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鎮是個傳奇的地方。它的取名就有一段故事:擂鼓鎮位于北川縣城以南約3.5公里處,是進入北川的必經之地,鎮周群山連綿不絕,其中北邊有一座山叫蓋頭山,蓋頭山原來很高,相傳北川上邊有條孽龍,經常下山來禍害百姓。二郎神知道后就來到這里,一腳把蓋頭山踢飛了半截,被踢飛的半截山落到對面,成了現在的獅子山。二郎神在獅子山下擂鼓,震懾孽龍,使它不敢再來侵擾百姓。當年二郎神擂鼓的地方所建起的鎮,就被叫做了“擂鼓鎮”。
二郎神的擂鼓,沒有阻擋住另一場災難。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這場讓全世界不寒而栗的大難中。擂鼓鎮又續寫了它新的傳奇。
擂鼓鎮共有18000多人,地震中有600多人遇難,受傷者更是多達上萬,房屋幾乎全部倒塌,有的被山體滑坡掩埋。當地三所小學皆有學生死亡,其中擂鼓鎮中心小學死亡學生5名,五星小學和蘇保小學各死亡1名。
而在擂鼓鎮中學,雖然宿舍樓、電教樓和食堂樓都坍塌了,教學樓也嚴重受損,但全校893名學生無一名死亡,只有兩名同學受了點輕傷。63名教師,有一位老師不幸遇難。一個老鄉這樣說:“這座沒有垮塌的黃顏色樓房,是擂鼓鎮中學的學生公寓,位置就是二郎神擺放神鼓的地方,風水好,有靈氣啊,就沒有倒塌嘛。”
聽老鄉說得神秘,我便走近這座沒有垮塌的樓。
從外邊看,樓房好像沒有什么損壞,連門窗玻璃也近乎完好。樓房里邊,學生撤走后一片狼藉,我仔細查看,這棟樓除建筑質量好以外,房間的布局開間較小,大面積房間少,使得承重效果好,這可能也是樓房抗震能力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樓基地面下沉了十多公分,但是樓的垂直度沒受影響,基本看不出什么歪斜。
我對那老鄉說:“這座樓看來比二郎神的大鼓沉重啊!”老鄉憨憨地一笑。
擂鼓鎮中學在蓋頭山的南邊,北川中學在蓋頭山的北邊,緊挨被二郎神“踢過去”的獅子山,兩個學校距離不到5公里,而北川中學2800余名學生中,死亡人數達700多人。
擂鼓鎮中學校長叫陳仕斌,北川縣曲山鎮人,44歲,已在擂鼓鎮中學工作了22年。不知是不是擂鼓鎮的傳說影響了他,他經常擔心那條“孽龍”哪天會來傷害他的學生,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看管著他的學校,守護著他的學生。他把地方消防、公安、政法部門的專業人員請來給師生宣講安全知識,學會遇到意外情況如何自保;樓內發生了火災,怎么處置;在人員擁擠的走廊,在容易摔倒的樓梯,怎么逃生;他都想得很周密。就是平時放學,學校也在樓道安排人員維護秩序,讓學生安安全全地度過每一天。
陳仕斌從任副校長到校長的十多年里,抓學校的安全沒有放松過一天,他就是這所中學的二郎神!每個學期,全校至少進行一次躲避自然災害侵襲和正確處置事故的演練,請專家對學生進行防襲擊、防災害等訓練,天長日久,老師和學生掌握了很多自我避險和求生的本領。
陳校長回憶:實際上,這次地震剛開始震了一下,教室晃動,還沒有塌,間隔一分來鐘后,又震起來的。我們就是抓住了這一分來鐘的間隔,組織學生迅速下樓,轉移到操場,跑到后面的同學受了點輕傷。學生平時經過訓練,地震來了,他們沒有驚慌,而是緊張快速地從樓上撤了下來。平時的訓練,關鍵時候起了作用。學生、老師都集合到了操場,各班忙著清點人數。“893名,學生一個不少!”老師匯總后報告校長。
“老師59名,缺4名!”又一聲報告。
“趕快去找!”陳校長緊張起來,大聲命令道。
余震不斷,大地在瑟瑟發抖。陳校長和幾名老師返回啪啪啦啦落著瓦礫和雜物的教室,被封堵在教學樓的4名老師,有3名已被救出,最后在宿舍一層樓道里找到了年輕女老師王運榮,已經不幸遇難。
同學們以班為單位呆在操場上,不斷聽到鎮上傳來“轟隆——轟隆”的沉悶的樓房倒塌聲。陳校長和老師們在現場看護著恐慌的學生,并高聲宣布:“現在外邊情況不明,路上危險,就地休息,不準亂跑!不準回家!”
有人說,擂鼓鎮中學是幸運的。這是擂鼓鎮中學的幸運嗎?
要說幸運,我說幸運的是擂鼓鎮中學有個守護神,那就是校長——陳仕斌。
我問陳校長:“不是二郎神幫了你的忙吧?”
陳校長笑笑說:“不過,我還是學習了二郎神,經常給大家‘擂鼓’。”
我說:“你20年擂鼓,妖怪來了才幾分鐘,還真叫你給‘擂’著了,救了那么多孩子和老師的命。”
陳校長笑了,但笑得不那么輕松。
在地震過去三個多月時間里,陳校長一天也沒有回過家,他天天在那炎熱的防震棚里守護著他的學生。我從他嘶啞的聲音和略帶疲憊的神情中,感覺到了災難后四川人民的淡定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