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互聯網歷史繞不過去的名字,一個大眾眼中褪去光環的英雄,一個近幾年堅持精耕細作自己的小攤子——這是關于王志東的簡明概述。
在新一輪的互聯網大潮中,曾經的“弄潮兒”王志東顯得有些不溫不火——他仍舊低調地耕耘著自己的lavalava軟件。
不過,今年初,他終于決定“加把火”,開始向SNS靠攏了。
如今,王志東經常出沒于一些商務Party,半為商業拓展,半為自娛自樂,這不免留給人一種“休閑的成功人士”的印象。
“我現在基本上進入了一種‘和諧’狀態。”遞過印著“酋長”頭銜的名片,王志東對《英才》記者說。
交談時,他會和你大談“養生之道”。實際上,不光是業余生活,即使是現在的事業,王志東也是以“平穩和諧”的經營著。
出走新浪,經過5年左右的蟄伏,2006年末,王志東的點擊科技以推出lavalava即時通訊(IM)軟件作為新的突破口。但他的新事業并不被人們普遍看好,旁觀者認為,在騰訊QQ一統江湖的時候,特別是在以阿里巴巴、百度為代表的大型IT公司紛紛自主研發IM軟件之時,lavalava的市場空間令人堪憂。
但王志東并不這么想。一方面,他對自己的技術優勢信心滿滿;另一方面,經歷過起伏的他更相信“量變引起質變”的萬物法則:“有了百萬我就可以去找千萬,這樣我們的規模就逐漸增大了。”
王志東向《英才》記者介紹,lavalava已經與央行、華為-3COM和萬戶網絡等展開合作,為后者提供中間件服務。“我相信有一天,所有做IM的我們都有機會合作,蘋果都可以把芯片換成英特爾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給出的關于王的一個判斷是:“他正在將需求中的‘長尾’集合起來 這是一塊不小的市場。”
然而,王志東還是抵擋不住互聯網大潮的裹挾力,在以社區化(SNS)為主要特征的Web2.0漲潮之時,他決定加把勁——今年初,他決定把社區技術服務(自己并不做社區網站)和基于P2P技術的基礎互聯網應用從lavalava事業單元中分離出來。
“已經進入一個正軌了,會很快盈利的。”王志東說。
給人感覺,王志東已經遠離了江湖——IT圈的所有高潮、所有爭議都與他無關。如今的他,頭發看似比前幾年少了許多,卻也時尚了許多。
當被《英才》記者問及“外界對你最大的誤解”時,他首先指出“療傷說”的謬誤。他說在新浪時“三位一體的小股東狀態”讓他覺得很累,而現在的狀態正是他一直追求的,“大有大的苦,一個大餅里的一小塊和一個小餅里的一大塊還不是一樣的?也許哪天我到一定年齡了,我就該去做第四件事了,也許是投資,也許是教書。”
他也反對別人把他看成是“不得志”抑或是“干錯行”的技術天才。他認為自己純粹是因為當時運氣好才以“黑客路徑”被王選招安的(當年,業余愛好搞編程的王志東偶然地破譯了王選程序的信息加密)。他認為說自己是“銷售員”更合適,“我在中關村的時候絕對是站柜臺的,但我賣的電腦是帶上軟件,別人都是拼貨源,我這個是拼服務,所以我掙錢比別人多。”
而當初的中國互聯網弄潮兒,現在卻在演奏著第二波互聯網大潮中的小插曲,是否有失落感?面對這一問題,王志東答道:“從事業上來看,我前面已經做成過兩件事了(指四通利方和新浪網),也算是蠻轟轟烈烈的了,其實就可以鳴金收兵了。現在我在做第三件事,目前還是一個創業階段,但是很快就會進入某個拐點了。”
“我們有秘密武器。”他詭秘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