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必然要向社會展示其形象,良好的學校形象是無形的財富。良好的學校形象不僅可以為學校創造發展契機,而且還可以為學校增強教育能量。學校文化塑造著學校形象,學校形象所反映的學校文化觀念、規范等內容也同時會對公眾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這種對社會的影響就是學校文化的輻射作用。
一、學校形象概說
學校形象,是學校總體面貌和特征的結晶,是學校的表現和特征在公眾心目中的反映。它包括學校成員對學校的總體評價,也是學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體現方式。學校形象包括學校理念識別、學校行為識別、學校視聽識別三個子系統。學校理念識別是指學校校長、教師、學生所共同具有的和共享的教育價值觀念和哲學思想,是一所學校的辦學靈魂,也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以及建立和實施學校形象的原動力和基礎,集中表現在學校的校訓和校風上。學校行為識別是學校理念識別在學校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學校理念的動態識別形式,是通過行為規范化、制度化和具體的執行行為,將學校理念外化的過程。學校視聽識別是學校理念的靜態識別形式,是學校形象的最外層最直接的部分,通過視聽傳達方法,在學校物質性載體上使用一系列識別符,以刻畫學校的個性,突出學校文化,是學校形象的最形象、最直觀、最具沖擊力的部分。
二、學校文化的內涵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以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質形態為外部表現,并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群體成員的活動方式、精神面貌與文化素養。學校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1)外顯層,主要是學校的物質形態以及顯現在外的學校主體活動形式,又稱學校的物質文化;(2)中間層,主要指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各種社會團體組織及職能范圍等,又稱學校的制度文化;(3)內隱層,主要指學校師生認可的行為方式、價值觀、群體目標、治學態度以及種種思想意識,又稱學校的精神文化。
三、學校形象與學校文化辨析
學校形象的三個系統——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聽識別,與學校文化的三個層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種對應關系是由他們自身的內涵和外延決定的。
學校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學校形象的根本前提,學校文化決定學校形象。從認識過程來看,客觀對象必須轉化為可以傳播的信息,才能通過媒介被人們所認識,這種在媒介上反映出的關于學校文化的全部信息就構成了學校形象。
學校文化在不同傳播媒介上的映像是不同的,即同一個人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會得到同一學校的不同形象;有顯著差異的學校文化,在相同傳播媒介上的映像——學校形象之間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由此可見,要塑造有特色的學校形象有兩種辦法:一是建設有差異的學校文化;二是選擇與其他學校不同的傳播媒介。而現實生活中,不同學校可選擇的傳播媒介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建設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是塑造鮮明的學校形象的最好選擇。
學校形象的塑造和整合就是以學校理念為主體,以行為識別為一翼,以視聽識別為另一翼,以“一體兩翼”有機、協調、整體地展開。其實質就是用提升師生員工整體素質來提升學校形象,用學校整體形象的提高來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使學校不斷追求卓越,追求特色鮮明,追求真善美的教育發展目標和意境。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