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住的小區里,有局長、教授、高工、一級演員……鄰居老李頭,退休工人,今年75歲,在小區里不顯山、不露水,再普通不過了。可是,小區里沒有不認識他的,沒有不喜歡他的。緣何?一年365天很少有不開心、不快樂的時候。問及“快樂”的秘訣,竟然是“沒有”——
沒有炙手可熱的權勢,固然領略不到眾星捧月般的威風,卻因此獨享一份真實的清醒而不至于驕橫跋扈遭人唾棄與痛罵。
沒有大把大把的鈔票,就不會因為鈔票太多而提心吊膽,弄個吃不好、睡不著,生怕小偷入室盜竊,生怕歹徒攔路搶劫。不是富翁,心地坦然而輕松。
沒有做名人,當然就沒有“追星族”的吹捧,沒有“閃光燈”和“簽名”的熱鬧場面。但是也不會被別人瓜分掉自己的時間,也無需經常往返于宴席酒會之應酬,當然也不必總是衣冠楚楚強作笑臉……
沒有漂亮女人的青睞,或許使你更加珍惜那份默默的真誠與關懷;沒有了英俊的面孔,便省去了許多煩人的追逐。真情、自然、坦蕩、幽默,讓周圍的人更喜歡你、更歡迎你;沒有高貴的家世,沒有時髦的背景,你便可以完整地面對眾俗,靠自己的每一個進取來證明真實的人生價值,來贏取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世上的事,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擁有之中便有失去,沒有當中又自有獲取。將人生的鏡頭調到不同的角度,便會產生奇妙的效果。老李頭“沒有”之中的快樂,就是把人生當成一種得與失的循環而求其自然尋其明亮的結果。
(摘自《老同志之友》)
試著與生活和解
◎ 盛麗秀
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生活對于不甘平庸的人來說是每日的戰斗”,而有時對于一個俗常平庸的人來說依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人到中年,要為快節奏的工作累、為孝敬年邁的父母累、為升學沖刺的兒女累,有時難免身心疲憊,而且有時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后會讓人感到手足無措,難過、擰巴。
最近一次,因為血壓和心臟問題突然入院,當醫生為我開住院通知單的時候,我才開始重新審視我當下的人生,我知道,我的身體原因有時是人為造成的。因為平時我太追求完美,我喜歡面面俱到,我有些事情放不下、太較真;有些問題想不開,無法和生活和解,所以煩惱多多,活著并痛苦著。
但當身體遭遇疾病,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我才感到自己曾經看重的那些其實并不重要,而能夠努力擺脫內心的苦悶掙扎、盡力與生活和解,找尋到一份安定平和的心境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如何與生活和解呢?我想應該經常地換位思考、經常地和他人一樣感同身受,多想事情積極意義的方面,盡力而為,少鉆牛角尖、不決絕,讓自己多些開心,多些包容,當身心豁達了,一切就會宛如平常一首歌,生命就會變得更加從容自在,這樣的人生才會更輕松精彩。
(摘自《當代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