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現代建設集團CEO出身的李明博出任新一屆總統后,就明確提出了自己“實用主義外交”、“能力型政府”以及注重市場經濟原理的“CEO型”國家執政路線。李明博總統更是充分地把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原理廣泛地運用到教育領域,其教育政策可以簡略概括為“自由、多樣、競爭、評價”八個宇,以從根本上提高韓國各級教育機關的水平和在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力。李明博明確表示要對韓國現行教育政策的根基“三不政策”——禁止大學自主實行入學考試、禁止高中等級制、禁止實行捐贈入學制——進行重新研究,在韓國社會各界尤其在教育領域引起引了很大反響。社會各界在對新政府的教育政策充滿期待與希望的同時,對教育兩極分化趨勢表現出更多的憂慮。
一、減少高考科目,分三階段實現大學自主招生
李明博總統表示將把新生選拔環節完全交給大學掌管的“大學入學考試分三階段自主化”,“把新生選拔權交給大學自己掌管,大學將會制定適合各學科專業特點的招生考試制度”。計劃從2010學年開始,對大學入學考試進行徹底改革,允許大學實行自主招生。第一階段,讓大學根據自身設置的學科專業特點進行入學考核,另外結合考察學生的學籍檔案和學習能力錄取新生;第二階段,通過減少高考現有考試科目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的能力考試科目可以從基本課程和探究課程科目中分別選擇2~3門,或總共選擇4~6門課程作為自己入學考試科目;第三階段,逐步完善大學的自選能力,實現大學新生選拔的充分自主化。②
另外,對大學新生選拔考試分數,將從目前的分數等級制改成不同級別的水平制。大學學習能力測試的所有考試內容將全部來源于學校課程,公共教育課程將受到更多的重視,以保持公共教育和更高一級教育之間的關聯性。同時,考試分數由現在的九級等級制還原為原來實行的“標準分制”或者“百分位排名制”。還將以百分位形式記錄學校等級,以取代目前實行的ABCDE等級制。將降低學習能力測試(CSAT)的重要性,以更大程度發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充分挖掘潛能和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③
二、側重于對各級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
為了從學校層面提高教育競爭力,新一屆政府宣布將從2008年下半學年開始,每年10月份在全國范圍內以學校為單位對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在內的全體學生開展學力評價工作。由過去實行的從小學6年級、初中3年級、高中1年級學生任意抽取一定比例的學生進行考試改變為所有學生全部參加考試。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校學生考試成績中基礎學習能力未達到的學生比率、往年考試對比考核結果上升下降的程度、各科目學生的成績水平等全面把握了解,并以學校為單位公開評價結果。④ 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倒退的學校無疑將遭到所在地區教育廳和學生家長的強烈責難。政府將會效仿美國和英國的做法對這些學校實行“問責制”,甚至可能會關閉一些辦學成績不佳的學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學生學習能力評價結果一旦公開,將使各學校間的差距完全公開化,進而按照“市場競爭”原理對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引入全面競爭機制,以激勵他們注重改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這也是新一屆政府所倡導的“學校等級差別制”的最直接表現。
三、以“精英教育”淡化高中“平均化”政策,同時大力加強學校英語教育
為了滿足韓國國民對優質教育的期待,提供更多的優質高中教育資源。李明博總統主張加大精英教育的力度,加強學校的自主性,讓公共教育滿足不同的教育需求,以減輕家長負擔。“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推翻目前的平均化政策,至少有20%~30%要通過英才教育實現多樣化,但與此同時要在低收入階層為主的地區建立公立型寄宿學校。”李明博新政府執政期間將建立300所高質量的高中,包括多達100所“自主型”私立精英高中,向入校新生提供30%獎學金。50所具有旨在培養專業人才“特殊目標”(如外語、藝術、科學等9類學科專業)的“專業英才高中”,學費全部免除,由國家財政承擔,以培養更多精英學生和專業人士。另外,新政府還積極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在農村、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城鄉交界處建立150所寄宿制公立高中,對農村、漁村及中小城鎮的學生提供70%獎學金。逐漸調整國家公共教育體系,使國家的教育政策從平均主義向精英化教育政策的轉移,以取代金大中政府和盧武鉉政府近10年間實行的旨在加強大眾教育的“平均化”教育體系。
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基本前提之一,與人一生的前途關系極大,與國家的未來發展也密切相關。目前韓國普通高中教育落后于高等教育發展,已經成為韓國教育公平性的新瓶頸。因此,目前李明博關于打破高中“平均化”的高中教育措施無疑會導致一系列矛盾愈發深化。盡管其出發點在于加強學校自主權,但是在韓國這樣一個極其重視學校出身的國家,現實存在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整個教育體系結構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當程度上是高中階段機會不均等的一種積累和延續。推行“精英化”高中教育無疑會更大程度削弱公立高中教育,導致學生家長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到這些新設立的“自主型”私立精英高中和“專業英才高中”,從而帶來新的教育不公平。
四、依照市場經濟資源配置原理,賦予大學自由辦學權力,提升大學競爭力
