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以具體軟件為媒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軟件的特點,掌握與未知環境打交道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注意“信息素養與技術素養并重”。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網絡評價 PPT制作連環畫
長久以來,信息技術教學一直是以“技術”為主要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的鼠
標、鍵盤,以“訓練營”式的教學方式教學生。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一線執教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工具,技術操作的掌握是基礎,但只有超越工具本身,信息技術才能體現其價值。前一階段,在多次嘗試《用PPT制
作連環畫》一課的教學后,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一、目標導向——還信息技術學科以本色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以具體軟件為媒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軟件的特點,掌握與未知環境打交道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注意“信息素養與技術素養并重”。苗逢春博士曾提出自己的觀點:不但提出要培養信息素養,還應提出培養技術素養。因此,信息技術課程的新課標在“課程目標”中,把目標分為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目標雖然是分開描述的,但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在教學實施中,基礎知識的內容需要具體通過實踐活動與過程方法結合起來,而實踐活動要同時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
在進行《用PPT制作連環畫》這一內容的設計時,我將知識與技能目標定位在“了解連環畫的相關知識,嘗試用PowerPoint制作連環畫”,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生利用原有的PPT中的相關知識技能,與連環畫之間建立聯系,并賦予連環畫以新的意義。三位一體化的目標,使信息技術教學不再是“技術”的奴隸,真正還信息技術學科以本色,充分體現“在做中學,在學中用”的教育思想。
二、實踐創新——信息技術教學的靈魂
“用PPT制作連環畫”是我在參加評課選優時拿到的課題,當時感到非常驚訝,怎么會想到用PPT來制作連環畫的呢?在自己嘗試制作連環畫時,也深深為這個主題所吸引,更是為設計此主題的人暗暗叫絕,我們的教材中就是缺乏這樣好的內容。“用PPT制作連環畫”這一課是安排在PPT單元的最后,屬綜合復習應用類的課。以前,在學習完PPT一單元的內容后,總是讓學生完成一個個人簡介類的作品,學生的興趣并不高。自從改用了制作連環畫后,學生的興趣可謂空前,連平時上課總是三心二意的學生都積極地編寫自己的故事。從學生的作品中,我了解到了許多內容來自學生課外喜歡看的漫畫、動畫片。可見,這一學習主題切合學生的生活,深入學生心理,讓學生能夠利用已掌握的軟件來制作,親自演繹自己所喜愛的漫畫或動畫片,即滿足了好奇心,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陳至立部長在報告中指出:“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一個創造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自己動手。”因此,在給學生設定任務時,要留給學生足夠的創作空間。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踐培養獲取、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這樣,更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本質,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體現學生的個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學科整合——信息技術教學的源泉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本身也必須與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的有機整合,將學生熟悉的課程知識融入課堂,讓學生以學科教學內容為載體來學習信息技術,使各學科知識不再孤立,而是互相融合,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方法,拉近信息技術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意識到各種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充分體驗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
在“制作連環畫”一課中,連環畫是美術教學的內容,它是通過簡潔的文學語言與多幅靜態的連環畫面互相補充來敘述故事情節。而幻燈片能進行圖文并茂的畫面設計,并能設置動態的畫面效果實現連續播放,還能聲像合一,使所要敘述的故事更生動,更完整。在實際教學中,適時地滲透相關的美術學科知識,并提供相關的故事素材使學生能夠編寫簡要的畫面解說詞與人物對話,讓學生通過創作一個連環畫故事來掌握PPT軟件的使用,這樣教、學、做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有助于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豐富的學科知識,為信息技術教學帶來鮮活的教育內容,也激活了信息技術課堂。
四、網絡評價——學生前進方向的指引
一個及時、中肯的評價,對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形成是舉足輕重的;一個客觀、準確的評價,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鑒定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能明確指出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閃光點,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更能讓學生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評價常常存在著許多不足,有些評價是一個人說了算,缺少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而有的教師雖然努力去實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但往往會“走套路”或“走過場”;有些評價只重“知識點”評價而忽視“綜合能力”和創造力的評價。在“新課標”下,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評價的功能,合理選擇評價內容,科學把握評價時機,注重完善評價機制,探索可操作的評價模式。在評價過程中,只要采取的方法切實可行,只要獲得的效果較為顯著,只要建構的模式能夠推廣,那么,都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
在“用PPT制作連環畫”一課的教學評價方面,我設計了網絡投票評價的方式,對學生上傳的作品進行“三星”“四星”“五星”的評價。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評價中去,也克服了一部分學生“害怕評價”的心理,同時,利用網絡評價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學生需要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評價。在評價時,通過對其他學生的作品進行瀏覽與比較,能較客觀地對所瀏覽到的作品進行評價。學生在欣賞到他人作品的優點時也能認識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并進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這一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網絡評價的另一個優勢是能及時反饋評價情況,通過查看評價情況,我們可以及時了解到哪些作品比較受學生歡迎,哪些作品存在問題,并請參與評價的學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或修改建議。如果能讓參與評價的同學在投票評價時給作品留下簡要的評價意見,那么,這套評價系統就更完善了。
網絡評價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的標準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作品的提交率與質量,還讓學生了解自己現有的基礎,激發學生關注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性,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和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網絡評價體系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中區木瀆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