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活動課是一種以綜合性學習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的趣味性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重點的課程。在數學活動課教學中,必須采用數學情境化設計,為學生搭建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橋梁,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關鍵詞】數學情境化 興趣 自主 層次 實踐
小學數學活動課是一種以綜合性學習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的趣味性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重點的課程。上好數學活動
課,能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的志趣、個性、特長等方面自主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在數學活動課教學中,必須采用數學情境化設計,為學生搭建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橋梁,讓
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一、以興趣為基調,讓學生學得輕松
數學活動課是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因此,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動,充分體現其活動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統一。
1.課前引子——激發興趣的前奏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引子的情境創設,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習和探究新知的積極性尤為重要。
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根據教材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前活動: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生:喜歡。
師:那咱們現在來玩一個摸球比賽,比賽規則是:每人摸10次,誰摸到的白球多,誰就獲勝。
(師選男女生代表各一名。男生摸的盒子里裝了3個白球,3個黃球;女生摸的盒子里裝的全部是白球。)
(學生摸球。比賽結束,女生獲勝。)
師:女同學獲勝!男同學,你們服氣嗎?
生:不服氣!
師:為什么不服氣?
生1:女同學盒子里全是白球,無論怎樣摸,摸到的一定是白球。
生2:男同學盒子里除了白球還有黃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
這一課前活動,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一定、可能性”的意義,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可見,課前引子是活動課的前奏,它是以激發興趣為起點,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歸宿的。
2.課中設景——保持興趣的要素
新教材內容的切入點應從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經歷和體驗之處入手,在具體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再現學生身邊鮮活的事例,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中來的興趣。
我在《有趣的互換》一課教學中,創設了這樣一個源于生活的教學情境:
師:前幾天,三年級5班的班主任病了,于是聰聰和明明準備去醫院看望老師。他們來到水果攤前,想買個又大又甜的西瓜,可是稱好以后誰也提不動,明明著急地說到:“怎么辦呢?”
師:同學們能幫他們出出主意嗎?
我的話音一落,學生馬上積極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
可見,“讓你的活動充滿快樂”是創設情境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教師在備課及授課時,
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來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二、以自主為前提,讓學生學得盡情
數學活動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在教學中,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引學生融情入境,從發現問題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都由學生自主決定,自己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這是學好活動課的前提。
1.留足空間,讓學生自行探究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愉悅的氛圍,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機會,使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的智力因素。
在自主活動中,教師只是給予適當的點撥,把自主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活動組織能力的發展。
2.教給方法,讓學生自能操作
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這是上好活動課的關鍵,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以層次為節奏,讓學生學得扎實
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體現不同“劇情”,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潛能。
1.把握教材層次,由淺入深地學
教材的體系是呈現遞進的、螺旋式上升的結構的。因此,教師應深入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層次性,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針對學生層次,因人而異地學
學生在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在活動要求與活動方式、方法上都要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小學數學活動課中,采取“同教材——異教法”、“同學生——異要求”的策略,才能區別不同層次的知識要求,才能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四、以實踐為主導,讓學生學得深入
實踐是認識事物最根本的途徑。在數學活動課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行為習慣和參與實踐的積極態度,從而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以適應新世紀對創造型人才的需求。
1.能力,在實踐中形成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數學活動課的教學應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客觀現實,通過動手實踐,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智慧,在實踐中發展
動手實踐是最易于激發兒童思維和想象的一種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發,其思維就會有創新的火花閃動。在數學活動課中,教師應恰當地利用這種狀態,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小學數學活動課要真正讓課堂“活”起來,“活”得有節有序;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動”得有景有情。讓學生在情景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長智,學習運用數學思想去進行邏輯思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的數學素質。
(作者單位:福建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