減少政府對教育的過度干預,弱化政府教育部門的直接管理,把更多的辦學自主權移交給學校,也是新政府執政的顯著特征之一。新一屆政府表示,將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問題,其中包括調整原教育部的職能,以使學校享有更多自主權。新政府決心要改組教育部職能,把大學管轄職能,包括自主招生、自主辦學職能全部移交給“大學校長協議會”等行業社會機構,教育資金、獎學金等交由獎學財團管理,取締由教育部派官員到國立大學擔任事務局長的慣例。新政府構想的最突出的大學政策導向就是依照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原理,實行“私立大學退出制”和“國立大學法人化”。新一屆李明博政府認為作為確保大學自由自治化和強化大學競爭力的重要法寶,是“最有必要首先實施的”一個環節,這也是新一屆政府教育政策中惟一與前任政府吻合的部分。
“國立大學法人化”在韓國并不算新鮮名詞,其合法性以及合理性自1987年提出以來20年間一直被教育界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所質疑。目前,韓國國立大學法人化有政府版本與國會版本(議員提案)兩種。其中,政府版要求全部國立大學一次性全面法人化;而議員版則是專門針對國立首爾大學而言的。實行國立大學法人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將現有政府組織型態之死板、非自主性、“伏地不動”型的管理體制,轉換為彈性的、自主型管理體制,以提升國立大學的競爭力,構建各具特色的教育、研究系統⑤。政府認為按法人化草案立法的目的是要確保大學辦學自主權,學校對財政有更大自主權,可以自行經營改善大學收入狀況。⑥ 新一屆政府考慮到了該項政策推行的難度,考慮到全國教職員聯合會等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和輿論的壓力,對于國立大學“法人化”政策力度將更加靈活,采取階段化說服誘導的推進方法而不是強制性的一刀切,以及通過大幅“下放”類似于委托大學校長制定和執行大學預算等高校樂意接受的自治權限等措施。另外,過去由政府派員到國立大學擔任理事會成員的做法也將逐步改變甚至取消。通過這些增加大學自主的管理自主權等措施來加快推進國立大學法人化進程。
按照新政府的機構改革方案,原來由教育人力資源部負責的初中教職員編制、教員聘用、教育課程、學校管理及學籍管理等政策將會移交到地方教育廳。對大學的招生、學校管理、大學考試基本計劃審批等權利也會重新進行整頓。另外,還將聘用大學內部專家以學校的財政運轉惡化狀況、畢業生就業率、教育課程的運營、研究成果、教學設施和教育條件等項目為依據,對大學進行自身評價,還將大力推進各個大學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企業界按照學科門類進行的專業學科評價。⑧ 這些評價中都將把學生就業率(包括就業質量狀況)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進行考核。政府計劃參照學生就業率向大學劃拔財政預算經費。消費者不愿意購買的商品只能被市場淘汰。同樣,政府將以立法的形式迫使那些學生和家長認可度非常低的私立大學自行關閉或轉行。
綜合以上李明博新政府各項教育政策的具體內容來看,李明博政府更加強調學校的自主權和教育的競爭性,也更加注重通過政府的公共教育職能,提高社會和企業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尊重各自的自主性、選擇性、創意性,實現差別化、個性化、特色化、多元化、人性化教育的愿望和可能。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輕國民對于高考和私教育費用的負擔。然而,社會廣泛關心的是如何保證教育公平性和提供優質公共教育資源和服務,如何消除教育的兩極分化和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另外,大家對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今后在教育發展過程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表示高度懷疑,認為“大肆放權對教育發展無疑是不負責任的破壞行為”,勢必會極大地破壞現有教育行政系統的正常運營和發展。
盡管自李明博參加總統競選提出自己的新的教育施政綱領開始,社會各界就提出了各種非議,但是,這也正恰恰體現了韓國社會經濟、教育發展現階段所遇到的突出教育問題以及廣大國民對教育改革的殷切期待,同時也體現了國民對教育的需求與國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何銜接的矛盾。相信通過聽取包括教育人士和學生家長等在內的韓國社會各界的不同觀點,可以高度聚焦社會輿論和國民對于教育改革的關注點,為韓國新一屆政府充分揭示教育弊端,理性選擇和改進教育政策,合理解決教育難題可以提供廣闊的改革和完善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通過對新一屆李明博政府的教育政策的充分認識,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認識到“十一五”期間如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如何更好地對于高考制度進行改革,更多地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以提升大學自身競爭力,科學定位政府在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促進教育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各級教育部門認真思考和借鑒。
注釋
①④[韓]李珠弦:《李明博的主要教育政策施政綱要》[N],《韓民族新聞》,2007-12-25
②③[韓]洪錫俊,鄭始幸:《李明博提出“高考三階段自主化”方案》[N],《朝鮮日報》,2007-10-10
⑤陳建中:《韓國國立大學法人法草案概述》,http://pcl.nccu.edu.tw/doc8.html
⑥[韓]金明煥:《政府和大學關于大學自由性的認識差異》[J],《教育行政學研究》,2007年第4期
⑦[韓]金立莎:《韓國國立大學法人化20年難題的解決》[N],《韓國日報》,2008-1-9
⑧[韓]辛政硨,樸煥趵:《關于政府對于大學的各種干涉形態研究》[J],《教育行政學研究》,2007年第4期
作者單位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