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俄羅斯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現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闡述了俄羅斯依托培養工作的概況和特點,提出了對我國依托培養工作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民教育 國防人才 啟示
胡錦濤主席強調:“要加大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和從社會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的力度,更好地滿足軍隊建設日益增長的高素質人才需求。”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開展國防教育和依托培養的重要陣地。中國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長期受到蘇俄的影響,研究其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經驗,對于我國依托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俄羅斯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概況
1.設置少年軍校,為俄軍培養國防后備人才
少年軍校原是蘇聯衛國戰爭末期為安置烈士子弟而創建的,后來逐步發展成蘇聯軍官學校的預科學校。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保留了少年軍校。學校以科學文化教育為主,進行軍事化管理,同時按照軍事教育大綱對學生進行基本軍事教育,學制2年。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規定,年滿17歲的男性公民,包括在初級職業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中的學生,都要接受士兵軍事登記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列入職業教育大綱。
2.設置軍事教研室和軍事訓練系,為俄軍培養國防后備軍官
前蘇聯非常重視對非軍事院校學生的國防教育,每所高校均設有軍事教研室,部分級別較高、規模較大的院校還設有軍事訓練系,專門負責學生的軍事訓練和軍事課教學任務。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軍事教研室和軍事訓練系的傳統。依照有關規定,進入軍事教研室的學生,按照預備役軍官訓練大綱接受培訓,培訓結束取得軍官軍銜后分配到軍隊工作,學生在培訓期間可享受俄羅斯政府支付的獎學金。
3.設置專業軍事系,為俄軍培養專業技術后備軍官
按照俄羅斯政府確定的辦法,俄羅斯軍隊采取在地方高校設置軍事系,用來培養專業技術軍官。設置軍事系的通常是軍民通用性較強、軍隊需求又不是很大的專業,地方青年考入軍事系后便享受軍人待遇,軍齡從入學之日算起,畢業后由軍隊統一分配。
二、俄羅斯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特點
1.國防人才培養以法制化和規范化為保障
俄羅斯進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前蘇聯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使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加強了俄羅斯非軍事院校國防教育的規范化建設。從教育部到國防部及相關軍事機構,從政府到學校及相關人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這也進一步促進了俄非軍事院校國防教育的法制化和規范化。
2.國防教育環境以社會性和開放性為基礎
俄羅斯始終堅持將學校的國防教育融入社會生活,注重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國防教育環境建設,使學生無論在校內和校外都可以接受到潛移默化的國防教育,并要求和鼓勵學生走出校園,以社會性和開放性的滲透式國防教育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零距離”接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將國防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3.國防教育內容以軍事愛國主義為重點
俄羅斯的國防教育在遵循了國際慣例的同時,又繼承了前蘇聯突出軍事的傳統,將軍事愛國主義作為學校國防教育的核心內容。為了加強對在校學生的軍事愛國主義教育,俄羅斯各級各類學校的教科書中都突出了軍事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承擔培養國防后備人才任務的所有高等院校軍事教研室和軍事訓練系更是將軍事愛國主義教育作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對我國的啟示
1.完善依托培養的法制建設和機制建設
完善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法制建設是我國普通高校培養后備軍事人才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國這方面的法制建設還存在著很大不足,總體來講,還未形成一部系統的能實施于學校國防教育體制的法規,并且從當前高校國防教育的實際情況看,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況還較為突出,各相關部門對開展依托培養的問題認識并未完全統一。所幸的是依托培養走向法制化的道路是大勢所趨,我國的各項法律和規章制度也正在趨于完善,進一步加強有關法制建設和機制建設是我國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必由之路。
2.加大依托培養的宣傳力度和經費投入
從我國依托培養近年的實際效果看,在數量上,基本能吸收到足夠的青年學生,但是質量上并不夠高,與我國軍事人才實際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其次,輿論宣傳力度不夠,也是影響我國依托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各駐校選培辦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在宣傳工作中還停留在比較簡單的階段,導致國防生在許多學生中的影響力有限。因此,我們要提高后備國防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就必須重視輿論宣傳工作,同時要下定決心增加經費投入,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獻身國防事業,確保生源質量。
3.健全依托培養的教育體系和配套體系
加快健全完善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教育體系,構建從專業學習,到軍政訓練,再到任職培訓的完整配套體系,全面提高后備國防人才的綜合素質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加大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軟硬件建設,逐步實現理論教學院校化、軍事訓練基地化、訓練教材規范化、訓練保障制度化的目標,并根據不同軍事人才生長特點的需求和不同崗位對人才素質側重點的要求,進行區分層次、區分重點的教育,充分發揮依托培養的獨特優勢,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打造合格軍事人才。
4.增強依托培養的合作模式和協作方式
加強軍地高校合作,增強依托培養的協作方式和多樣化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在依托國民教育的培養方式上比較單一,而軍隊院校和普通高校聯合辦學,組織軍隊人員到普通高校學習培訓等一些方式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使用,使依托培養的功能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需要將多種培養模式統籌安排、有機結合,加強軍地合作,增強培養方式的開放性和多元性,充分發揮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國防人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左鳳榮.致命的錯誤——蘇聯對外戰略的演變與影響[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325-326.
[2]張勇勝.外軍依托國民教育培養部隊軍官的制度及對我軍的啟示[J].前沿,2006,(11):109-111.
[3]李偉.中俄非軍事單位國防教育比較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2006.
[4]師雷宏.中美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比較[D].長沙: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2006.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項目(FNB070345)和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08sk016)。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