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作為從事民辦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在統計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的實際工作中,常感到就業統計類別難以界定(如:畢業生在家跑運輸、開辦沒有營業執照的士多店、在家搞翻譯或寫文章、在歌廳彈琴演唱、網上交易等類型)。這些類型的工作算不算就業,如果算,是算到什么類別的就業 ?
一、靈活就業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畢業生的就業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突出特點是靈活就業的人數逐年增多。目前,國家法律法規對于靈活就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理論上靈活就業應該定義為: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所、保險福利、勞動關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化企業制度基礎上的傳統的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
但是,現實工作中并非如此。我們從多次舉辦的學校、企業與靈活就業學生座談活動主題可以看出,靈活就業的主要特征是門檻低、機制活、勞動關系非正規化、勞動報酬低、工作場所靈活、基本社會保障缺乏監管。為此,縱觀靈活就業的發展歷程,它的真正內涵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經濟造就了大量的非正規就業崗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經濟正日益影響著社會政治、經濟、生產的各個方面。網絡經濟發展不僅創造了新的產業,也創造了很多新的就業崗位;既創造了靈活的非正規的就業方式,也出現了柔性的工作組織、靈活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計酬方式。
第二,多種經濟形式促進了靈活的非正規就業模式的發展。
第三,社會經濟生活的變革,拓寬了傳統第三產業的就業門類。
第四,隨著靈活就業的發展,我國勞動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二、靈活就業的種類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認識到靈活就業涵蓋的領域是十分廣泛的。既包括律師、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譯工作者、中介服務工作者等較高層次的自由職業者,也包括非全日的幾點認識制員工、臨時工、季節工、勞務承包工、勞務派遣工、家庭小時工等一般勞動者。靈活就業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所、保險福利、勞動關系等方面,與建立在工業化和雇傭制度基礎上的傳統主流就業方式有所不同。前文提到的幾種學生的就業形式實質上就是靈活就業。
具體的靈活就業的種類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業、臨就業、自營就業、自由職業者。
三、促進靈活就業的措施
靈活就業如此重要,我們認為,一定要促進靈活就業的大力發展,這不僅需要各級政府、非政府組織、用人單位、勞動者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且還要采取以下幾方面對策。
1.轉變勞動者的就業觀念
一方面要提高全社會的認識,另一方面要轉變勞動者的就業觀念。樹立大就業觀和現代就業觀,即不管就業形式如何,只要進行合法勞動并取得報酬,就是就業。所以,無論是正規就業,還是靈活就業,只要符合自身要求、適合崗位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展示自己才華即可。
2.實施積極的靈活就業政策
在實施就業政策中,要把促進靈活就業作為重點,政府必須制定一系列靈活就業優惠政策,實行專用窗口功能制。
3.完善就業法律法規
(1)健全和完善勞動保障制度。要在法律上確認靈活就業的地位和作用,著手制定靈活就業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把對靈活就業形式的重視上升到法律層面。(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主要是針對正規就業,并不完全適用于靈活就業。為了消除靈活就業人員的后顧之憂,社會保障制度應盡快向靈活就業領域延展伸。
4.完善靈活就業的服務體系
(1)建立健全職業指導組織;
(2)完善技能培訓體系,為靈活就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
(3)完善政府部門和中介機構對靈活就業的信息服務。
(作者單位:張國洪,廣州私立華聯學院;夏家文,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