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學習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寧夏回族地區的英語口語教學現狀的分析,旨在發現英語口語教學的不足,提出解決辦法,為提高寧夏回族地區的英語口語教學水平,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回族地區 英語學習 口語教學
一、寧夏回族地區的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根據教育部有關普通高校大學外語教學的要求,和全國其它地區一樣,寧夏的高校學生完成外語學習的形式主要是大學外語四、六級制,專業外語四、八級制。走這種應試教育的道路,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如何通過各種考試,在英語學習中逐漸形成了重語法輕應用的模式。許多學生往往能通過級別考試,卻不能看懂專業文章;能在聽力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卻無法用英語交流。實際上,盡管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大都經歷了近十年的英語學習,善于駕馭考試,熟悉語法結構,但聽不懂、看得慢,更無法開口,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相當弱,這是全國外語學習的通病,在寧夏地區也不例外。
二、影響回族地區學生英語口語的主要因素
1.語音因素
英語和漢語各有其獨特的語音系統和發音規則,語言表達習慣也個不相同。寧夏回族地區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受方言的影響,回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犯一些錯誤,主要表現在語音上。由于回族地區的學生普遍受方言的影響較重,因此,學生在朗讀英語單詞時會經常出現錯誤,這些錯誤的發音由于受環境的影響很難糾正,最終養成了錯誤的發音習慣。一些很熟悉的單詞由于學生掌握了錯誤的發音,一旦聽到正確的讀音反而不能正確地反應過來,同樣,這些學生說的英語別人也聽不懂,這樣勢必影響到學生聽說水平的提高。
2.心理因素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焦慮與學習之間有著十分復雜的關系,它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促進或抑制的作用.在焦慮水平過高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會處于抑制狀態,思維變得遲鈍,他越是聽不懂,焦慮程度就越高.如果學生在聽說課堂上一直受挫、失敗,就會產生嚴重的焦慮,或導致不切實際的志向水平。長期嚴重的焦慮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破壞學習情緒,使學生喪失聽說的信心。寧夏回族地區的學生大部分生活在南部山區,屬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大部分學生對先進的語音實驗室感到陌生,加上很多學生的普通話難以過關,學生課堂上普遍表現為不敢開口,課堂氣氛平淡壓抑,課堂聽說訓練效果不明顯,大部分學生在課堂訓練上就會表現出過分的焦慮。
3.教學因素
英語口語的學習需要在空間和時間上創造環境。而在寧夏南部山區,學生中學階段由于地處偏遠,經濟落后,學生學習外語的條件差。學習工具缺乏、信息閉塞、學習資料老化、多媒體設施不完備,請外籍教師難等困難都束縛著英語口語的學習。由于受寧南山區教學條件的制約和高考英語不考聽說等因素的影響,許多新入學的大學生普遍感覺專業英語課比較難。雖然一、二年級學生對英語學習都有積極的態度,在英語學習上下了很多苦工夫,但這些學生的聽說水平還是很差。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中學時期缺少口語訓練的環境,缺乏語言交流的機會,從而造成了對大學階段口語教學的不適應。
三、回族地區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
1.英語口語教學的關鍵是教師
在我國高校的外語教學實踐中,師資不足是個普遍問題。在寧南山區,中學階段的英語師資就比較缺乏,水平也不高,所以學生升入大學時,雖能應試過關,但口語和應用都較差。在高校,外語教學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種能力的培養上:一是運用現代教育的能力。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科學教育理論等;二是自身學習能力。外語教學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以及以兩種語言為載體的文化,簡言之,教師自身要善于學習,不斷適應未來的學習化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求得發展。三是文化的整合能力。教師必須使漢語與英語在教學過程中靈活穿插、相互印證,使兩種文化有機地融合,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尤其是英語口語的運用。其中,第三種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F在,我們面對的實際情況大多是:英語教師專業知識不足,功底不深,尤其是口語水平差,大部分教師是“啞巴英語”培養出來的,這樣的教師上了課堂,培養的學生依舊是重考試輕應用的應試型學生,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大力培養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是寧夏回族地區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2.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教學方法與模式的選擇對外語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英語口語教學更是至關重要。在我國,雖然英語口語教學在教學方法與模式上尚未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但具體的教學方法已摸索出一些。綜合一些高校的辦學經驗,我認為,在民族地區具體實施英語口語教學中,應遵循下述原則和方法:
(1)漸進性。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必定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在講授過程中,逐步提高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的量。至于課堂講解中文向英文過度的速度、程度,就取決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師自身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2)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了解不同的年級專業、不同的民族學生對漢語的掌握程度等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針對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法。
(3)普遍性。目前,寧夏各高校對英語口語的重視令人可喜,由于寧夏地區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應形成一種新的模式,使兩者互相得益,這是促進和提高寧夏回族地區外語口語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途徑。
3.英語口語課的設置
毋庸置疑,口語教學是我國外語學習的弱項。然而,近幾年在英語教學中又出現了另一種現象:好像能說幾句英語就代表英語學好了。于是,各類學校(專門的外語學校,私立學校,高校)都無選擇地一哄而上,目標直指口語,大量不懂英語教學的外教也登堂入室。其實,英語口語課的設置也是要有選擇地進行。對外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口語課程是必須設置的,同時也要把英語程度不好的民族學生區別開來,因人施教。對于把英語作為公共課的學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共英語課的口語部分可以進行綜合訓練,但要通過英語角、英語短劇比賽、英語演講大賽等生動的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口語學習不足的缺陷。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寧夏回族地區的英語口語教學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口語教學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要求學習者掌握相當程度的英語基本功、正確的聽音和閱讀方法,有快速的語感反應和熟練運用技巧的能力。提高寧夏回族地區學生的口語能力,只有做到層層突破,循序漸進,科學訓練,口語教學水平才能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張玉柱.口語研究與口語教學芻議[J].外語研究,1994,(3).
[3]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德春,孫汝建,姚遠.社會心理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寧夏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