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運用目標教學法,要善于采用多種手段、方式,巧妙地展示目標,在新授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對目標進行分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些重要環節,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目標教學法 教學 應用
目標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源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它以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為起點,以設置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量的目標為教學方向,通過師生的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預定的課堂教學目標。
目標教學法往往要采用分層教學。采取分層實現教學目標,能較好地突破班級授課制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實處。
一、運用多種手段引入教學目標
在導入新課的教學環節中,要根據知識的重點、難點,善于采用多種藝術手段,運用富有藝術性的方式,巧妙地展示目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內驅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新內容與舊知識聯接不緊密時,可以直奔主題,直接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學生上連堂課產生疲倦感時,可以把學習目標分成幾個小點分步進行,即每學一個內容或知識點后就出示一個學習目標。
二、采取多種途徑鞏固教學目標
1.在新授知識的過程中鞏固教學目標。進行新授知識時,要注意啟發學生邊學習邊復習,運用以前學到的基礎知識,去理解新的知識內容。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已有的知識、技能,又學習了新知,訓練了新的技能,長此以往,學生的基礎知識必然越來越扎實。
2.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理解教學目標。通過課堂練習(實訓)獨立完成作業,可以根據教材特點、教學內容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好測試內容,教師做好反饋工作,如讓學習好的學生當“小老師”來評講。日子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隨之提高了。通過一段時間進行訓練,還可設計難度不同的項目給不同的學生訓練。這個過程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矯正知識錯漏,保證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水平。
三、進行分層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1.分層教學目標明確。教師要明確分層教學目標,鼓勵學生揚長避短,力求人人學有所得。教學目標分層時要不留痕跡,讓學生自己不斷有攀登高峰的感覺。讓層次低的學生理解模仿性的基本問題,層次中等的學生理解階梯性需認真思索的問題,層次高的學生理解綜合性問題。對獲得正確理解的學生,特別是中、低層次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因此,如何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難度”,引導他們能有趣味地學習是分層教學的關鍵。
2.教學設計方法靈活。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教師對待教學應像設計藝術珍品一樣,設計新穎,方法多樣,感情逼真,具有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根據學生的狀態,目標的層次,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每一個教學目標。
3.作業布置因層制宜。布置作業不在乎量,而在于質,切忌讓學生“一鍋煮”。作業要因人而異,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批改作業要因人給予打分、寫評語,對學生的進步要進行鼓勵,使他們能倍感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
4.考試檢測分層激勵
(1)考試命題有層次性。教師命題應立足于中、下層次學生,同時試題應有恰當的難度和區分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考試時有選擇性,教師在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分時有靈活性。如太難的題目可設計為附加題,要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必須做,且計入總分,其余的學生可自由選擇。
(2)考試結果有激勵性。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考試情況,應著重分析、解剖各層次學生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包括對審題方法、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的把握情況。反饋的標準要有彈性,對成績較好的學生要適度從嚴從緊,對中、下層學生應適度從寬從松。發現中、下層學生的特長和成績的提高,應多表揚,消除他的自卑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其好勝心和進取心。通過分層評價和激勵,以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都能朝著更高層次的目標不斷攀登。
四、進行目標教學應注意的環節
1.目標明確。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的要求,落實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每一個單元的分階段目標,同時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到每一堂課上,使學生學有目標指引,教有目標導航。目標不明確,教學的效果就很難得到保證,學生學起來也無從把握。明確的目標是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因此,要做到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相結合,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與教材實際相結合,與知識點相結合,與能力點相結合,與思想教育點相結合,與重點難點相結合。
2.興趣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不會愉快,就不能在愉快中發展教與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根據生活的實際情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范例演示等方式,直觀地展示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將知識包容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日常感知的瑣碎事情中,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燃起學習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實踐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3.教給方法。教師應對學習活動及結果提出要求,告訴學生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怎樣去做,應做成什么樣。這時,教師必須介紹些必要的方法,有時還要示范。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運用教師教給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以學生的個體活動或小組活動為主,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能夠運用方法掌握知識,在自己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一種認識,產生行為上的變化。
4.自學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教師就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學,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能自己借助工具自己去解決問題,這也是目標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因此,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發展學生智能,把單一的傳授知識轉化為既傳授知識又發展智能,既“學會”,更“會學”,達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創造性學習的融會貫通。
5.目標反饋。教學的反饋顯得特別重要,教師應及時測試,及時做好測試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測試目的是檢測課堂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找出學生的不足之處。
6.及時補救。補救的措施手段應得力,時間應及時,測試后應及時評講,指出學生的不足及原因,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足大力加強訓練,讓學生反復實踐,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師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及時得到充分的訓練,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閆夢龍.實施“目標教學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4,(2):115-117.
[2]孫淑霞等.布魯姆目標教學法的靈活運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4,(9):40-41.
[3]徐炳文,楊育標.目標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8):113-115.
[4]鄭紅.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模塊式目標教學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2):15-17.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