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在攝生頤養方面,載述了許多至理名言,經常被后人反復引用,并被視為座右銘……
黃帝……乃問于天師(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天真論》
《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一篇,這是一篇養生專論。該篇首先指出,人的壽夭主要決定于各自的生活方式,并且通過兩種生活方式的對比,指明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上述這段話的意思是,黃帝詢問天師岐伯: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都能活到100歲,而行動舉止不見衰老;現今的人,年紀剛剛50歲就顯得行動舉止很衰老,這是因為時代不同所致呢,還是由于人們在生活上有什么缺失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能夠取法天地陰陽的自然變化之理,懂得天文歷法知識,按自然規律來調和養生,飲食有節制,起居作息有規律,無論體力、腦力勞動或房事都很適度,絕不胡作妄為,所以形體和精神都很健康,因而能夠坐享百歲之天然年壽。
與之相反,現今人們的生活方式卻不是這樣。他們把酒當水喝,把胡作妄為當作正常習慣,飲酒酩酊大醉之后又縱欲于房事,以過度的情欲來竭傷陰精,耗損人體正氣,不懂得保持飽滿的精力,無時無刻不在濫用和損傷其精神,只圖一時之痛快,違背養生的快樂,起居作息毫無節制,所以剛剛活到50歲就顯得很衰老了。
《黃帝內經》的這段論述,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有些人的健康狀態卻是每況愈下,這與他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這些人有的起居作息毫無規律,只知道透支體力或腦力;有的人整天痛飲美酒,嗜食肥甘厚味,通宵不眠地在舞廳酒吧貪色縱欲,胡作妄為,只圖當時取樂,完全棄健康于不顧。這樣的人根本不待“半百”之年就會重病纏身,有的甚至還會英年早逝。“起居無節,半百而衰”,這就是《黃帝內經》對人們的告誡。
(作者為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