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人才與科技已成為競爭取勝的決定因素。對此,跨國公司在實施全球化戰略中,已將人才上升為企業“第一要務 ”,不斷創新人才理念與戰略。探索跨國公司開掘人才資源寶藏的成功秘訣,主要有七大人才資源爭奪最新理念與奇招。
一、“無邊界”理念——創建獨有企業精神爭奪人才
在杰克 #8226;韋爾奇執掌通用電氣的 20年中, GE創下了連續四次被《財富》雜志評選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司 ”的記錄。韋爾奇的“無邊界 ”理念,成為他帶領企業進行科技與人才創新,實施全球化經營的重要思想與企業精神財富。“無邊界 ”理念的實踐,使 GE建立起了獨有的企業精神,讓人們的思想與創造性隨時都無界地發揮,由此, GE集中了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家、科技創新人才和員工。
二、“非平衡”理念——創新組織與制度爭奪人才
跨國公司以“非平衡 ”理念指導企業組織與制度創新,建立企業人才任用、獎勵和股權激勵機制,以更加有效地爭奪人才。杜邦公司率先發起組織管理創新,大刀闊斧地實施公司組織機構大改組。杜邦還突出薪酬制度改革,對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給予股票期權激勵,在 CEO與高級人才的薪酬中,股票期權占到 65%。同時,公司建立了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相結合、動力與壓力共存的機制,每年有 10%的科技人員因創新而受到重獎,有 5%的不勝任者被淘汰,使人才自身利益與企業命運結合更為緊密。
三、“生物圈”理念——塑造本土化優勢爭奪人才
跨國公司在華推行本土化戰略,大力營造“生物圈 ”優勢,如投資項目集中化,技術開發就地化,人才使用當地化等。現在,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多達 2000多個,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重要的城市、區域都建立了制造、營銷和技術研發機構。微軟公司在中國聘用了 500多名人才, IBM中國研究中心的 70多名研究人員大都是中國培養的碩士生人才,摩托羅拉公司在中國的研究人員中有近 1000人來自中國的著名高校。
四、“共成功”理念——運用現代方式與手段爭奪人才
“共成功 ”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轉變傳統企業與雇員之間的不平等關系,讓員工與企業平起平坐,雙方為共同的利益而奮斗。美國思科公司是 1984年由 2個人創辦并快速發展起來的科技型企業。目前,思科在全球的員工已發展到 3.4萬人,年營業額 130多億美元。其中,設在中國的思科系統網絡技術公司的員工超過 550人,吸收了眾多的中國高科技人才。思科企業成功的秘訣,在于倡導企業與員工“共同成功 ”的理念,善于運用現代方式和手段爭奪人才。
五、“能本”理念——放寬視野爭奪人才
“能本 ”理念,主張人的能力與知識提升,更快地開掘人力資源和人才價值。寶潔公司在中國招聘人才,打出了“不強調專業對口 ”的旗號,更加看重的是人才是否具有優秀的合作精神、良好的交流能力、出色的分析能力和創造性等。宜家公司廢除過去的人才招聘“唯學歷論 ”的做法,而更重真才實學,使人才爭奪的視野更為廣闊。
六、“情感”理念——建立關系管理體系爭奪人才
近年來,跨國公司紛紛重塑“情感 ”理念,建立和發展人才關系管理體系,挖掘和運用流出人才,取得了人才資源的長遠效益。三星、英特爾等跨國大企業都增設了知識主管部門,建立起人才關系管理特殊檔案,詳盡收集記載流出各類人才的去向、發展方向、聯系方式等一系列信息,保持與流出人才隨時溝通。不少企業每年還定期開展與流出人才的聯誼活動,廣泛征求流出人才對企業發展的建議、意見和要求,“情感 ”理念使許多“流失 ”人才失而復得,仍為原企業提供幫助。
七、“育兒”理念——著眼社會與未來爭奪人才
現代跨國企業家認為,在全球化人才爭奪中,緩解人才流動壓力最好的長遠戰略,就是著眼社會與未來,從社會中提前爭奪未來人才。三星公司實施資助中國中學生到韓國等國深造的定向培養戰略,既解決了優秀學生深造難的問題,又塑造了未來三星人才。西門子中國公司專門成立了高校聯絡機構,推進了對西門子的了解。美國科用公司對挑選出來的 200名未來公司創新人才,給予每人 2.5萬美元的股票獎勵,7年后劃歸個人所有,以激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