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
吳志強教授、博導
2010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
建設部成都災區災后安置規劃總規劃師
亞洲規劃學院聯合會主席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同濟大學城市發展戰略與管理研究院副院長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筑研究所所長
吳志強教授有太多的頭銜,其中任何一個都足以讓人疲憊不堪,然而這并不妨礙他總是帶著標志性的微笑出現,親切而謙和。
上海采風:上海2010年世博園區規劃是您最滿意的作品嗎?為什么?
吳志強:不是,肯定不是。同濟的思想就是永遠創新,我覺得每一個作品都會留下很多遺憾,下一個作品一定會超越前一個,一生都在不斷地產生遺憾因而才有超越。對我而言,2004—2005年設計的上海世博園區規劃超越了以前的設計,而到了2008年都江堰災后重建的規劃又超越了世博會的規劃。永不滿足、不斷超越自己,這也是我們同濟設計能夠生生不息的精髓。
上海采風:可以具體介紹一下上海世博園區規劃相對以前的設計超越嗎?
吳志強:2004—2005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思考中華智慧的問題,在中國上海跨越黃浦江兩岸進行規劃,怎樣才能創造出代表未來中國的空間形態,而不是沉睡在歷史的中國,這是當時主要考慮的問題。
當時共有國際頂尖的十家設計機構參與投標,在這樣的前提下面對強大的西方形態、西方城市規劃、建筑文化的沖擊,怎樣找出真正屬于中國的空間形態?我覺得有一點是一定要體現的: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智慧在當代體現在哪里,把握住這種智慧就可以說是為人類的城市空間形態做出了貢獻,而不是永遠跟隨在西方智慧之后。這也是在我心中一直涌現的一種呼喚,就是“新的中華文明”。

世博會的選址是在黃浦江兩岸,因此方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進行兩岸縫合,用設計手法將兩岸連接在一起。西方的縫合是浦東浦西各設橋墩拉索道相連接,把兩岸的不同風貌完全用同元素縫合,這是典型的西方智慧。而我們最終采用的縫合是兩個不同極端的互相吸引,完全是自然的連接。浦西的區域是已經完全都市化的土地,在大量的文化建筑中置入一個個綠色點綴;而浦東是在尚未都市化的大量開敞綠色空間中加入少量都市文化元素。將兩岸的建筑空間抽象之后,我突然發現這就是一幅中國的陰陽圖!所以這種縫合是兩極的自然吸引。
在運用中華智慧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跳出了受熏陶多年的西方形態邏輯?,F在我們采用的這種做法是與西方完全不同的,而這種做法大大減少了黃浦江上的建設投資,450米寬的河道上下6公里長,采用同化縫合的形態需要多大的投資啊,瞧,這就是中華智慧的力量!
我們中國的設計師都受到多年的西方教育,如何將中華文明融入其中進行超越,是我們這代設計師最需要做的。
上海采風:那么都江堰的災后重建規劃是如何超越世博園區規劃的呢?
吳志強:都江堰的災后重建規劃設計可以說不僅是我個人,也是中國城市規劃領域的一次飛躍,當然這個飛躍是基于2004-2005年世博園區規劃時期已有的一些思考。
災后我第一時間赴災區,都江堰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滿目瘡痍,滿眼廢墟,然而只有最老的都江堰本身仍然毫無損傷地在正常運作,跟山水融為一起,真的太了不起了,當時的情景真的讓我想要跪倒在此,拜倒在這種中華智慧腳下。兩千多年前做的設計仍然在運作,因為他是完全認同了自然的規律。在這樣大的災難面前可以說是兩千年的文明屹立不倒,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此這次的災后重建規劃設計我們試圖運用這種智慧,讓城市和山水真正融為一體,徹底打破現代主義的規劃構圖,讓兩千年的文明一脈相承。設計完全遵照都江堰自然山體水系的帶狀分布,配上大型綠化帶設置住宅區與網狀功能區,形成七條巨大的帶狀形態,與都江堰老城區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只“鶴”。每個住宅區都面對大面積的綠地與水景,既留有足夠的災難逃逸區又保證了最佳的景觀,山水、城市全部融為一體。
我要感謝我的一百多名設計院的同事,在地震發生后他們多次跟我赴災區第一線,而且是完全志愿的、完全自費的。在這種背景下,這次的設計有了更加淋漓盡致的感情投入,面對今天的城市問題,面對當今被現代主義框定的模式造成的僵化問題,這將是徹底的突破。將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重新挖掘并運用在設計當中,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的設計師最最快樂的事。
上海采風:您這些對于中西文化的心得和感悟會對您的教學產生什么影響?
吳志強: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要建立二十一世紀的包豪斯設計聯盟。德國德騷和魏瑪包豪斯學校的校長都非常支持這樣的想法,在新的世紀要重新定義包豪斯。我認為新的包豪斯的教育首先應該從只關注微觀的設計中跳出來,走到城市中間去,因為都市問題是當今最大的問題。第二,新的包豪斯聯盟應該從物質轉向精神層面或者說文化層面,因為許多問題是物質層面無法解決的。第三,從功能主義轉向生態主義,不僅僅著眼于人和物的對話,還有物和世界的對話。這是我認為的二十一世紀設計教育的發展傾向,得到了許多國際設計教育界的認同。
上海采風:對于一名世博參觀者,您能否給出一些參觀的建議看點?
吳志強: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看到過一些世博會規劃的內容,但是你一定不知道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埋下了很多code(密碼),為了在世博會開幕的時候帶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針對不同的參觀人群,我們分別有不同的設計,這次我就針對我們上海的年輕參觀者講一些看點:
第一,城市最佳實踐區建議大家去看那些1:1的建筑模型,這也是世博會歷史上的首次嘗試。全世界最好的建筑實例完全按照實際大小制作,并且進行了生態技術的更新,這會是非常震撼的看點。第二,虛擬現實的網上世博會將會是年輕人非常感興趣的看點,可以直接通過網絡了解世博會并且觀看展館并且參與活動。第三是看世博會的市政設施,比如路燈、噴泉、能源系統等等都代表著未來城市設施,是采用最新的技術、采用太陽能等自然能源運作的。還有最佳實驗區的大規模LED街坊,整個街坊的照明燈、環境燈等所有的燈光全部由LED組成。這些未來的空間景象通過世博會可以預先體驗,對于年輕人來說應該是會非常自豪的事情。第四,各個國家的主題是非常吸引人的,我建議年輕人參觀主題館的時候更多地關注非洲館、拉丁美洲館、太平洋島國的聯合館等等。因為對這一代青年人來說,有太多的機會去發達國家參觀和感受,而非洲、拉美、大洋洲這些國家相對了解很少,很少有機會去。這些國家館會把他們最最精華的東西呈現出來,我認為反而應當更多地關注這些主題館。最后一個建議就是,對于居住在上海的青年人來說,應該盡早去看世博會,并且在晚上參觀世博會。世博舉辦時間正好是上海比較炎熱的季節,晚上天氣涼爽,而且世博會的夜景會非常美,又正是年輕人精力充沛的時候,所以一定會有非常美好的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