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英才教育的需求,引起了人們對英才教育的思考和關注。
一、正確把握英才教育的內涵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歷代教育人的向往,那么,英才教育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呢?較為普遍的理解是:培養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完善的人格品質,能夠團結周邊的人共同前進,能改變社會的某些現狀并引領社會進步。
實際上,我們平常所說的英才教育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由于教育資源的限制,只有極少部分人能得到層次較高的教育機會,這是一種“自然”的英才教育;第二層是在國民教育中,對培養的人和推行的教育思想有目標定位的、高素質要求的教育。我們主要探討的是第二層意義上的英才教育。
二、英才教育沒有特殊“符號”或“標簽”
精英人才的內質當然需要通過一些外顯的能力特征表現出來,此亦是衡量精英的標尺。但是英才教育不可以簡單地用一些“符號”或“標簽”來界定。英才教育是一種大思想、大觀念、大系統工程,需要整個國家教育部門及全體人民的認識和理解。
從影視劇中,人們可以看到,“精英”們往往很紳士地出現在高爾夫球場上,難怪廈門大學對精英教育思想的認識雖然不含糊,卻讓廈大學生“都會打高爾夫球”,這恰恰是把精英“符號”化的表現。的確有許多精英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獲得了高額的經濟回報,進而出現了類似打高爾夫球這樣的高消費行為“符號”,但消費能力不是衡量精英的標準,至少不是主要的標準。
我們可以看到兩種普遍現象:一個是各學校高價爭奪中、高考“狀元”,一個是“小皇帝”們一邊被“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地供著,一邊又肩負著沉重的學習負擔。這時各類貼著新鮮“標簽”,包裝十分誘人的“精英”訓練紛紛登場,家長們滿懷期望地到處繳學費,花“銀子”。
雖然非智力因素在人成才過程中的作用遠大于智力因素,但我們不能被一些偽英才教育所迷惑,讓英才教育走上歧途。
三、英才教育是教育事業長期的使命
現在及今后五十年,中國將處在發展和超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社會建設和發展對精英人才的需要特別突出,也就是說,精英教育思想的確立、精英教育內涵的認識、精英教育體系的建構顯得十分迫切。從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意義上講,英才教育是教育事業長期的使命。
從前面對英才教育的內涵和一些現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才教育是從小學到大學整體關聯的體系。從人才成長的條件來看,英才教育不光是學校的事情,也是社會、家庭共有的責任。所以,要造就一批引領社會進步的精英人才,就要形成全社會正確的英才教育意識,建構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的精英教育體系。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注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這句話實際上點明了英才教育的實質是人格尊嚴和理想信念的培養。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正是英才教育的方法。當然,真正滿足社會需求的英才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也不是定一些規則,出一些制度就可以成就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就是透過精英人才的難得說明了英才教育的難做。人有個體差異,英才教育更無“模式”可復制。我想,只要我們全體教育人都樹立起為國家富強和人類進步而培養英才的意識,我們就可以架構起英才教育的成功之路。這是我們教育事業長期的使命。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英才學校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