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天的上午,一位在國外工作的同學來看我。難得有一個好晴天,我正忙著曬被子,洗衣服。朋友說,這么好的陽光,讓你白白浪費掉了。我說我不是在很好地利用這陽光嗎?你看我洗了那么多的衣服,被子也曬了,晚上睡覺可以聞到香噴噴的陽光味道。朋友說:我們在國外,這么晴朗的休息日,會放下手中的活兒,開車去海邊去公園曬日光浴,而不是像你那樣拼了命讓你的被子衣服曬日光浴。
從那以后,有陽光的日子,我還是刻不容緩地讓全家人的被子、洗的衣服曬日光浴。但我記住了也要刻不容緩地讓自己的身體和心情來個日光浴。曬完了衣被,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沒事找事地去打掃家里的角角落落,將排油煙機擦了一遍又一遍。我搬一把藤椅,坐在陽光下,像只老貓一樣打個盹,或者到小區的廣場上散散步。從享受陽光這件事上,我還順藤摸瓜,變本加厲地引申出了一套有關“虛度”的悖論。
我這里所說的虛度是心靈的一種儀式,是一份從容的心態,是一份由內而外的優雅和從容。那些為了生存而風風火火、忙忙碌碌的人需要虛度;那些看似悠閑,但是“心很累”的人也需要虛度。我以為,定期的,不定期的虛度,是現代人修身養性的好辦法。
也許你會說,我一天24小時連軸轉都忙不過來,你還在這里說虛度。我們上了一天的班,不遲到也不早退,本職工作要做好,忙里偷閑還要看一下自己的股票。手中的材料領導催著要,股市在上躥下跳。下了班,還要去菜場買菜,回家還要做飯。天天累得筋疲力盡。“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就是生命”,婦孺皆知的道理,難道你不知道嗎?可是,我們一天到晚繃著一根弦,念念不忘“一寸光陰一寸金”。自以為有效率,一天當做兩天過,向睡眠要時間,一寸光陰是過去了,看看自己半寸金也沒有得到,把自己的心情搞得焦慮不安,這不是在凌虐自己的身心,悖逆自然生存的法則嗎?
我說的虛度,可以是一個人去咖啡廳,找一個臨窗的位置,喝一杯下午茶;也可以是約幾個朋友去鄉下釣魚;也可以是在妙曼舒緩的音樂中享用一次燭光晚餐。用何種形式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把心放空,讓自己亂糟糟的心情歸于寧靜。
虛度并不是浪費生命,虛度讓我們有時間審視世界,聆聽內心的聲音,讓心靈去遠方遨游;虛度讓我們保持生命的彈性,虛度讓我們不再去透支生命,虛度讓我們內心和諧,臉色和悅。
虛度會給你回報的,效率會在你心情舒緩的日子里不請自來。那時你會發現,在一寸光陰里,你真的得了一寸金甚至三寸金。那時你會說:虛度是那么美好的事!
(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