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蝸牛與魔棒”是關于時間的悖論,它的研究涉及到高等數學中的導數意義、調和級數、線性微分方程等知識內容的應用。在這里,我將以“蝸牛與魔棒的故事”、“數量問題及求解思路”、“魔棒先伸長后蝸牛再爬行”、“蝸牛先爬行后魔棒再伸長”、“問題的關節點”這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蝸牛 魔棒 均勻伸長 位移坐標
一、蝸牛與魔棒的故事
一只小蝸牛誤入歧途,爬到魔棒的一端,魔棒大怒說:我叫你永遠也爬不到另一端。于是魔棒以蝸牛數倍的速度伸長,可憐的蝸牛爬呀爬,何時才是盡頭?
二、數量問題及求解思路
將上故事數學化:一只不會老的蝸牛在一根不斷延伸的魔棒上爬行,假設蝸牛從魔棒的一端以每小時1厘米的勻速爬向另一端,同時魔棒以每小時1千米的速度在均勻伸長,問蝸牛能不能爬到魔棒端點?憑直覺:這只蝸牛永遠爬不到端點,但是它最終還是爬到了,為什么呢?以下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設蝸牛在魔棒的位置為一個點且從左端向右爬,現以棒的左端為原點,右端為正方向,單位長度為1厘米建立數軸——OX軸。并從蝸牛開始爬行、魔棒(右端)開始伸長計時,經過 t小時后,蝸牛的坐標設為χ(t),顯然χ(0)= 0 ,魔棒的右端坐標為100000(1+t),如圖所示:
問關于時間 t的方程:
χ(t)— 100000(1+t)= 0 是否有解?
由題意知:在任何時間內,蝸牛在數軸上的位移都是兩個量的疊加,一是蝸牛在魔棒的爬行位移,二是蝸牛的位置因棒的伸長而產生的位移,雖然蝸牛沿魔棒爬行與棒均勻伸長是同時進行的,但我們可在任意時刻給出一個微小的時間段Δt內,可視蝸牛的坐標位移是按兩種順序復合疊加的:蝸牛不動魔棒先伸然后魔棒不動蝸牛再爬,或者魔棒不動蝸牛先爬然后蝸牛不動魔棒再伸。當然蝸牛爬行與魔棒伸長同時進行的情況更為復雜,但由于Δt無窮小,按兩種順序復合疊加后的結果誤差是Δt更高階的無窮小。以下就分兩種情形討論。
三、魔棒先伸長后蝸牛再爬行
1.解的存在性
將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分段考慮蝸牛與魔棒端的坐標。
第1小時末棒端(右)坐標為100000(1+1),蝸牛坐標為 1
第2小時末棒端坐標為100000(1+2),蝸牛坐標為 1+(1+12)
第n小時末棒端坐標為100000(1+n),蝸牛坐標為
即,蝸牛沿魔棒爬行時間不超過N小時就能達到棒的端點。
2.解的精確值
在t時刻,魔棒端坐標為100000(1+t),蝸牛的位置坐標為χ(t),過微少的時間Δt后,棒伸長為:100000(1 + t +Δt)厘米,由于魔棒的伸長是均勻的,按相同比例,蝸牛的相對位置坐標為:χ(t)(1 +Δt1+t),隨后蝸牛又沿魔棒爬行Δt厘米,于得蝸牛的絕對位置坐標為:
χ(t +Δt)=χ(t)(1 +Δt1+t)+Δt
由上表達式可求得χ(t)的導數,由導數的實際意義可得t時刻蝸牛的絕對運動速度:
這是未知函數為χ,自變量為 t的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其通解為:
χ =(1 + t)ln(1+t)+C(1+t)(C為常數)
由初始條件χ(0)= 0得 C = 0
所以蝸牛在 t時刻的位置坐標為
χ(t)=(1 + t)ln(1+t)
令(1 + t)ln(1+t)= 100000(1+t)
t = e100000 — 1(小時)
即蝸牛雖慢,但經 e100000 — 1小時后它爬到魔棒的另一端。
四、蝸牛先爬行后魔棒再伸長
1.解的存在性
在 t時刻,蝸牛的位置坐標為χ(t),經過時間Δt后,蝸牛爬到χ(t)+Δt點,而魔棒在Δt內由100000(1+ t)均勻伸長為100000(1+t +Δt)厘米,蝸牛的位置由點χ(t)+Δt 延伸到χ(t +Δt),按同樣比例可得其表達式:
由第三部分第2段討論知上不等式右端是蝸牛在 t+Δt時刻,按魔棒先伸蝸牛后爬疊加的絕對位移,所以蝸牛的絕對位移按順序二疊加所得比按順序一疊加所得的較大。
因此由“順序一”的存在性自然推出“順序二”的存在性。
2.解的精確值
由1討論知:
即在 t 時刻,蝸牛的位移速度χ(t)按“順序一”或“順序二”疊加所得結論均為:
即蝸牛 t時刻的位移坐標表達式為:
χ(t) = (1 + t ) ln (1 + t)∴ t = e 100000—1是χ(t) = 100000 (1 + t)的精確解。
五、問題的關節點
1.從數軸上看在延伸的魔棒上爬行的蝸牛,其位置坐標是時間 t的函數χ(t) ,由導數的意義可求得χ(t)所滿足的一階線性微分方程:
加之初值條件χ(0) = 0得:χ(t) = ( 1+ t) ln (1 + t)
2.魔棒的右端坐標為100000(1+t),隨t的增大必有
χ(t) = ( 1+ t) ln (1 + t)≥ 100000(1+t)
加之不等式兩端皆為連續函數,故存在t0使
(1+ t) ln (1 + t) = 100000(1+t)
3.存在性的證明,其關鍵是調和級數的發散性。
4.理解蝸牛與魔棒悖論的關健是魔棒的伸長是均勻的,即棒上任何等長的兩段在相等時間內伸展的長度相等,這意味著沿魔棒爬行的蝸牛位置也隨棒的延伸向前挪動,加之蝸牛又在魔棒上不斷的向前爬行,因此它能爬到端點。
參考文獻:
[1]劉玉璉.數學分析[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4.
[2]溫耀華.常微分方程[M].重慶:西師出版社,1989.
[3]李恩一等譯.從驚訝到思考[M].北京:科技出版社,1984.
[4]申先甲.科學悖論集[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貴州興義市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