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需要與之適應的新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是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本文作者基于對互動教學的探索,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實踐,對實施這種教學模式及必要性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小學美術 互動教學 合作學習
互動教學是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美術教育是立體的、互動性很強的學科。互動的方式是師與生、生與生,小組與小組、小組與班集體。充分利用互動教學方式能更好地發揮群體的優勢,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使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有創造性。它不只是教學形式的改革,師生是否互動?怎樣互動?這都是教改探究的課題。
一、小學美術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互動教學是一種模式,其形式是多樣的。互動教學使美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的同時,也給美術課帶來一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互動教學往往存在“缺乏目標、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流于形式。表面上熱鬧,實質上學生學不到基礎知識和技能。
2.片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放在學生學習的從屬地位上,削弱了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的成長受到限制,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3.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觀點的誤解。認為教師處處都要引導,該讓學生自主的地方仍然不放手。
4.想方設法誘使學生走在教師預設的軌道上,好比如來和孫悟空的關系:任你怎樣變,也逃不出我的掌心。
二、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更有效的實施互動教學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應該承認教師與學生是教學過程中不同的主體,把教師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使雙方的積極性都得到發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活動的情景、內容、方式以及教學活動過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和提出更多的問題。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創設互動教學的科學方式,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1.根據學生的特點整合好教學內容
備課一直是教學過程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課堂互動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有預見性,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設想學生用什么工具、材料能更好地表現主題?學生交流所感興趣的程度如何?互動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調整教材的順序和結構,補充素材,刪減過難的內容等。
2.創設科學的互動教學方式互動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適應時代潮流的方式,其基本類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有三種方式值得探討。
(1)主題探討法。任何課堂教學都有主題,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美術課中,圍繞教材的主題進行師生互動討論,闡述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意境及創作技巧,類似于基礎教育的“主題班會”。其策略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教師在前兩個環節是主導,學生在中間兩個環節為主體,最后由教師總結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其優點在于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創造力。如教學創作畫《我的家鄉》,課前讓同學們收集最能代表家鄉美的資料和景點圖片。上課時教師提出問題:“哪處景點最能代表咱們家鄉的美?請同學們結合收集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由于觀察環境和個性的差異,學生對美的感受大不相同。有的說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出家鄉繁榮的美;有的說夕陽西下漫步江邊是一種寧靜的美;有的認為田野綠油油的禾苗是生機的美……我以此為切入點,適時講述風景畫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分組討論創作形式,最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大膽表現,學生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家鄉的美。
(2)問題歸納法。一般程序分為提出問題—掌握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解決問題。其優點在于目的性強,理論聯系實際,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寫意畫—竹》,我明確提出問題:“竹子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怎樣來表現?”然后,我播放了一段竹的視頻,播放完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竹的形態再互動交流。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竹葉的組合象“個”、“介”、“分”等字形,“畫竹”如“寫竹”,像寫這些字來畫竹葉,要注意每個“字”的起筆、行筆和收筆,充分體現中國畫中書畫同源的特點。
(3)情景創設法。一般的程序為設置問題—創設情景—搭建平臺—激發學生。如教學《形體的組合》中,我播放了一段廢紙滿天飛,紙盒、易拉罐隨處丟棄,環境被污染的視頻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感受?”同學們對此各抒己見,我以此為切入點,提出我們用什么辦法來改變它?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三、完善互動教學的監控
根據教學過程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采取不同的監控。教學之前,了解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求、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式,并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堂上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這方面應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一旦發現溝通過程中的問題,就立即想辦法糾正。
四、引進“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是美術教學的形式之一,是一種學習互動形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投入。分組合作學習前,教師引發問題情境,為學生設立合作目標和范圍。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進行互補穿插組合。如把反應快的和反應慢的學生組合,興趣濃厚的和興趣淡漠的學生組合。這樣組合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互補,而且為他們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深入小組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交流,及時表揚善于運用交流方式的小組,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交流功能。小組合作學習后,各小組上臺展示合作成果,并選代表匯報合作情況,其后可讓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價。教學中引進“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有獨特見解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擴大了參與面,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五、結語
互動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結構;必須不斷學習,從各方面完善自己;必須多積累,多反思。教學中師生互為動力,共同營造寬松自由、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做到教學相長、相互激發,把互動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邢永富.現代教育思想.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鐘祖榮.現代教師學導論—教師專業發展指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4]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2,(2).
(作者單位:福建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