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專家:潘家永,中國法學會會員,安徽警官職業學院警察系主任、教授,安徽凱安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Q:我原是某廠的工人,后來廠里因產銷不對路,連續 4個月拖欠職工工資。在此種情況下,我提出辭職,要求廠里補發工資和支付補償金,并于第二天就不上班了。而廠方認為我提出辭職應提前 30日通知他們,剛提出辭職第二天就離開崗位屬于曠工性質,遂以連續曠工為由對我做出除名決定,并拒付經濟補償金。請問,廠里的做法對嗎?
鐘先生
A:按照《勞動法》第 50條的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勞動合同法》第 38條規定,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條規定表明,在用人單位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勞動者享有即時解除權,無需向用人單位預告就可隨時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你所在的工廠連續 4個月拖欠工資,你有權隨時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你與工廠的勞動合同已在你提出辭職的當天解除,廠方無權對你做出除名處理。
《勞動合同法》第 46條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 38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據此,工廠應當向你支付拖欠的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 1年支付 1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 1年計算;不滿 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其中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 12個月的平均工資。
Q:我是某酒業公司的女工,簽訂有三年期的勞動合同。不久前,公司召開全體人員會議,宣布因投資方向改變,公司即將關閉。公司口頭提出了與各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宜,我經過考慮,同意解除勞動合同。第二天,我即按照公司要求寫了一份辭職書。一周之后,我拿著公司簽字同意的辭職書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時,卻被告知我屬于自行辭職,公司無義務給我發放經濟補償金。請問,公司的答復對嗎?
單女士
A:《勞動合同法》第 3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 46條第2、3項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 36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由此不難看出,在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時,由哪方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關鍵。若由用人單位提出的,用人單位須支付經濟補償金;若由勞動者提出,則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金。
公司在已經決定關閉的情況下,以召開全體員工大會宣布的方式,表達了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意向。但隨后只進行口頭談話,不但沒有出具任何解除勞動合同的文書,反而讓員工自己寫辭職書,造成員工自行辭職的假象,以達到逃避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法律義務,這種行為是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盡管你提交了辭職書,但酒業公司也無法掩蓋自己首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因此其應當履行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法定義務。
Q:我是一家國有公司的職工,公司現在實施重組。如果公司以重組為由,說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公司能否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若因此種情形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應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鄧小姐
A:根據《勞動合同法》第 40條,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 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 26條也有與上述基本相同的規定。《勞動合同法》第 46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 40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根據上述規定,你所在的公司重組后,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應當由重組后的單位繼續與你履行原勞動合同。由于重組導致原勞動合同不能履行的,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有權要求依法變更原勞動合同的相關內容。在變更合同內容時,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如果不能變更合同或者經協商未能達成變更協議,你和單位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單位應當依法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