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民營企業擔任高級財務經理的陳先生跳槽到了一家外企。雖然他目前的身份比較特殊——只是一名短期派遣雇員,但是有了這一跳板,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外資企業的長期雇員應該不成問題。
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出臺以及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水平的提升,短期人才派遣服務作為減少雇傭成本和用工風險的有效方式正日益受寵,其中中高級人才需求,特別是中高級財務、行政管理人才的派遣,更是一派紅火。
這一跡象在科銳派遣的業務中也有所反應。以前以企業客戶為主,但今年以來許多專業的財務咨詢公司也紛紛找到我們,尋求中高級財務人才派遣合作。在這一現象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挑戰和機遇呢?
市場空前激活
短期員工是現今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下的一種靈活且專業化的資源,同時也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執行,一些企業的用人風險和成本管理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通過更趨多元化和靈活化的用工策略來加強核心優勢,標準化和流程化要求很高的財務管理崗位更是如此,這些都使得中國的財務人才短期派遣逐步火熱起來。
事實上,領先一步的歐美財務人員派遣市場的現狀,正預示著中國市場的今天和明天。在歐美,采用合同制和短期員工的規模在過去的幾十年內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的增長勢頭。根據American Staffing Association 的季度雇傭和銷售業績調查 , 在美國公司經常使用的短期或合同制雇員的職業類型比例中,財務和金融類職位占 28% ,居第三位(見左圖)。而全球最大的財務人員派遣公司 Robert Half 2007年的全球營業額高達 46億美元,其中 78%來自短期派遣,平均每天有將近百萬個財務人員在這個公司的客戶端工作。
另一方面,傳統的工作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很多人傾向于選擇合同制或者短期工作作為他們的職業生活,摒棄了在同一家公司做同一個職位的傳統呆板的就業形式。根據JP Morgan的一份調查報告,在美國平均每天有 200萬的短期及合同制雇員在客戶的公司中工作;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被調查者中竟然有超過50%的職業人士表示,相比長期穩定的工作而言,他們更愿意接受合同制或短期工作。IRU Tracking monitors 2006年的報告顯示,77%的短期員工對于他們的工作滿意或者很滿意。
財務人員派遣作為財務外包的一種基礎表現形式,在全球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目前美國的財務外包市場有 200億到 300 億美元的規模,若按GDP的比例來算,中國至少有20億~ 30億美元的市場,但目前中國的市場規模還不足 2億美元。所以說,我們起步較晚,但前景很好。
整合迫在眉睫
面對企業對中高級財務人才派遣的巨大需求,國內服務商的候選人資源并不充分。因此,當務之急是需要服務商整合相關資源,提供高品質、有保障的中高級財務人才派遣服務。而《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則進一步增強了解決這一矛盾的迫切性?!秳趧雍贤ā纷寕鹘y派遣業務中涉及的初級勞動力市場出現了用工成本和風險的大幅度提高,一些小的派遣公司只能放棄低端人才派遣業務,而一些中大型派遣公司則把業務的新增長點轉移到了人事服務外包、薪酬外包等領域。而對招聘功底要求很高的中高級人才派遣,尤其是短期派遣,市場供應仍然十分短缺。同時一些財務咨詢公司也逐步剝離非核心競爭優勢的人才租賃業務,尋求和專業的財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來建立自己的專業品牌。但相對于市場的旺盛需求,像科銳派遣這樣專注于提供中高級財務人才派遣的專業化公司還是太少。
當然,如何讓更多的中高級財務人員樂于接受短期派遣及合同制的工作,如何讓更多的企業享受到使用財務人員派遣服務的好處,這還需要一個很長的市場溝通和影響的過程,同時要使整個派遣服務行業更加成熟、職業化分工更細,也需要派遣服務提供方、需求方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實現。
(作者為科銳國際派遣業務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