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初中文化的張宗麟,刻苦讀書,勤奮寫作,終于完成由一名紡織工人到小學(xué)教師,又從小學(xué)教師到檢察官的轉(zhuǎn)變,最終達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理想境地?,F(xiàn)正著力編寫自己的人生感悟。
與張宗麟先生結(jié)緣是從他的博客開始的。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時常在各大博客中出入,在茫茫網(wǎng)絡(luò)中挖掘 “寶藏”。而看到張宗麟先生的博客時我剛好情緒低落,是他的一字一句讓我再次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這樣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不正是我們所要尋找的“快樂代言人”嗎?
由于時間有限,對張宗麟的采訪是通過“視頻”進行的。從視頻的鏡頭中可以看出,張宗麟身體良好,精神十足。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樣才能快樂。張宗麟認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到自己滿意就行了。張宗麟愛好寫作,從2003年開始,每天記下生活的點點滴滴,時不時還進行回顧整理。后來發(fā)現(xiàn)了博客等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luò)平臺,就將其放到網(wǎng)上讓大家分享?!爸劣谒苌啻蟮娘L(fēng),起多大的浪,甚或風(fēng)平浪靜,那就不是我所顧忌的了。我只當(dāng)它就是我人生那個圓上的最后一節(jié)連接線吧。”張宗麟說,“自己能做點什么就好,不太在乎結(jié)果?!?/p>
而對于怎樣保持自己處于平靜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張宗麟認為用幾個字可以概括:善、破、書。
善——能做善事是一種緣分
張宗麟說,行善是緣,行善需“在意”。 2007年5月一個下午,張宗麟到商場選購數(shù)碼相機,忽然聽到喇叭里傳來播音員的聲音。大概意思是一個3歲的小孩子在大廈里走失,并說了孩子的衣著特點。
張宗麟聽了這則消息,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心想孩子的家人肯定非常著急。于是,他走出這家商場,試圖能找到這個孩子。在路上東看看西看看,正準(zhǔn)備放棄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著裝與播音員講的孩子相像。張宗麟一路小跑把孩子抱回大廈,交給滿臉淚痕的年輕媽媽的手里。看著年輕媽媽又哭又笑的慶幸樣子,張宗麟也覺得特幸福,快樂。
我說:“那孩子真幸運。”張宗麟笑笑,“我也一樣的幸運,說明我跟那個孩子有緣,是緣分讓我做了一件善事?!?/p>
張宗麟認為,“緣分”是做好事的一個方面,還有一種比緣分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在意”,這與內(nèi)心的善念有關(guān)。像這件事,盡管他 “無意”中聽到了廣播,聽后卻“在意”了,把這件事放在了自己的心上,才能發(fā)現(xiàn)走失孩子并將其送還給母親。故,行善是緣,更是一種心境之悟。
破——看破紅塵可得到真正的快樂
要想生活過得快樂有滋味,還得“看破紅塵”。不過,張宗麟說,這不代表要讓人們舍棄親戚朋友、舍棄自己的理想抱負而從此清心寡欲。
張宗麟說,“紅塵”指的是繁華的社會,也泛指我們所在的人世間。看破紅塵,就是看破人世間的燈紅酒綠、虛榮狹隘、爭權(quán)奪利、爾虞我詐、感官刺激等一切世俗性的東西。因為這些,到頭來不過是夢幻一場。老年人更應(yīng)如此,把錢財看淡些,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留戀又有何意義呢?
“比方說我”,張宗麟說,“真正體會到人生之幸福是近兩年才有的事,也就是我‘看破紅塵’后的事情。具體說是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在此之前我在檢察院上班,1998年年底內(nèi)退后創(chuàng)辦‘法律服務(wù)所’,連辦了五年多,且有了相當(dāng)大的知名度。但是,在體現(xiàn)個人人生價值的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這一行并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加之經(jīng)自己代理的案件,很少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結(jié)果,使我心生不盡的苦悶和煩惱。可謂是忙了幾年也煩了幾年。2004年夏天下決心放棄掙錢的念頭,將法律事務(wù)所關(guān)門大吉。從此在家讀書、寫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真正享受美好的人生。”
張宗麟說,他就像鳥一樣,只求能滿足眼前的生活需求,不設(shè)想有太多的儲備,更不想為自己的兒女留下令人可觀的物質(zhì)財富 。他至今不清楚自己每月工資的具體數(shù)字,也不想自己該拿多少工資,也不與同齡人比,工資拿得多了,還是拿得少了。
書——讀書、書寫是一種享受
讀書能求知、求智、求樂,可讓自己身心愉悅健康;而書寫卻可以讓自己心靈深處受到碰撞。
張宗麟1970年7月初中畢業(yè),適逢“文革”,學(xué)校的大門在他面前關(guān)上了。兩個月后在棉紡織廠當(dāng)工人,每天簡單地過著日子。后來他的身邊來了幾個大學(xué)生,每次看到他們口若懸河地談天說地時,張宗麟開始覺得自己也應(yīng)該讀書了。
當(dāng)時張宗麟的處境使其選擇“自讀自修”。在“自讀自修”的想法下,不論上班下班,只要不耽誤工作,就抓緊讀書和寫讀書筆記。原本有些自卑的他也開始和同事一起說古論今,漸漸也變得開朗起來。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看看書是張宗麟的習(xí)慣,享受隨文字遨游天下后沉沉睡去的那種愜意;他也喜歡在心情郁悶時讀書,尋找積極向上的鼓勵,讓自己知道生活的美好。張宗麟還習(xí)慣做讀書筆記,有什么感想,總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其寫下來,細細品味。
“想想在雨后的窗前看書,體會書中所帶來的趣味,那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痹谝曨l里,我聽到張宗麟很陶醉地對我說。
張宗麟喜歡散步,除了惡劣天氣,他幾乎每天獨自去當(dāng)?shù)氐哪显⒉?,與其說是散步,倒不如說是神仙飄逸。在原野上一大片老柿子樹林里綁上吊床,然后大蝦一樣地躺下,仰面朝天,聽鳥叫、觀云游、讀寶典,真可謂:悠哉!
而對于寫作,張宗麟是這樣說的:“不論是高興還是抑郁,我都會將自己心靈深處的觸動用文字描寫出來。寫作就是自己與自己心靈的交流,自己與他人思想的碰撞。我寫作不為別的,僅僅是因為自己喜歡。”
結(jié)束完采訪,我不禁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能到如此境界,還有什么心煩的呢?還有什么不快樂的理由呢?
>>張宗麟語錄
苦,未必是壞事;貧窮,不等于低賤;巨富,不等于高貴。
越是重要的,卻越是容易被忽視的。越是平常的,卻越是重要的。
一個人一旦獲得精神財富,他就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而金錢卻不能,人對金錢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張宗麟的詩
比
有時
我不由得想與別人比
比這比那
比來比去
比的結(jié)果
不是我不如人
就是人不如我
想一想
不如不比
還是
自個活我自個的
就活自個的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