了”,夏小華趕緊接過來說,“你的回憶錄還沒有寫,《大辭海》也還沒有完成,你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啊。”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作為子女,他很了解自己的父親,父親如果覺得自己沒有事情可做了,會認為自己生命的價值也就沒有了……
講到這里,夏小華聲音哽咽了,眼睛里分明是淚水,但是他強忍著不讓它流下來。他說:“很多人安慰說父親那么長壽,他的辭世應該是喜喪。但實際上很難讓逝者的至親這樣看,對活著的人來說,永別永遠是一種難以承受之痛?!?/p>
最后,夏小華用一句話概括了父親的一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